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转录组比较研究胡杨和灰杨耐盐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2.11;Q943.2
【图文】:
图 2.1 胡杨、灰杨、毛果杨和毛白杨的转录组中基因表达量分布结果Figure 2.1 The RPKM distribution in each time point for four Populus.物种聚在一起,这也就说明这两个盐耐受物种和两个盐敏感物种的基因表达模式具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胡杨和灰杨这两个盐耐受物种与毛果杨和毛白杨这两个盐敏感物种,可能在各自的祖先分枝上就存在不同的基因表达适应性进化。另外,我们还发现胡杨和灰杨的两个 0h 样本聚在了一起,而这两个物种的盐胁迫样品却分开了;这说明在适应不同的盐生境时,这胡杨和灰杨这对近缘种存在不同的调节式样,在代谢通路中存在适应性分化。这些结果也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5, 27, 28]表 2.2 四个物种的蛋白编码基因和直系同源基因数量Table 2.2 Summary of gene number and orthologous pairsFeature ValueNumber of predicted genes (CDS)
15图 2.2 胡杨、灰杨、毛果杨和毛白杨的 7752 个直系同源基因的 RPKM 层级聚类分析。Figure 2.2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of all samples by spearman correlations based on RPKM of7,752 orthologous genes.接下来,我们利用软件 edgeR 对每个物种的时间序列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我们选择的差异表达基因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Rpkm 值在所有样本的分布中标准差大于 1(2)log2 (FPKMtime1/FPKMtime2) was > 1 或者 < -1,(3)显著性检验的 p 值(FDR)<0.05。最终在胡杨、灰杨、毛果杨和毛白杨中分别共鉴定了 1461,1906,1776,2400 个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图 2.3a,2.3b)。为了进一步对四个物种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我们将所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和 7822 个 1:1 的直系同源基因集取交集,共得到 1335 个差异表达的直系同源基因,然后我们筛选在任何物种中都要满足 RPKM 值至少在一个时间点上>0 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后共有 702 个差异表达的直系同源基因用于后续的分
图 2.3 胡杨、灰杨、毛果杨和毛白杨两个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黄色为上调,蓝色为下调(倍数变化> 2 或< 0.5, FDR < 0.05)。(a) 两个耐盐物种差异表达基因(胡杨(下半部分)和灰杨(上半部分).(b) 两个盐敏感物种差异表达基因(毛果杨(下半部分)和毛白杨(上半部分)。(c)两个时间点两两物种直系同源基因差异表达基因饼图。Figure 2.3 Number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showing up- (orange) or down- (blue)regulationbetween two time points (foldchange>2 or< 0.5, FDR < 0.05). (a)Thenumber of DEGsin the two salt-tolerant species (P. euphratica (Lower half) and P. pruinosa (Upper half)). (b) Thenumber of DEGs in the two salt-sensitive species (P. trichocarpa (Lower half) and P. tomentosa(Upper half)). (c) Venn diagram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orthologous genes in the four species atany pair of time points.析研究(图 2.3c);其中有 109 个是两个盐耐受物种特有的,287 个和 159 个基因分别只在灰杨和胡杨中特异性表达;73 个是两个盐敏感物种共有的、不同于盐耐受物种的差异表达基因,另有 378 个和 46 个基因分别只在毛白杨和毛果杨中特异性表达(图 2.3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尹林克;王烨;潘伯荣;;几种生根物质及选择采穗母株对灰杨插条生根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1991年02期
2 韩炜;海米提·依米提;李利;李生宇;郑婷婷;;胡杨和灰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茎水势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境的响应[J];中国沙漠;2011年06期
3 尹林克;王烨;;灰杨在吐鲁番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J];干旱区研究;1991年03期
4 王让会;张立运;牛文胜;;和田河下游麻扎塔格山附近的灰杨群落及其生物量特征[J];干旱区研究;1991年01期
5 张斌,张希明;灰杨种群无性系范围及其相互关系的RAPD分析——以阿拉尔地区一个天然灰杨种群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文春;多重转录组比较研究胡杨和灰杨耐盐机制[D];兰州大学;2017年
2 代惠萍;灰杨幼苗对镉的耐性及解毒生理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岩;胡杨/灰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仵晨菡;外源NO调控灰杨响应Cd胁迫的生理作用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何方方;灰杨悬浮细胞对氮素和重金属镉胁迫的生理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谢朋辉;胡杨/灰杨一个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张莹;锌胁迫对灰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龙凌云;灰杨再生体系的建立和PcHMA3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超;外源脱落酸对灰杨(Populus×canescens)响应镉胁迫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马永禄;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提高灰杨(Populus×canescens)对重金属Cd的吸收和耐受能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冯世静;几种杨树对土壤镉富集及灰杨的耐镉生理生化特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马超峰;灰杨(Populus×canescens)PcHMA4的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00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80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