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马尾松短枝腋芽休眠解除的发育进程及转录组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7 22:02
【摘要】:植物腋芽从休眠解除到生长成分枝,是植物规避顶芽丧失等伤害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也是植物整个生命周期中适应环境的重要方面。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一年生枝上着生的短枝(针叶束)内有一枚处于休眠状态的肉质状腋芽,经长枝截顶处理后会休眠解除并进一步发育为长枝。本研究以马尾松一年生长枝上的短枝腋芽为研究对象,进行截顶处理并定期取样,系统观测短枝腋芽解除休眠后外部形态及内部组织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三代全长转录组及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马尾松短枝腋芽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解析短枝腋芽休眠解除及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在马尾松1a生枝上着生着一枚直径约为针叶宽度的1/5,并具有完整的分生组织的肉质状腋芽,保持生长停滞的休眠状态;通过体式显微镜拍照结合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对马尾松腋芽发育进程进行形态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面经截顶处理后,腋芽的休眠解除,分生组织分生特性被激活,腋芽开始进行生长发育。经12d后分化出新的鳞叶;在24d时鳞叶已呈非肉质状,包裹的饱满的腋芽,并在腋芽下部鳞叶的叶腋处分化出针叶原基;第32d左右,腋芽已发育完全,然后开始抽梢,与长枝顶芽的发育相似。2、基于PacBio Sequel平台的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并结合生物学信息分析的方法。本研究共获得了参与马尾松短枝腋芽发育过程的83671个全长mRNA(Unigene)序列,有81103个Unigene序列成功注释,注释率高达96.93%。在NR数据库中成功注释到77656条Unigene,注释率为92.71%,被注释到系统进化关系最紧密的是云杉属。GO数据库注释结果表明大部分Unigene参与代谢过程、细胞结构与蛋白结合、催化活性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类中,多数Unigene参与细胞过程、信号转导、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通路。3、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的方法。RNA-seq分析结果表明,截顶处理前及处理后4d有398个基因差异表达,GO富集结果发现这些基因产物多数参与单一有机体以及氧化还原过程,KEGG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多涉及类黄酮生物合成、萜类生物合成、昼夜节律等途径,一些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如CHS、C4H等被注释到,同时注释到赤霉素合成关键基因GA1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因;推测这些基因可能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腋芽休眠解除机制和生长发育调控网络有着密切联系。截顶处理4d后与处理20d后有444个基因差异表达,GO富集结果发现这些基因产物多数参与生物调节以及细胞调节过程,KEGG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多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脂肪酸代谢以及精氨酸生物合成等途径的差异表达,特别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SAUR基因的差异表达,SAUR是生长素合成的关键基因,说明这些基因与腋芽内植物激素的合成相关,并促进腋芽的生长发芽发育。截顶处处理20d后与处理32d后有63个基因差异表达,GO富集结果发现这些基因产物多数参与运输以及定位过程,KEGG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多涉及脂肪酸生物合成、其他类型的O-聚糖生物合成以及脂肪酸代谢等途径的差异表达,脂肪算合成的关键基因FATB被注释到,推测腋芽的发育已经具备了枝条的形态结构,并开始进行油脂的生物合成等过程。qRT-PCR的结果显示,随机挑选的Unigenes表达量与RNA-Seq所得表达谱变化规律相似,表明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可靠。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91.248
【图文】:

腋芽,外部形态,生长过程,鳞叶


11图 2-1 腋芽生长过程的外部形态Figure 2-1 External morphology of axillary bud growth注:图版中 A~J 分别为处理当天(0d)以及处理后 4d,8d,12d,16d,20d,24d,32d,40d和 48d 的腋芽外部形态。Ne:针叶 Needle;AB:腋芽 Axillarybuds;Ca. 鳞叶 Cataphyll。图中标尺分别为:图 A~E,500μm;图 F 和 G,1mm;图 H 和 J,2mm;图 I,5mm。20d 后,芽体继续膨大,可清晰观测到多层鳞叶,外部的鳞叶进一步增大,最外部的鳞叶仍呈肉质状,芽体较为松散(图 2-1F);24d 后,芽体长度明显增大,外部鳞叶呈非肉质状,紧密包裹着芽体,形成饱满的腋芽(图 2-1G);32d后,芽体更加饱满,长度显著增长,鳞叶数继续增加,最外层鳞叶基部已出现明显的膨大(图 2-1H);40d 后,腋芽已开始抽梢并发育为幼枝,径向生长更快,并出现明显的主径,下部鳞叶的叶腋处已抽出被白色叶鞘包裹的针叶叶尖(图 2-1I);48d 后,整个幼枝的鳞叶基部都可见被白色叶鞘包裹的针叶叶尖,针叶继续生长,芽体基部的针叶已突破叶鞘(图 2-1J)。

