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炭疽病拮抗放线菌CF17抑菌成分及结构鉴定
发布时间:2021-03-09 00:08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茶多糖和微量物质能预防人体多种疾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油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油茶病虫害日趋严重,其中油茶炭疽病(Camellia oleifera anthracnose)是油茶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油茶的产量与质量。当前化学农药的泛滥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生态破坏和茶油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油茶病虫害的高效、安全、绿色生物防控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实验室筛选出一株对油茶炭疽病有很强抑制作用的油茶拮抗放线菌CF17,为了更好的为生防菌株CF17林间应用提供奠定理论基础,本论文主要以放线菌CF17发酵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抑菌谱,并采用丙酮沉淀法、SPE固相萃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对油茶炭疽病拮抗放线菌CF17抑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油茶炭疽病拮抗放线菌CF17抑菌物质分离。放线菌CF17进行液体发酵得到CF17发酵液,对发酵液进行抑菌谱测定发现,放线菌CF17对炭疽属病原菌抑菌率达到90%以上,具有用于生物农药开发的前景。对CF17无菌发酵液通...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丙砸提取物抑菌活性差巧性分析??Figure?2.2?Differential?Analysis?ant化ac化rial?activi巧?of?the?acdone?extract??
将经SPE固相萃取后的抑菌组分用1〇%的石腊溶液溶解,并用0.45^im的??PVDF有机膜过滤其中的杂质,将样品秀进样针注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根据??色谱图每5min收集样品,图3.1,共收集到11个姐分,将收集到的抑菌组分进??行抑菌实验。???V?.....?说V?巧.:巧《?? ̄ ̄??2?汾j?.巧??■m??1XX0-??1?III?w??;?ilUi?:??ft,?'?2S'?sa'?‘在…I‘!Ju—?'?'?Wc?■?■?>兰?0—? ̄17.5?'?品…-曲’’—如'Jf's'?■?-jdo'??5?XO?3T5??0?W??々?W5?449?也'S????图3.1半制备型HPLC纯化抑菌物质??I^igure?3.1?Purification?of?antimicrobial?substance?by?民P-HPLC??对这11个组分进行抑菌实验,其结果如固3.2,通过抑菌实验,发现仅只有??25-30min时间段收集的姐分有抑茜效果,能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因此CF17发酵??液的主要抑菌物质存在于25?30mm处收集的色谱峰中。接下来根据色谱图
?油茶炭痘病括抗放线菌CF17抑菌成分及结构蓝定??图3.2?HPLC分时间段收集组品对油茶炭痘病病原菌抑菌效果图??Figture?3.2?The?period?time?of?collectio打?of?antibacterial?effect?chart?by?HPLC??3.3.2.2按色谱峰检测各组分抑菌效果?,:,??根据色谱检测图中按色谱峰收集各组分,并对各组分进行抑菌实验。按??色谱峰强度共收集到23个组分,如图3.3,分别对这收集到的23个沮分进行抑??菌实验。??>0°°^^?77:?h,…,蟲逊巧/Jf、??1U?eConcdMtwtfJ??vn-?.???-40??j???-ra??w?9?"13???V?,、?*、?’,?,?、!,’?如’而3<??zf>?3li?如?Ss?山?if??如?如?如?ate?sis??"??图3.3半制备型HPLC纯化抑菌物质??Figure?3.3?Purification?of?antimicrobial?substance?by?RP-HPLC??通过对各组分抑菌实验,结果图3.4所示,仅发现15号的组分有明显的抑??茜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南省油茶病虫害情况及其特点[J]. 何振,周刚,李密,伍义平,夏永刚,颜学武,喻锦秀,刘跃进. 华中昆虫研究. 2013(00)
[2]我国放线菌系统学研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李文均,职晓阳,唐蜀昆. 微生物学通报. 2013(10)
[3]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初步分离提取TJ430菌株发酵液中的抗生素[J]. 黄永春,刘红梅,赵鹏,张伟,陈志永. 植物保护. 2013(04)
[4]多菌灵在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J]. 赵静,崔旭,吴加伦,闻玉田. 农药学学报. 2013(04)
[5]波尔多液在苹果和土壤中残留动态及环境风险评价[J]. 卜元卿,石利利,单正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5)
[6]樱桃园土壤优势放线菌的分离及其促长功能研究[J]. 刘灵芝,秦嗣军,吕德国,王冰营.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6)
[7]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 陈永忠,罗健,王瑞,陈隆升,王湘南.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3(01)
[8]油茶采前落果原因初步分析[J]. 舒金平,滕莹,刘剑,张亚波,王浩杰.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1)
[9]微生物农药研究进展[J]. 朱玉坤,尹衍才. 生物灾害科学. 2012(04)
[10]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结合法纯化高盐发酵液中谷氨酰胺转胺酶[J]. 张莉丽,张兰威,杜明,韩雪,易华西,张英春,张艳禾,马微. 分析化学. 2012(08)
硕士论文
[1]油茶炭疽病内生拮抗细菌Y13的防控效力研究[D]. 高月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2]油茶炭疽病的病原学、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 刘伟.华中农业大学 2012
[3]油茶主要病害拮抗放线菌F10有效成分及菌剂研究[D]. 杨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4]油茶炭疽病的发生与植株内含物和酶活性的关系研究[D]. 董传媛.安徽农业大学 2009
[5]油茶炭疽病发生与林分和气候因素的关系及叶片结构抗病机理的研究[D]. 沈万芳.安徽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1899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丙砸提取物抑菌活性差巧性分析??Figure?2.2?Differential?Analysis?ant化ac化rial?activi巧?of?the?acdone?extract??
