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吴起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及常见造林树种适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02:03
黄土高原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遏制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了脆弱和退化的生态系统。但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子的限制,该区域植被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以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陕西吴起约60km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17年为研究时段,分析区域植被恢复状况,引入冗余分析探讨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力。同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区区内刺槐、油松、山杏、沙棘自 2007年起的10a后分布范围的变化,并通过建立随机森林模型找出各树种的适宜立地条件,以此实现适生性研究。研究旨在为评价区域植被恢复水平和成效,制定造林规划设计和可持续经营策略提供参考。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在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且总体而言植被建设的成果保持较好。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上看,研究区草地、耕地面积明显缩小,林地、建设用地明显扩大。土地利用的综合动态度表现为:2000年~2007年第1阶段(3.92)>2007年~2017年第2阶段(1.34)>2000年~2017年总体(0.82)。从植被覆盖变化情况上看,研究区内NDVI>0.6的高植...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图3.5研究K?NDVI随高程的变化??Figure?3.5?NDVI?distribution?in?elevation?zones?for?the?study?region??N?t?PHW??
图3.6研究K高程分级图??Figure?3.6?Elevation?data?classification?map?of?research?are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退耕刺槐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关系[J]. 王涛,马宇丹,许亚东,郭书娟,王维钰,韩新辉,杨改河,王晓娇. 生态学杂志. 2018(07)
[2]近15 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刘旻霞,赵瑞东,邵鹏,焦骄,李俐蓉,车应弟. 干旱区地理. 2018(01)
[3]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研究[J]. 高若楠,苏喜友,谢阳生,雷相东,陆元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12)
[4]2010年来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 冯舒,赵文武,陈利顶,吕楠. 生态学报. 2017(12)
[5]地形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J]. 张恰咛,朱清科,任正龑,黄正佳.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2)
[6]从适地适树到适钙适树的理论与例证[J]. 周永斌,邹晓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7]基于粗糙集与C5.0决策树的林地质量评价[J]. 张宗艺,刘鹏举,唐小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8]1995—2014年北洛河流域植被恢复的地形分布特征[J]. 闫瑞,张晓萍,闫胜军,赵文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9]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张含玉,方怒放,史志华. 生态学报. 2016(13)
[10]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J]. 赵安周,刘宪锋,朱秀芳,潘耀忠,陈抒晨.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5)
硕士论文
[1]基于遥感数据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分析研究[D]. 卢柳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77488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图3.5研究K?NDVI随高程的变化??Figure?3.5?NDVI?distribution?in?elevation?zones?for?the?study?region??N?t?PHW??
图3.6研究K高程分级图??Figure?3.6?Elevation?data?classification?map?of?research?are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退耕刺槐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关系[J]. 王涛,马宇丹,许亚东,郭书娟,王维钰,韩新辉,杨改河,王晓娇. 生态学杂志. 2018(07)
[2]近15 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刘旻霞,赵瑞东,邵鹏,焦骄,李俐蓉,车应弟. 干旱区地理. 2018(01)
[3]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研究[J]. 高若楠,苏喜友,谢阳生,雷相东,陆元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12)
[4]2010年来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 冯舒,赵文武,陈利顶,吕楠. 生态学报. 2017(12)
[5]地形对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J]. 张恰咛,朱清科,任正龑,黄正佳.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2)
[6]从适地适树到适钙适树的理论与例证[J]. 周永斌,邹晓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7]基于粗糙集与C5.0决策树的林地质量评价[J]. 张宗艺,刘鹏举,唐小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8]1995—2014年北洛河流域植被恢复的地形分布特征[J]. 闫瑞,张晓萍,闫胜军,赵文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9]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张含玉,方怒放,史志华. 生态学报. 2016(13)
[10]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J]. 赵安周,刘宪锋,朱秀芳,潘耀忠,陈抒晨.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5)
硕士论文
[1]基于遥感数据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分析研究[D]. 卢柳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77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07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