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载LiDAR与Landsat-5遥感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718.5;S771.8
【部分图文】:
本文技术路线
研究区范围
典型研究区样本分布(黑点“”表示样本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学刚;王静文;范文义;;基于遥感与地统计的森林生物量时空变异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2 温小荣;蒋丽秀;刘磊;林国忠;郑勇;谢小杰;佘光辉;;江苏省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估算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陈文烯;;基于遥感数据的森林生物量测定理论与方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3年02期
4 邓华卫;布仁仓;刘晓梅;贺伟;胡远满;黄乃伟;;模拟分类经营对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21期
5 韩爱惠;智长贵;王雪军;夏朝宗;;利用MODIS数据反演森林生物量的方法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04期
6 王晓宁;徐天蜀;李毅;;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估测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年04期
7 李业清;沈德慧;;森林生物量的调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4期
8 汤萃文;陈银萍;陶玲;肖笃宁;;森林生物量和净生长量测算方法综述[J];干旱区研究;2010年06期
9 张茂震;王广兴;刘安兴;;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估算的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J];林业科学;2009年09期
10 杨昆;管东生;;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物量及其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海鹏;大内和夫;金亚秋;;机载极化SAR数据对于苫小牧森林生物量的研究[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2 谷勇;殷瑶;齐泮伦;吴昊;;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谷勇;殷瑶;齐泮伦;吴昊;;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石雷;方精云;;利用遥感手段评估东北地区25年来的森林动态变化[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刘健;余坤勇;赖日文;;闽江流域森林资源碳汇市场价值功能的遥感估测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丁增发;;生物量碳汇[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何红艳;郭志华;赵宪文;;遥感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现状及展望[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庞勇;黄克标;李增元;舒清态;;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张修玉;许振成;胡习邦;赵晓光;;基于IPCC的区域森林碳汇潜力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王建兰;森林生物量有了更精确测算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2 李铁铮;在测绘与林业的交叉点上创新[N];中国测绘报;2004年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宗炜;中国森林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做贡献[N];科技日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于兮;新疆全面监测天山森林生态[N];阿克苏日报;2006年
5 记者 李大庆;用雷达观测新技术护航“未来地球”[N];科技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吴兆U
本文编号:2833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83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