将经SPE固相萃取后的抑菌组分用1〇%的石腊溶液溶解,并用0.45^im的??PVDF有机膜过滤其中的杂质,将样品秀进样针注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根据??色谱图每5min收集样品,图3.1,共收集到11个姐分,将收集到的抑菌组分进??行抑菌实验。???V?.....?说V?巧.:巧《?? ̄ ̄??2?汾j?.巧??■m??1XX0-??1?III?w??;?ilUi?:??ft,?'?2S'?sa'?‘在…I‘!Ju—?'?'?Wc?■?■?>兰?0—? ̄17.5?'?品…-曲’’—如'Jf's'?■?-jdo'??5?XO?3T5??0?W??々?W5?449?也'S????图3.1半制备型HPLC纯化抑菌物质??I^igure?3.1?Purification?of?antimicrobial?substance?by?民P-HPLC??对这11个组分进行抑菌实验,其结果如固3.2,通过抑菌实验,发现仅只有??25-30min时间段收集的姐分有抑茜效果,能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因此CF17发酵??液的主要抑菌物质存在于25?30mm处收集的色谱峰中。接下来根据色谱图
?油茶炭痘病括抗放线菌CF17抑菌成分及结构蓝定??图3.2?HPLC分时间段收集组品对油茶炭痘病病原菌抑菌效果图??Figture?3.2?The?period?time?of?collectio打?of?antibacterial?effect?chart?by?HPLC??3.3.2.2按色谱峰检测各组分抑菌效果?,:,??根据色谱检测图中按色谱峰收集各组分,并对各组分进行抑菌实验。按??色谱峰强度共收集到23个组分,如图3.3,分别对这收集到的23个沮分进行抑??菌实验。??>0°°^^?77:?h,…,蟲逊巧/Jf、??1U?eConcdMtwtfJ??vn-?.???-40??j???-ra??w?9?"13???V?,、?*、?’,?,?、!,’?如’而3<??zf>?3li?如?Ss?山?if??如?如?如?ate?sis??"??图3.3半制备型HPLC纯化抑菌物质??Figure?3.3?Purification?of?antimicrobial?substance?by?RP-HPLC??通过对各组分抑菌实验,结果图3.4所示,仅发现15号的组分有明显的抑??茜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南省油茶病虫害情况及其特点[J]. 何振,周刚,李密,伍义平,夏永刚,颜学武,喻锦秀,刘跃进. 华中昆虫研究. 2013(00)
[2]我国放线菌系统学研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李文均,职晓阳,唐蜀昆. 微生物学通报. 2013(10)
[3]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初步分离提取TJ430菌株发酵液中的抗生素[J]. 黄永春,刘红梅,赵鹏,张伟,陈志永. 植物保护. 2013(04)
[4]多菌灵在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J]. 赵静,崔旭,吴加伦,闻玉田. 农药学学报. 2013(04)
[5]波尔多液在苹果和土壤中残留动态及环境风险评价[J]. 卜元卿,石利利,单正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5)
[6]樱桃园土壤优势放线菌的分离及其促长功能研究[J]. 刘灵芝,秦嗣军,吕德国,王冰营.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6)
[7]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 陈永忠,罗健,王瑞,陈隆升,王湘南.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3(01)
[8]油茶采前落果原因初步分析[J]. 舒金平,滕莹,刘剑,张亚波,王浩杰.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1)
[9]微生物农药研究进展[J]. 朱玉坤,尹衍才. 生物灾害科学. 2012(04)
[10]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结合法纯化高盐发酵液中谷氨酰胺转胺酶[J]. 张莉丽,张兰威,杜明,韩雪,易华西,张英春,张艳禾,马微. 分析化学. 2012(08)
硕士论文
[1]油茶炭疽病内生拮抗细菌Y13的防控效力研究[D]. 高月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2]油茶炭疽病的病原学、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 刘伟.华中农业大学 2012
[3]油茶主要病害拮抗放线菌F10有效成分及菌剂研究[D]. 杨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4]油茶炭疽病的发生与植株内含物和酶活性的关系研究[D]. 董传媛.安徽农业大学 2009
[5]油茶炭疽病发生与林分和气候因素的关系及叶片结构抗病机理的研究[D]. 沈万芳.安徽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1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07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