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秦岭华山松种群动态与林分生长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22:57
  华山松(Pinus armandii)系我国特有树种,研究华山松种群动态与林分生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秦岭华山松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种群结构,编制华山松的静态生命表;结合表土孢粉分析结果和植被组成数据,探究秦岭华山松种群地理分布区变化;测定秦岭华山松林土壤理化性质,了解秦岭华山松林土壤营养状况及养分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秦岭华山松林物种多样性和其土壤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生物量模型的基础上,优化华山松生物量经验方程,随后引入Moses树木生长模型,模拟秦岭华山松林生长状况,评估秦岭华山松林的碳汇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秦岭华山松林主要呈现出两种结构,一是由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森林主伐残余的下种母树和前更幼苗、幼树连续恢复形成的同世代单层异龄林;另一种是继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在单层异龄林的基础上更新复合组成的多世代复层异龄林。华山松林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述两种组成类型,并分别形成各自的双峰结构。从死亡、存活曲线以及静态生命表来看,中低龄级华山松的生存状态平稳,而高龄级华山松则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结合林地植被组成和表土孢粉分析,我们证实秦...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秦岭华山松种群动态与林分生长研究


华山松林的径级结构

高度结构,异龄林,树高


图 3-1 华山松林的径级结构Figure 3-1 The DBH class structure of P. armandii forest华山松林的高度结构图呈现出双峰结构(图 3-2),分别在树高 6~8 m 处和 12~14 处出现两个峰值,构成了复层林冠,间接证明多世代异龄林的存在。总体来看,也可以作为一个单峰来对待,形成单层林冠,表明华山松林属于单层异龄林。树高大于 25 的个体数逐渐减少,表明该高度段的华山松处于生长发育后期。

存活曲线,存活曲线,龄级,消失率


个龄级又稳定在同样的消失频率。第 7、8 和 9 龄级的存活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存活率与种群消失率保持一致。.2.3 秦岭华山松种群存活率曲线和死亡消失率曲线从 1 到 5 龄级,华山松种群存活率随龄级增加而缓慢下降,此时死亡率较低。第第 6 龄级,种群存活率显著降低,表明在进入第 6 龄级之前种群会遇到较大的生存。此后种群生存率以较快速度下降,整个种群处于一个稳定的缓慢消失的趋势。华种群存活率随龄级变化的曲线并未呈现出凸型,理论上低龄级时期的高死亡率缺以间接反应出华山松种群孱弱的自然更新能力(图 3-3)。以华山松种群的龄级为横坐标,死亡率和消失率为纵坐标作图,发现死亡率和消与龄级的变化并不同步。前中期死亡率消失率相对较低,后期死亡率较高。在第 2级,华山松种群经历了一个死亡高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高出生率导致华种群内部幼龄个体间竞争加剧。随着径级的增加,华山松生长对空间和资源的需求,导致大量个体被淘汰。后期,在更加剧烈的种内斗争以及环境压力的共同作用个华山松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都居高不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3个常见树种径向生长的影响因素[J]. 蔡礼蓉,匡旭,房帅,原作强,蔺菲,叶吉,郝占庆,王绪高.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2]PRECIS对SRESA1B情景下的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分析[J]. 潘婕,刘珂,夏冬冬.  海洋预报. 2017(01)
[3]生物多样性近地面遥感监测: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 郭庆华,刘瑾,李玉美,翟秋萍,王永财,吴芳芳,胡天宇,万华伟,刘慧明,申文明.  生物多样性. 2016(11)
[4]戴云山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J]. 郑世群,刘金福,冯雪萍,何中声,李文周,李霖,陈文伟,刘梦昕.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6)
[5]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磷循环的影响[J]. 陈美领,陈浩,毛庆功,朱晓敏,莫江明.  生态学报. 2016(16)
[6]应用于物种分布模型的多种算法[J]. 杨若男,盛炎平.  大学教育. 2016(05)
[7]宝天曼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生物量研究[J]. 李鹿鑫,陈诗,刘晓静,房会普,姚松.  河南科学. 2016(04)
[8]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模型研究[J]. 蒲莹,曾伟生.  林业科学研究. 2016(02)
[9]放牧及围封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J]. 孙殿超,李玉霖,赵学勇,毛伟,岳祥飞.  中国沙漠. 2015(06)
[10]天然马尾松林细根生物量分布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研究[J]. 肖欣,韩天一,欧阳勋志.  西部林业科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粗木质残体研究[D]. 袁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MODIS数据和光能利用率模型的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D]. 李贵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4
[3]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王淑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3

硕士论文
[1]南京、镇江下蜀黄土古环境信息研究[D]. 刘峰.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秦岭中段华山松—红桦混交林群落特征及其环境解释[D]. 范得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大兴安岭地区土壤主要营养元素与气象因子的探究[D]. 唐彤彤.东北林业大学 2015
[4]不同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空间分布[D]. 高祥.贵州大学 2014
[5]基于气候要素的中国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D]. 王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6]崂山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D]. 卢鹏林.山东大学 2013
[7]高寒退化草地西北针茅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研究[D]. 任珩.西北师范大学 2012
[8]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生长的土壤环境响应[D]. 张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9]山西太岳山地区森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D]. 朱建奎.北京林业大学 2009
[10]次生阔叶林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D]. 曾宏达.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1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911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