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分布与整合优化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4:43
   近年来,中国已关注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交叉的问题,并出台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如何落实这一战略,需要对现有保护地的彼此关系与空间分布进行系统研究。由于国家层面的自然保护地普查仍在进行中,权威的中国自然保护地全面数据尤其是准确边界信息尚未形成,本研究拟基于当前可收集到名录的9种类型8572个自然保护地信息,包括位点坐标、行政区域、级别等,筛选出1532个具有空间重叠(重叠、内嵌、交叉、分割等多种关系类型保护地在本研究中未细分,以下均以“重叠”代称)并割裂同一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地,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现状进行分析。利用Excel2016、Arcgis10.3进行地理集中指数、综合密度指数和核密度分析,以获取存在保护地集中重叠分布的生态功能区及相关生态系统类型、交叉管理严重的原主管部门分布特点、保护地堆叠高发的省份信息。进一步选取476个湿地生态系统内具有空间重叠的五种类型自然保护地,具体分析其在湿地生态系统内空间分布特点。基于重叠保护地核密度热点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分析框架,对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提出了初步整合方向,为保护地体系优化整合策略提供前期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鲁中山区、太行山、大别山、怀玉山、皖江等生态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地重叠最为严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之间、水利风景区与湿地公园之间的类型重叠最为严重;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是重叠保护地高聚集省份,应优先开展保护地信息全面调查。通过对湿地类型保护地空间聚集规律及交叉类型特点分析,可得,湖北、山东、黑龙江、湖南、江苏省范围内空间重叠状况明显高于其他省区,是高密度集中区;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大别山等不仅湿地资源丰富,且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也是湿地类型保护地重叠的高聚集;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和风景名胜区湿地类型保护地重叠最严重。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759.9
【部分图文】:

保护地,名胜区,和风,森林公园


Geological邋Park;邋DP:邋Desert邋Park.逦?逡逑如图3.1所示,两类型保护地重叠最为严重,重叠保护地涉及两种类型时,大于逡逑75个的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两类型;大于50小于75逡逑的为水利风景区和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小于50大于25的为地质公逡逑园和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和风景名胜区。当涉及三个以上类型重叠时,情况较为逡逑复杂,交叉管理部门情况因数量比重相对于两类型较低,在此未做详细分析。逡逑沙n公园逦》逦?逦?逦.逡逑Desert邋Park逡逑Water邋C;*>n>cr%uUon邋licscoc逦°逦°逦*逦°逦O逦O逡逑水利风谅O逦0逦O逦0逦。逦0逡逑\\邋cucr邋Park逡逑保沪区逦O逦0逦0逦0逦O逡逑INolural邋Keservf逡逑坤成公R逦0逦0逡逑(icological邋Purk逡逑风BIX邋胜邋L<:逦0逦0逦0逡逑Scenic邋S|x>?逡逑_玫饨公阀。逡逑Forcsi邋Park逡逑浞地公M逦0逡逑\\邋ctJand邋Park逦?逡逑t逦

核密度,海南,北京


综合指数D依次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海南、山西、黑龙江,值为逡逑44.0、37.邋8、31.7、29.6、28.4、27.0、23.8,综合考虑省份面积及人口因素,北京、逡逑海南等地受影响较高,D值相对于G值波动幅度较大(图3.6),因为北京、海南等逡逑地保护地面积较小,类型多,且多为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保护地的重叠数量多,面逡逑积小、人口多,所以受面积及人口等社会因素影响较大。逡逑17逡逑

密度指数,相关关系,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图3.邋6地理集中指数与综合密度指数逡逑Fig3.邋6邋GCI邋and邋CDI邋in邋the邋province邋regions逡逑如图3.邋7分析可得,重叠保护地密集分布与该地区的生产总值,产业生产值有一逡逑定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R2第一产业增值(0.63)邋>第二产业增产之值(0.20)邋>地区生逡逑产总值(0.18)邋>第三产业(0.10),与第一产业由强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相关关系逡逑不显著。逡逑18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洋;;霍山县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现状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9年10期

2 王奕文;唐晓岚;徐君萍;陈庆;唐芳林;;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中的运用[J];中国林业经济;2019年04期

3 孙艳苓;;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区域重叠问题探析——以甘肃省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年08期

4 张风承;张晗;;大庆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管理[J];防护林科技;2019年09期

5 闫欣;;内蒙古自然保护地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18年09期

6 黄志良;试论国家自然保护地图集的编制——以中国自然保护地图集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1988年04期

7 吕忠梅;;关于自然保护地立法的新思考[J];环境保护;2019年Z1期

8 李挺;;整体性思维背景下的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以法律体系的建构与整合为视角[J];环境保护;2019年09期

9 陈剑波;刘古月;;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初探[J];低碳世界;2019年09期

10 李金明;;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辛培源;田甜;战强;;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关系研究[A];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9年

2 张淑萍;张正旺;徐基良;袁良;;天津地区公众自然保护意识调查[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3 田波;马剑;王祥荣;樊正球;;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评价[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4 柯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建构长三角区域环境行政协调机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靳智超;;“低冲击开发”理念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5年

6 和太平;文祥凤;黄棉;农绍岳;梁家善;彭定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之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秀芳;《把拯救地球作为职业——自然保护从业者职业发展指南》(第二版)(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2 马童慧;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分布与整合优化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3 于萍萍;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卢元平;中国五省红树林景观格局的十年动态及保护空缺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5 侯爱科;秦岭自然保护地体系综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6 陈院;英国自然保护运动探究(1870-1914年)[D];西南大学;2013年

7 吴灵芝;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调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小重;世界存在于自然之中——论梭罗的环境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33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833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