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长汀水土流失区马尾松针叶养分再吸收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09:44
   本文以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采样和典型采样的方法,构建自然养分梯度以探究土壤养分状态、叶片养分状态、个体大小对马尾松针叶养分再吸收的影响,揭示马尾松针叶养分内循环规律及高效的养分利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有效性及化学计量比对马尾松针叶N、P、K再吸收效率和再吸收程度均无显著影响。马尾松长期生活在养分贫瘠且比例失衡的环境中早已经形成特定的养分利用策略,通过选择再吸收限制元素以满足自身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叶片养分状态对马尾松针叶养分再吸收效率和再吸收程度有一定影响,其中N、P再吸收效率分别与成熟叶中对应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N、P、K再吸收效率与衰老叶中对应养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越低,即养分再吸收程度越高,养分再吸收效率也越高。马尾松针叶化学计量比对不同元素再吸收能力的指示作用不一致,其中衰老叶N/P能更好地反映马尾松N、P再吸收能力。个体大小对强度侵蚀区马尾松针叶N再吸收效率有一定影响,对P、K再吸收效率无显著影响。不同大小马尾松个体衰老叶N、P、K含量无显著差异,即不同大小马尾松个体间N、P、K再吸收程度无显著差异。长期生活在低养分环境中的马尾松通过降低衰老叶养分含量以减少养分损失,是马尾松对贫瘠养分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表现为物种的一种固有属性。该研究为长汀水土流失区植被重建与养分管理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并为开展全球尺度养分再吸收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791.248
【部分图文】:

分布图,再吸收,养分,相关研究


了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了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被普遍认为是植物适??应贫瘠环境的重要养分利用策略之一,已成为研宄植物生态策略的一个重要生态学??指标,引起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相关研宄(图1-1)?(Aerts,1996;??Wright?and?Westoby,?2003;?Yuan?and?Chen,?2009;?Vergutz?et?al.,?2012;?Jiang?et?al.,?2012;??Tully?et?al.,2013;?Zhou?et?al.,2016)。??N和P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Hanetal.,2005),与植??物生理、生态特性有一定关联性,同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群落组成以及生态系统??1??

示意图,采样点,示意图,植物样品


(1)样品的采集??植物样品的采集是选取采样树树冠中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枝条各3个,??选収完整健康针叶,根据针叶颜色和距离枝条远近分为成熟叶和衰老叶(图2-3?)。??根据针叶颜色判断,?般是未离体但颜色己全部变黄,轻轻抖动可从枝条脱落的部??分为衰老叶。为/避免因马尾松侧枝方向+同造成养分含量的差异,成熟绿叶和衰??老叶摘白问-枝条。为减少淋溶对养分含域的影响,-般在取样前72h内没有降附??(理永霞等,2009)时进行。采集的植物样品装H言封屮,放置在冷藏筘中带M室内??测定各项指标。前处理经丨〇5°C杀青lOmin,?60°C烘干至恒重,粉碎后过100目筛,??在养分测定前将植物样品冉置f60°C卜烘干1小时,称重用于氮、磷、钾的测定。??15??

示意图,成熟叶,马尾松,植物样品


0?2?b?b?10??图2-2采样点示意图??Fig.2-2?Location?of?sample?plots??2.2.2样品采集与处理??(1)样品的采集??植物样品的采集是选取采样树树冠中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枝条各3个,??选収完整健康针叶,根据针叶颜色和距离枝条远近分为成熟叶和衰老叶(图2-3?)。??根据针叶颜色判断,?般是未离体但颜色己全部变黄,轻轻抖动可从枝条脱落的部??分为衰老叶。为/避免因马尾松侧枝方向+同造成养分含量的差异,成熟绿叶和衰??老叶摘白问-枝条。为减少淋溶对养分含域的影响,-般在取样前72h内没有降附??(理永霞等,2009)时进行。采集的植物样品装H言封屮,放置在冷藏筘中带M室内??测定各项指标。前处理经丨〇5°C杀青lOmin,?60°C烘干至恒重,粉碎后过100目筛,??在养分测定前将植物样品冉置f60°C卜烘干1小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钦禄;莫其锋;王法明;李应文;徐馨;邹碧;李晓波;陈瑶;李志安;;华南热带沿海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养分利用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年01期

2 刘佳庆;王晓雨;郭焱;王守乐;周莉;代力民;于大炮;;长白山林线主要木本植物叶片养分的季节动态及回收效率[J];生态学报;2015年01期

3 白坤栋;莫凌;刘铭;张德楠;何成新;万贤崇;蒋得斌;;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营养再吸收模式[J];生态学报;2015年17期

4 刘宏伟;刘文丹;王微;柴捷;陶建平;;重庆石灰岩地区主要木本植物叶片性状及养分再吸收特征[J];生态学报;2015年12期

5 闫涛;杨凯;朱教君;;辽东山区主要树种叶片氮、磷、钾再吸收[J];生态学杂志;2014年08期

6 张仁懿;徐当会;陈凌云;王刚;;基于N∶P化学计量特征的高寒草甸植物养分状况研究[J];环境科学;2014年03期

7 李忠文;闫文德;郑威;梁小翠;王光军;朱凡;;亚热带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13年24期

8 葛晓改;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付甜;封晓辉;;不同林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2年03期

9 程徐冰;韩士杰;张忠辉;周玉梅;王树起;王学娟;;蒙古栎不同冠层部位叶片养分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9期

10 杨惠敏;王冬梅;;草-环境系统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882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882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