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5:13
【摘要】:本研究针对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的密度控制技术,以辽东低山丘陵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密度的油松人工林固定样地48块,油松人工林标准木96株,采样木芯96个,样枝576份,样叶576份,以及辽东山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油松人工样地21900块等大量数据的收集与调查下,对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指标的影响、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及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科学营造及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一定林分密度范围内,不同龄级的油松人工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均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大,油松人工林的高径比呈增大趋势,冠高比呈降低趋势,油松人工林的干形质量有一定的提升。在低山厚土层的阳坡,成熟林与过熟林胸径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明显大于其他立地条件。在低山中土层的阴坡,低密度条件下近熟林胸径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明显强于其他立地条件。无论在何种立地条件下,林分密度对油松幼龄林林分胸径生长的影响较弱。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呈减少趋势,这种现象是林木生长的某一时间段范围内,低密度情况下,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持续高于高密度情况下所造成的,对于低山阳坡来说,这个年龄段为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前10年;对于低山阴坡来说,这个年龄段出现在油松人工林生长的10~20年。辽东山区油松幼龄林林分密度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方程为=(6-07)~2-0.006+19.305,中龄林为=-4.6827)9)()+48.942,近熟林为=-4.1667)9)()+46.493,成熟林为=-5.4797)9)()+56.62,过熟林为=33.2650)~(-5-04)。3、辽东山区不同龄级油松人工林都在较低的林分密度下有较大的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林分密度对过熟林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影响最为明显,达到极显著水平。油松中龄林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分配到干与叶的生物量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分配到枝的生物量所占比重逐渐减小;成熟林表现为分配到干的生物量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分配到枝和叶的生物量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过熟林则表现为分配到干的生物量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分配到枝和叶的生物量所占比重逐渐减小。4、构建出不同龄级油松人工林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方程,中龄林(2=0.5752(~2)~(0.6964),成熟林(2=(5-06)(~2)~2-0.0326(~2)+231.72,过熟林(2=(-6-06)(~2)~2+0.1203(~2)-314.1,全龄级(2=1.6053(~2)~(0.5694)。随林分密度的增大,油松人工林单株地上部分年净生产量逐渐减小;在相似密度下,油松中龄林和成熟林乔木层林分生产力随密度增大逐渐增大,过熟林乔木层林分生产力随密度增大而逐渐增小;中龄林乔木层林分生产力明显高于成熟林与过熟林;依据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林分平均高,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出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生产力分布图。5、研制出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依据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径阶划分标准,确定在辽东山区培育大径材油松人工林时,需在林分生长至成熟林时期前将林分密度控制在453株/hm~2左右;培育中径材油松人工林时,需在林分生长至成熟林时期前将林分密度控制在926株/hm~2左右;培育小径材油松人工林时,需在林分生长至成熟林时期前将林分密度控制在1208株/hm~2左右。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
【图文】:

油松人工林,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数值表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续表 19 等直径线数值表Continue table 19 numerical table of equal diameter lineD=20 D=22 D=24 D=26H N M H N M H N M H N M20 950.66 258.86 22 818.43 294.53 24 705.15 327.51 26 606.87 356.5619 894.16 232.55 21 765.42 263.9 23 655.29 292.36 25 559.88 316.7118 827 204.08 20 703.67 231.21 22 598.17 255.24 24 506.74 274.98H=27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宏征;何小军;夏龙龙;;子午岭油松人工林抚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19年16期

2 邢亮;刘瀛;邢锡桐;;试析抚顺县油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J];防护林科技;2018年05期

3 刘建新;曲晓晶;侯淑艳;朱金兆;;北京市低山区低效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6期

4 郭艳荣;铁牛;张秋良;刘洋;张智慧;;内蒙古中部山地油松人工林健康评价研究——以蛮汉山油松人工林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5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王小平;秦永胜;陈俊崎;;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N、P、K养分循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6 郭天亮,李春志,李素林,白静,李鹏;油松人工林耐火性的调查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7 张新波,奥小平,房芳,吕皎,张晋英;太行山石灰岩山地油松人工林育林目标的确定[J];山西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8 史敏华;;太行山油松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S3期

9 沈国舫 ,董世仁 ,聂道平;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Ⅰ.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布[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10 柳中棣;辽西油松人工林经营技术[J];新农业;198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战伟庆;张志强;武军;肖金强;;华北油松人工林冠层穿透雨空间变异性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许国伟;;对油松林主伐更新技术的研究[A];辽宁省农林业无害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驻站记者 史亚东 通讯员 马成功;旺业甸林场构建“多功能林业”经营体系[N];赤峰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静;油松人工林土壤健康评价及生物调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2 江萍;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李国雷;密度调控对针叶人工林地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白静;油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梅;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发育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利娜;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干旱风险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贺姗姗;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陈晓燕;大青山前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和植被承载力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莎仁图雅;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水分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程小琴;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碳特征对林分密度调控响应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磊;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2 罗蓉;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参与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张青枫;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种实及幼苗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段梦成;抚育间伐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5 黎氏娴(LE THI HIEN);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黄耀;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多功能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7 范伟伟;太原东山油松人工林数量特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韩文娟;陕西黄龙山林区不同生境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及更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勇;山西省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光合特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秦琰;油松人工林林隙特征及其对更新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2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82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