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汞的沉降特征与来源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1 11:31
汞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其较高的蒸汽压,易挥发进入大气,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其中占大气气态总汞90%以上的气态单质汞Hg0性质稳定,可在大气中驻留长达1年时间,并经大气循环进行长距离迁移,因而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所有形态的汞在大气中的循环都经历了迁入大气,转化并最终迁出大气的过程,干湿沉降是大气汞从大气中去除并进入地表生态系统的主要方式。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汞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是汞全球循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气汞沉降是森林生态系统汞的主要来源。目前大气汞迁移转化和干湿沉降研究已在国内外多地展开,但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监测点,通过测定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林内外降雨中总汞、颗粒态汞、甲基汞含量,分析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汞的沉降规律,通过对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气汞浓度进行长期在线监测,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大气汞的污染特征,最终探索典型日期汞的沉降过程与大气汞污染的关系,揭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汞的源汇关系和迁移机理,为建立全球汞沉降数据库...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汞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1.1.1 汞的理化性质
1.1.2 汞的危害及其致害机理
1.2 大气汞的来源,形态及迁移转化
1.2.1 大气汞的来源
1.2.2 大气汞的形态分布
1.2.3 大气汞的迁移转化过程
1.3 大气汞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1.3.1 森林生态系统中汞的来源、迁移与转化
1.3.2 大气汞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干湿沉降
1.3.3 森林降雨中甲基汞来源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意义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引言
2.1 立题背景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3.1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汞的沉降规律研究
2.3.2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2.3.3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汞污染来源分析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研究区域的选择
3.1.2 采样点概况
3.2 主要仪器设备
3.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3.3.1 样品采集与数据监测
3.3.2 样品测定和数据分析方法
3.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第4章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汞的沉降特征研究
4.1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降雨中汞的浓度水平
4.2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降雨中汞的浓度变化特征
4.3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降雨中汞的形态分布规律
4.4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降雨甲基汞占总汞的百分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汞含量变化特征
5.1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汞含量总体状况
5.2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气态总汞的月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5.3 缙云山森森生态系统大气气态总汞浓度的日变化规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汞污染来源分析
6.1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态总汞浓度与风速风向的关系
6.2 典型污染过程的汞来源分析
6.3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态总汞来源分析
6.4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态总汞全年日轨迹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南五指山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变化特征[J]. 雷育涛,刘明,陈来国,谢东海,林道征,赵明江,张毅强,孙家仁. 环境科学. 2015(03)
[2]利用轨迹模式研究上海大气污染的输送来源[J]. 王茜. 环境科学研究. 2013(04)
[3]长三角背景地区秋冬季节大气气态总汞含量特征研究[J]. 窦红颖,王书肖,王龙,张磊,郝吉明. 环境科学. 2013(01)
[4]广州市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季节和日变化特征[J]. 刘明,陈来国,陶俊,许振成,朱李华,钱冬林,范瑞芳.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9)
[5]鼎湖山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和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J]. 刘明,陈来国,范瑞芳,许振成,陈多宏,张德强,郑剑平,周炎,孙家仁.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4)
[6]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汞调查研究[J]. 满洪喆,杨永奎,王定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9)
[7]厦门市秋冬季节大气汞污染调查[J]. 李红英,罗津晶,李金兰.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09)
[8]我国汞供需现状分析及削减对策[J]. 菅小东,沈英娃,姚薇,王玉晶,张鑫. 环境科学研究. 2009(07)
[9]基于气流轨迹聚类的大气污染输送影响[J]. 王芳,陈东升,程水源,李明君. 环境科学研究. 2009(06)
[10]合肥市PM10输送轨迹分类研究[J]. 石春娥,姚叶青,张平,邱明燕. 高原气象. 2008(06)
博士论文
[1]汞在酸沉降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与行为[D]. 王定勇.西南农业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重庆市大气汞污染监测研究[D]. 吴莉萍.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638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汞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1.1.1 汞的理化性质
1.1.2 汞的危害及其致害机理
1.2 大气汞的来源,形态及迁移转化
1.2.1 大气汞的来源
1.2.2 大气汞的形态分布
1.2.3 大气汞的迁移转化过程
1.3 大气汞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1.3.1 森林生态系统中汞的来源、迁移与转化
1.3.2 大气汞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干湿沉降
1.3.3 森林降雨中甲基汞来源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意义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引言
2.1 立题背景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3.1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汞的沉降规律研究
2.3.2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2.3.3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汞污染来源分析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研究区域的选择
3.1.2 采样点概况
3.2 主要仪器设备
3.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3.3.1 样品采集与数据监测
3.3.2 样品测定和数据分析方法
3.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第4章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汞的沉降特征研究
4.1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降雨中汞的浓度水平
4.2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降雨中汞的浓度变化特征
4.3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降雨中汞的形态分布规律
4.4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降雨甲基汞占总汞的百分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汞含量变化特征
5.1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汞含量总体状况
5.2 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气态总汞的月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5.3 缙云山森森生态系统大气气态总汞浓度的日变化规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亚热带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汞污染来源分析
6.1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态总汞浓度与风速风向的关系
6.2 典型污染过程的汞来源分析
6.3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态总汞来源分析
6.4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态总汞全年日轨迹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南五指山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变化特征[J]. 雷育涛,刘明,陈来国,谢东海,林道征,赵明江,张毅强,孙家仁. 环境科学. 2015(03)
[2]利用轨迹模式研究上海大气污染的输送来源[J]. 王茜. 环境科学研究. 2013(04)
[3]长三角背景地区秋冬季节大气气态总汞含量特征研究[J]. 窦红颖,王书肖,王龙,张磊,郝吉明. 环境科学. 2013(01)
[4]广州市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季节和日变化特征[J]. 刘明,陈来国,陶俊,许振成,朱李华,钱冬林,范瑞芳.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9)
[5]鼎湖山大气气态总汞含量和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J]. 刘明,陈来国,范瑞芳,许振成,陈多宏,张德强,郑剑平,周炎,孙家仁.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4)
[6]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汞调查研究[J]. 满洪喆,杨永奎,王定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9)
[7]厦门市秋冬季节大气汞污染调查[J]. 李红英,罗津晶,李金兰.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09)
[8]我国汞供需现状分析及削减对策[J]. 菅小东,沈英娃,姚薇,王玉晶,张鑫. 环境科学研究. 2009(07)
[9]基于气流轨迹聚类的大气污染输送影响[J]. 王芳,陈东升,程水源,李明君. 环境科学研究. 2009(06)
[10]合肥市PM10输送轨迹分类研究[J]. 石春娥,姚叶青,张平,邱明燕. 高原气象. 2008(06)
博士论文
[1]汞在酸沉降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与行为[D]. 王定勇.西南农业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重庆市大气汞污染监测研究[D]. 吴莉萍.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6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07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