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主要灌木林地上碳储量的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01:14
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碳素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灌木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碳储量的研究是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和碳通量的基础。本研究以内蒙古东部兴安盟主要灌木林山杏、虎榛子和柠条为研究对象,先了解灌木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再通过灌木各器官含碳率的实测数据,探讨灌木林含碳率的取值问题,在这基础上研究灌木林的地上碳储量模型的建立问题。结果表明:1.估算个体水平上的灌木器官生物量分配状况。各灌木林叶、枝和根的生物量分别占树种生物量的10%~20%、30%~75%和25%~60%;各灌木林的根冠比的变化较大。2.研究天然山杏、人工山杏、人工柠条和虎榛子的含碳率取值问题。各灌木林根的含碳率均与地上器官含碳率均差异显著,同器官不同树种间的差异较小,各灌木林的地上和根系含碳率可分别取值0.45 gC·g-1和0.42 gC·g-1。3.天然山杏、人工山杏、人工柠条和虎榛子最优地上单株碳储量回归模型类型主要为幂函数、线性和指数模型,回归模型检验指标均为RS小于30%、RMA小于20%,拟合精度大于70%,构建的预测回归模型可应用于估算地上碳储量工作中。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森林植被含碳率研究进展
1.2.2 灌木林碳储量研究进展
1.2.3 灌木林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1.2 森林资源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2 室内处理
2.2.3 分析与建模
3 灌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
3.1 灌木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的特征
3.2 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3.3 根冠比
4 含碳率分析
4.1 含碳率差异分析
4.1.1 同灌木不同器官间的含碳率差异
4.1.2 同器官不同灌木间的含碳率差异
4.1.3 地上和根系含碳率差异
4.2 基于不同含碳率的碳密度评估
5 碳储量回归模型
5.1 地上碳储量回归模型建立
5.1.1 模型自变量的选取
5.1.2 评估模型的选取
5.1.3 评估模型精度检验
5.1.4 最优模型分布图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中游不同气候类型灌草丛碳密度比较[J]. 邸富宏. 林业资源管理. 2015(05)
[2]天山林区六种灌木生物量的建模及其器官分配的适应性[J]. 仇瑶,常顺利,张毓涛,王文栋,何平,王慧杰,谢锦. 生态学报. 2015(23)
[3]铁力木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J]. 明安刚,郑路,麻静,陶怡,劳庆祥,卢立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2)
[4]湖南永顺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J]. 何功秀,文仕知,邵明晓,刘兴锋.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5)
[5]青海高寒区域金露梅灌丛草甸灌木和草本植物固碳量的比较[J]. 李红琴,宋成刚,张法伟,李英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3)
[6]不同株高的柠条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估测模型构建[J]. 李刚,赵祥,张宾宾,刘碧荣,董宽虎,朱慧森. 草地学报. 2014(04)
[7]冀北山地2种典型灌丛的碳密度特征[J]. 李亚男,虞晓凡,许中旗,刘乐乐,姚卫星,王丽. 林业科学. 2014(06)
[8]山西中部油松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J]. 迟璐,王百田,曹晓阳,王宁,王文静,王瑞军,杨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2)
[9]干旱区灌木树种柽柳含碳量分析[J]. 李丕军,刘华,王文月,贾瑞琪,董玲. 南方农业学报. 2013(11)
[10]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J]. 杨玉姣,陈云明,曹扬. 生态学报. 2014(08)
博士论文
[1]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主要灌木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可持续经营研究[D]. 杨海青.河南农业大学 2013
[2]北京森林碳储量研究[D]. 张萍.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毛乌素沙地主要灌木生物量及其模型的研究[D]. 刘陟.内蒙古大学 2014
[2]内蒙古磴口县沙区灌木林碳汇研究[D]. 李淑英.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3]川西北地区主要灌丛类型生物量及其模型的研究[D]. 王玲.四川农业大学 2009
[4]基于GIS的黄龙山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的时空分析[D]. 刘娟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60311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森林植被含碳率研究进展
1.2.2 灌木林碳储量研究进展
1.2.3 灌木林植被碳储量估算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1.2 森林资源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2 室内处理
2.2.3 分析与建模
3 灌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
3.1 灌木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的特征
3.2 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3.3 根冠比
4 含碳率分析
4.1 含碳率差异分析
4.1.1 同灌木不同器官间的含碳率差异
4.1.2 同器官不同灌木间的含碳率差异
4.1.3 地上和根系含碳率差异
4.2 基于不同含碳率的碳密度评估
5 碳储量回归模型
5.1 地上碳储量回归模型建立
5.1.1 模型自变量的选取
5.1.2 评估模型的选取
5.1.3 评估模型精度检验
5.1.4 最优模型分布图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中游不同气候类型灌草丛碳密度比较[J]. 邸富宏. 林业资源管理. 2015(05)
[2]天山林区六种灌木生物量的建模及其器官分配的适应性[J]. 仇瑶,常顺利,张毓涛,王文栋,何平,王慧杰,谢锦. 生态学报. 2015(23)
[3]铁力木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J]. 明安刚,郑路,麻静,陶怡,劳庆祥,卢立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2)
[4]湖南永顺闽楠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J]. 何功秀,文仕知,邵明晓,刘兴锋.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5)
[5]青海高寒区域金露梅灌丛草甸灌木和草本植物固碳量的比较[J]. 李红琴,宋成刚,张法伟,李英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3)
[6]不同株高的柠条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估测模型构建[J]. 李刚,赵祥,张宾宾,刘碧荣,董宽虎,朱慧森. 草地学报. 2014(04)
[7]冀北山地2种典型灌丛的碳密度特征[J]. 李亚男,虞晓凡,许中旗,刘乐乐,姚卫星,王丽. 林业科学. 2014(06)
[8]山西中部油松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J]. 迟璐,王百田,曹晓阳,王宁,王文静,王瑞军,杨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2)
[9]干旱区灌木树种柽柳含碳量分析[J]. 李丕军,刘华,王文月,贾瑞琪,董玲. 南方农业学报. 2013(11)
[10]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J]. 杨玉姣,陈云明,曹扬. 生态学报. 2014(08)
博士论文
[1]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主要灌木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可持续经营研究[D]. 杨海青.河南农业大学 2013
[2]北京森林碳储量研究[D]. 张萍.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毛乌素沙地主要灌木生物量及其模型的研究[D]. 刘陟.内蒙古大学 2014
[2]内蒙古磴口县沙区灌木林碳汇研究[D]. 李淑英.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3]川西北地区主要灌丛类型生物量及其模型的研究[D]. 王玲.四川农业大学 2009
[4]基于GIS的黄龙山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的时空分析[D]. 刘娟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60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06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