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3个白榆品系耐盐特性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06:10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盐碱土中的氯化物、硫酸盐及含盐量直接影响种子的萌发、植物的成活,降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成为限制盐碱土分布区植物生长、植被恢复的最为直接的因素。生物措施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而耐盐植物资源的筛选与培育则是生物改良盐渍土的首要环节。白榆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生长快、材质好、在抗盐碱、抗旱、抗污染方面的抗性较强,可以用于盐碱地改良与造林绿化。但白榆分布范围广,种内变异丰富,抗盐性也不相同,因此,筛选抗盐性强的白榆对改良滨海盐碱地、丰富改良盐碱的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选育耐盐的白榆优良品系,本研究以Y65、Y1、Y34白榆品系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 (分别为0、50、85、120、155mmol/L)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盐胁迫环境,研究3个白榆品系在NaCl胁迫下的植株生长量与生物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叶绿素(Chl)含量、光合参数(Pn、Tr、Gs、Ci、Ls、WUE)等指标的变化,探讨3个白榆品系的耐盐能力与耐盐机理,结果表明:(1)NaCl胁迫下,3个白榆品系的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地径增量大幅下降,生物量累积降低。不同NaCl浓度下,Y65的生物量累积均显著大于Y1和Y34, Y65受胁迫危害较小。由总生物量抑制率可知,3种白榆品系耐盐性阈值均大于155mmol/L。(2) NaCl胁迫下,Y34的根冠比值小于对照,通过增加生物量在地上部的分配,来降低植物对盐分的吸收与运输;Y65、Y1在120mmol/L下的根冠比小于对照值,其他浓度下均大于对照值,主要通过增加生物量在根系的分配而增加根对水分和营养的获取,对细胞内的盐分进行稀释。(3)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3个白榆品系叶片中的SS含量增加;MDA、S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85mmol/L达到最高值;Pro含量先降低后升高,85mmol/L盐胁迫下Pro值显著大于对照值。低盐胁迫(50、85mmol/L)下,可溶性蛋白(SP)和可溶性糖(SS)可能是白榆品系的主要有机渗透调节物质,而高盐胁迫(120、155mmol/L)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相互协调参与渗透调节作用。(4)盐胁迫显著降低了白榆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并且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下降幅度增大,盐胁迫对Y34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要大于Y65、Y1。(5)低NaCl胁迫(≤85mmol/L)下,3个品系的光合机制以气孔限制为主,通过提高其气孔限制值而降低蒸腾作用,以此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而适应盐分胁迫;而高NaCl胁迫(85mmol/L)下,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通过降低WUE而减少根系对地下水分与盐离子的吸收,以此来维持自身生长。3个白榆品系中,使非气孔限制成为Pn下降主导因素的NaCl胁迫浓度不同,Y65、Y1的转折点为85mmol/L,而Y34的转折点为 50mmol/L。(6)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影响3个白榆品系耐盐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的耐盐性结果一致,3个白榆品系耐盐性排序为:Y65Y1Y34。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792.19
【部分图文】:

白榆,品系,叶绿素,浓度


?Y34??品系??图3-9不同NaCl浓度下3种白榆品系的叶绿素总含量??Fig.?3-9?TheChlorophyll?(a+b)?content?of?Ulmus?pumila?strains?under?different?NaCl?concentration??表3-9不同NaCl浓度下3种白榆品系chl(a+b)的方差分析??Tab.?3-9?Analysis?of?variance?on?Chlorophyll?(a+b)?of?Ulmus?pumila?strains?under?different?NaCl?concentration??差异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Sig.??0.036?2?0.018?0.232?0.798??盐浓度?2.905?4?0.726?9.436?0.004??误差?0.616?8?0.077??总计?35.181?15??□?0mmol/L?□50mmol/L?I〇l85mmol/L?012Ommol/L?四?155mmol/L??20?a?a??a?b???!?,〇?lii?d?ifc?i??05?i|?ii?i|?ll?iilil??001?丨:::

白榆,品系,叶绿素,浓度


理(/K0.05)。??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条件下,Y65、Yl、Y34白榆品系叶片内叶绿素b含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图3-11),120_〇1/L时降到最低值,为各自对照的33.89%、33.46%、??35.76%,在155mmol/L时有所升高,达到对照值的58.84%、39.36%、55.88%,且显著??高于120mmol/L处理。??□?0mmol/L?S50minol/L?E185mmol/L?S120mniol/L?0155nunol/L??0.8??°-7?A,?a??0.6?M?.???1?:::?iii?S?b?c?b??it"?i|?ji?I?ii?liiyi??Y65?Y1?Y34??品系??图3-11不同NaCl浓度下3种白榆品系的叶绿素b含量??Fig.?3-11?The?Chlorophyll?b?content?of?Ulmus?pumila?strains?under?different?NaCl?concentration??方差分析表明(表3-11),品系之间的叶绿素b差异性不显著(F=0.269,?p>0.05),??处理浓度之间的差异性极显著(F=11.204,?;K0.01)。多重比较显示,对照显著大于NaCl??处理组,50mmol/LNaCl浓度下叶绿素b显著高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贺康宁;史常青;徐特;王辉;唐达;;盐胁迫对柽柳和白刺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2 曾现英;徐高峰;王淑生;吴宁;;滨州海岸带滩涂湿地耐盐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齐鲁渔业;2016年10期

3 吉雪花;郑群;庞胜群;李格;;持续盐胁迫对制干辣椒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年05期

4 牛灵慧;朱光明;王康才;段云晶;杨嘉伟;;盐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5 刘盛波;张伟;杜尚嘉;陈国德;吴挺佳;邱明红;;NaCl胁迫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erifer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种子;2016年06期

6 朱建峰;乔来秋;张华新;;白榆研究利用现状及我国白榆良种化探讨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16年03期

7 朱建峰;杨秀艳;张庆国;刘振晓;张华新;;NaCl胁迫对白榆不同家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种子;2016年02期

8 赵秋月;张广臣;;碱性盐胁迫对3种番茄根系活力和光合色素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11期

9 龚秋;王欣;后猛;唐维;闫会;张允刚;刘亚菊;李强;马代夫;;盐胁迫对紫甘薯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年05期

10 韩志平;张海霞;周凤;;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穆永光;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生长和生理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慕德宇;白榆无性系耐盐性评价及耐盐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孙璐;高粱耐盐品种筛选及耐盐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4 夏尚光;两种美国岩榆的资源培育及抗逆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王玉凤;玉米苗期对NaCl胁迫的响应与耐盐性调控机理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6 刘正鲁;耐盐砧木嫁接提高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幼苗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商学芳;不同基因型玉米对盐胁迫的敏感性及耐盐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娟;盐涝互作对大果沙枣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常俊;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耐盐性比较研究及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3 董喜光;七种园林植物的抗盐生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4 周丹丹;朴树等3个树种耐盐性生理生化研究及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倪星;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耐盐性综合评价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6 董江超;NaCl胁迫下竹柳与红叶杨生理特性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石新建;荒漠植物花花柴对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D];塔里木大学;2015年

8 樊兴路;文冠果无性系早期选择研究及幼苗对盐碱胁迫的响应[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伍江波;施肥与盐胁迫对杜仲幼苗生长及生理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10 乔志攀;灌木柳耐盐种质筛选及其耐盐机理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36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836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