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及人为干扰对森林碳储量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8.5;S771.8
【图文】:
逦、w??f逡逑图2-1研究区位置示意图逦图2-2研究区内林场分布图逡逑Fig.2-1邋Location邋of邋study邋area逦Fig.2-2邋Forestry邋station邋location邋of邋study邋area逡逑2.1.2地形地貌逡逑该区北大南小,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境内山脉纵横起伏,构成较复杂的山岳台逡逑地,坡度变化范围为0?57°,地面高程在m-1202m之间,平均海拔600m。多数山峰海逡逑拔在千米以下,在海拔较高地带多有裸露跳石塘,低海拔地带的山脊部位多有裸露巨石逡逑和悬崖峭壁。带岭北部山地河深、沟窄、地势平缓。有一座海拔1090m的芦吹山,山逡逑地起伏量120-173.2m,邋5。以下的平坡为10.8%,缓坡为88.4%,陡险坡为0.8%。南部山逡逑地沟宽河浅,地势高低相差悬殊,海拔l000m以上的有大箐山、老荒山等四座高山,逡逑山地起伏量143.8m-182.2m,5°以下的平坡占17.2%,缓坡占74.6%,陡险坡占8.2%。逡逑虽有多处高坡地段
逦嫩、^逡逑M、,'J逦、w??f逡逑图2-1研究区位置示意图逦图2-2研究区内林场分布图逡逑Fig.2-1邋Location邋of邋study邋area逦Fig.2-2邋Forestry邋station邋location邋of邋study邋area逡逑2.1.2地形地貌逡逑该区北大南小,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境内山脉纵横起伏,构成较复杂的山岳台逡逑地,坡度变化范围为0?57°,地面高程在m-1202m之间,平均海拔600m。多数山峰海逡逑拔在千米以下,在海拔较高地带多有裸露跳石塘,低海拔地带的山脊部位多有裸露巨石逡逑和悬崖峭壁。带岭北部山地河深、沟窄、地势平缓。有一座海拔1090m的芦吹山,山逡逑地起伏量120-173.2m,邋5。以下的平坡为10.8%,缓坡为88.4%,陡险坡为0.8%。南部山逡逑地沟宽河浅,地势高低相差悬殊,海拔l000m以上的有大箐山、老荒山等四座高山,逡逑山地起伏量143.8m-182.2m,5°以下的平坡占17.2%,缓坡占74.6%,陡险坡占8.2%。逡逑虽有多处高坡地段
数据能够满足本研究的森林资源监测要求。除季节要求外,在下载遥感影像数据时,还逡逑要考虑云层覆盖最少的要求,综合上述要求,选取了研究区1989年6月1日、2000年逡逑9月3日和2010年9月15日的TM影像数据产品(如图2-3所示)。3期TM影像云层逡逑覆盖量均为0%,植被特征明显,有利于植被信息的提取。逡逑酬1—a逡逑::::逡逑图2-3邋TM影像逡逑Fig.2-3邋TM邋images逡逑2.2.2邋ICESAT-GLAS激光雷达数据逡逑2.2.2.1邋ICESAT-GLAS邋介绍逡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邋NASA邋(National邋Aeronautics邋and邋Space邋Administration)的戈达逡逑德太空飞行中心GSFC邋(Goddard邋Space邋Flight邋Center)研制的激光测高卫星ICESat,于逡逑于2003年1月12日由加利福利亚的Vandenberg空军基地发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极逡逑地轨道星载大光斑激光雷达。它在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邋(Earth邋Observing邋System)逡逑中担负着测量冰盖物质质量平衡,云和气溶胶的高度,以及土地地形和植被特征参数的逡逑任务,旨在测量两极冰原和海冰的变化。该卫星沿近圆形、近极地该卫星沿近圆形、近逡逑极地轨道的飞行高度大约为600km,轨道倾角为94°星下轨迹覆盖范围N86°-S86°,因逡逑此卫星观测数据可覆盖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从2003年到2009年,ICESat-1提供了多逡逑年的高程数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学刚;王静文;范文义;;基于遥感与地统计的森林生物量时空变异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2 温小荣;蒋丽秀;刘磊;林国忠;郑勇;谢小杰;佘光辉;;江苏省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估算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陈文烯;;基于遥感数据的森林生物量测定理论与方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3年02期
4 邓华卫;布仁仓;刘晓梅;贺伟;胡远满;黄乃伟;;模拟分类经营对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21期
5 韩爱惠;智长贵;王雪军;夏朝宗;;利用MODIS数据反演森林生物量的方法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04期
6 王晓宁;徐天蜀;李毅;;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估测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年04期
7 李业清;沈德慧;;森林生物量的调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4期
8 汤萃文;陈银萍;陶玲;肖笃宁;;森林生物量和净生长量测算方法综述[J];干旱区研究;2010年06期
9 张茂震;王广兴;刘安兴;;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估算的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J];林业科学;2009年09期
10 杨昆;管东生;;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物量及其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海鹏;大内和夫;金亚秋;;机载极化SAR数据对于苫小牧森林生物量的研究[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2 谷勇;殷瑶;齐泮伦;吴昊;;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谷勇;殷瑶;齐泮伦;吴昊;;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石雷;方精云;;利用遥感手段评估东北地区25年来的森林动态变化[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刘健;余坤勇;赖日文;;闽江流域森林资源碳汇市场价值功能的遥感估测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丁增发;;生物量碳汇[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何红艳;郭志华;赵宪文;;遥感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现状及展望[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庞勇;黄克标;李增元;舒清态;;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张修玉;许振成;胡习邦;赵晓光;;基于IPCC的区域森林碳汇潜力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王建兰;森林生物量有了更精确测算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2 李铁铮;在测绘与林业的交叉点上创新[N];中国测绘报;2004年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宗炜;中国森林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做贡献[N];科技日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于兮;新疆全面监测天山森林生态[N];阿克苏日报;2006年
5 记者 李大庆;用雷达观测新技术护航“未来地球”[N];科技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吴兆U
本文编号:2792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9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