腋芽,解剖结构,肋状分生组织,分生组织


13图 2-2 腋芽解剖结构变化Figure 2-2 Changes in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axillary buds中 A~H 分别为处理当天(0d)以及处理后 4d,8d,12d,16d,20d,2解剖图。CM. 中央母细胞区 Central meristem;PM. 周缘分生组织;RM. 肋状分生组织 Rib meristem;NP. 针叶原基 Needle primordia

频数分布,长度分布图,数目,长度


贵州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表 3-1 转录本去冗余前后长度频数分布表Table 3-1 Distribution Table of Length and Frequency before and after Redundanof TranscriptsSample Transcriptslength interval<500bp 500-1kbp 1k-2kbp 2k-3kbp >Buds Number oftranscripts7372 35281 81603 62748 4Buds Number ofgenes1083 7688 24718 26449 2注:Sample:样本名;Transcriptslengthinterval:转录本长度间隔;<50小于 500bp 的数目;500-1kbp:在此区间长度的数目;1k-2kbp:在此区数目;2k-3kbp:在此区间长度的数目;> 3kbp:长度大于 3kbp 的数所有序列的数目。统计去冗余后基因的长度并做基因长度频数分布图,结果如图 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瑛;;不同外源激素对黄芩无菌短枝组织培养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彭忠;宫崎短枝富士[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0年05期

3 徐振邦,陈华,陈涛,邵春海,杨善勋;兴安落叶松的结实及其与短枝年龄结构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1993年03期

4 杨有龙;;卡斯科德梨[J];果树;1987年04期

5 Scoorza R.;高勇;;桃树短枝生长的鉴定与分析[J];国外农学(果树);1988年03期

6 梁荣纳,沈熙环;油松短枝嫁接技术简介[J];林业科技通讯;1988年10期

7 隋从义;;红色晚熟耐藏丰产苹果新品系——龙金蜜[J];中国果树;1988年03期

8 Sung Ok Hong;段安安;;朝鲜松短枝扦插[J];陕西林业科技;1988年03期

9 陈维亚;;略谈《山羊》的创作[J];中国花卉盆景;1988年12期

10 梁荣纳,沈熙环;油松短枝嫁接技术的研究(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自勉;王贤萍;李全;陈宏;;短枝红富士苹果的结果特性[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2 方瑞香;刘世英;;一个有希望的苹果品种—短枝红星西山1号[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3 张甲生;宋秀环;卜凤泉;周淑贤;;国产长、短枝西洋参中人参皂甙含量比较研究[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于润生;刘贵福;;苹果不同品种的树体识别法[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1981年

5 赵亚会;吴连举;魏云洁;王志清;孔详义;王英平;;西洋参部分种质资源形态特征、特性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继忠;陈海江;邵建柱;袁小乱;马宝q;章文才;;苹果花芽生理分化期应用亚精胺对短枝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7 冯立娟;苑兆和;尹燕雷;招雪晴;;‘红叶短枝'卫矛变色期叶片中花青苷含量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8 石岩;曲柏宏;;苹果梨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规律[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9 夏宁;李保国;郭焱;;虚拟桃树修剪分枝结构模型及可视化研究[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自制“702”生长激素对苹果、桃、梨枝条角度及侧芽与果实生长的影响[A];河北省果树学会197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197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家云;短枝红[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5年

2 牛自勉;短枝大杏如何栽培[N];山西科技报;2003年

3 李梅;欧洲香杨的短枝速繁[N];农民日报;2003年

4 阜城县职教中心 卢学栋;短枝苹果为何早衰[N];河北科技报;2006年

5 张国斌;矮化短枝石榴新品种—世纪红[N];湖北科技报;2004年

6 藁城市职教中心 宋素智 柴全喜;梨树整形修剪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N];河北科技报;2013年

7 牛自勉;短枝大杏新品种[N];山西科技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周晓艳 整理;初夏时节果树丰产管理措施[N];山西科技报;2014年

9 云兰;最好的红富士——昌红[N];山西科技报;2002年

10 俞平;中晚熟优质苹果华冠和短枝华冠成功推广[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杨;富士苹果短枝型性状相关基因的分离及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2 胡盼;短枝木麻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张勇;三种木麻黄的遗传改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张立华;短枝木麻黄小枝单宁形成的环境效应[D];厦门大学;2009年

5 楚爱香;河南观赏海棠品种分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仲崇禄;木麻黄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小坤;马尾松短枝腋芽休眠解除的发育进程及转录组学分析[D];贵州大学;2019年

2 韩梦雪;元帅系短枝突变体中特异位点的分离及其功能解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3 余拱鑫;拉枝角度对苹果短枝顶芽碳氮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培环;桃新品种超红短枝的优良性状观察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开;八种落叶树种的当年枝形态学特征与生物量分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石岩;苹果梨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7 郭静;逆转座子atr1诱导元帅系苹果短枝变异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8 杨勇;拉枝角度对苹果芽、叶C、N及内源激素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董晓颖;超红短枝桃幼胚培养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邢利博;PBO促进富士苹果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5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45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