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鼠类对华北落叶松、华山松和红松种子的取食和扩散
发布时间:2021-04-15 16:38
在六盘山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模拟结实大小年,研究在清除凋落物、培养皿和覆盖凋落物等3种投放方式下,森林鼠类对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红松(P.koraiensis)种子的取食和扩散。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子的最终取食率在各处理均很高,最终扩散率相对较低,华山松和红松种子在结实小年被鼠类消耗更快,且大量被动物扩散。清除凋落物和凋落物覆盖处理种子被动物消耗较快,就地取食率更高;凋落物覆盖对种子的保护作用仅限于种子释放的前期阶段,一旦释放点被鼠类发现,种子很快被取食或扩散;置于培养皿中的种子被鼠类消耗相对较慢,且更为可能被扩散。清除凋落物、凋落物覆盖处理的华北落叶松种子和各处理华山松种子的最终取食率在结实大年均高于结实小年,最终扩散率则完全相反,红松种子的最终取食率和扩散率在结实大小年间基本一致。
【文章来源】:种子. 2020,39(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华北落叶松(LP)、华山松(PA)和红松(PK)种子在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释放点的留存率及动态
华北落叶松(LP)、华山松(PA)和红松(PK)种子在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被森林鼠类取食率及动态
森林鼠类能够识别植物种子大小和种皮结构的差异,并有效调节取食和扩散行为[5,6,24],动物通常倾向于扩散营养价值较高且种皮坚硬的大种子,而就地取食营养价值较低且种皮较薄的小种子[7,9,17]。本研究3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和种皮结构差异较大,在结实小年,较小的华北落叶松种子在投放早期留存率相对较高,但随着种子投放时间延长,不论在结实大年还是小年,各处理种子均被大量取食,因而最终扩散率都很低;相反,较大且种皮较厚的华山松和红松种子被动物消耗较快,而且被大量扩散,这些结果均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因为动物觅食行为过程的能量投入与种子大小呈正相关关系[7],大种子具有单位时间和能量投入的更高营养回报和潜在收益[8]。种子大小差异引起的处理种子时间不同可影响动物对自身被捕食风险的判断,从而影响觅食策略[11],尤其在结实大年更为明显,不同处理种子的最终取食率均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种子>华山松种子>红松种子,而最终扩散率高低顺序与最终取食率完全相反,且不同树种间差异显著。此外,在林下环境缺乏树木冠层遮蔽的春季,动物对自身被捕食风险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从而减少觅食过程的时间投入以降低被捕食风险[9],在种子投放早期,甚至将非本地分布的红松种子作为一种“异物”而采取驱避行为(留存率较高),这一结果也可能与鼠类对觅食效益和自身被捕食风险的权衡有关[9,26]。多数鼠类物利用嗅觉和随机挖掘搜寻食物,凋落物覆盖对种子具有保护作用[25]。研究发现,清除凋落物和凋落物覆盖处理的种子被动物消耗较快,而培养皿中处理种子被动物消耗较慢,且更多被扩散,表明清除凋落物可降低动物觅食障碍而有利于动物成功搜寻种子,这一结果可从闫兴富等[25]的结论得到佐证,佟国波等[22]以红松种子为材料的研究结果也与本研究结论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结实大年还是结实小年,凋落物覆盖种子最终也被全部消耗,可能因为种子被覆盖后更接近于散落后的自然状态,即凋落物覆盖对种子的保护作用仅限于种子投放前期阶段,而置于培养皿中的种子则因为自然状态改变而增大了动物对自身被捕食风险[25],即森林鼠类将大量置于培养皿中的种子视为具有潜在风险的食物源而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因此选择大量扩散培养皿中的种子,而不是就地取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物分散贮食行为对植物种群更新的影响[J]. 梁振玲,马建章,戎可. 生态学报. 2016(04)
[2]华北落叶松25个种源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特性[J]. 张国君,代波,孙海军,赵燕,贾雪莹,王婉琦,杨俊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7)
[3]啮齿动物对不同大小和种皮特征种子的取食和搬运[J]. 周立彪,闫兴富,王建礼,周云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4]啮齿动物对六盘山区辽东栎、野李和华山松种子的取食和搬运[J]. 闫兴富,余杨春,周立彪,周云峰. 生物多样性. 2012(04)
[5]秦岭森林鼠类对华山松种子捕食及其扩散的影响[J]. 常罡,王开锋,王智. 生态学报. 2012(10)
[6]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对动物取食和搬运辽东栎种子的影响[J]. 闫兴富,杨晋,思彬彬,张嫱,张靠稳. 生态学杂志. 2011(11)
[7]华山松种子大小对啮齿动物贮藏行为的影响及其时空变化[J]. 陈帆,陈进. 动物学研究. 2011(04)
[8]凉水自然保护区捕食红松种子的动物种类及其贮食行为对红松的影响[J]. 佟国波,李国忠. 野生动物. 2011(02)
[9]小型啮齿动物对小兴安岭5种林木种子扩散的影响[J]. 于飞,牛可坤,焦广强,吕浩秋,易现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1)
[10]黄胸鼠对假海桐和截头石栎种子的贮藏和取食[J]. 仝磊,路纪琪. 兽类学报. 2010(03)
本文编号:3139700
【文章来源】:种子. 2020,39(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华北落叶松(LP)、华山松(PA)和红松(PK)种子在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释放点的留存率及动态
华北落叶松(LP)、华山松(PA)和红松(PK)种子在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被森林鼠类取食率及动态
森林鼠类能够识别植物种子大小和种皮结构的差异,并有效调节取食和扩散行为[5,6,24],动物通常倾向于扩散营养价值较高且种皮坚硬的大种子,而就地取食营养价值较低且种皮较薄的小种子[7,9,17]。本研究3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和种皮结构差异较大,在结实小年,较小的华北落叶松种子在投放早期留存率相对较高,但随着种子投放时间延长,不论在结实大年还是小年,各处理种子均被大量取食,因而最终扩散率都很低;相反,较大且种皮较厚的华山松和红松种子被动物消耗较快,而且被大量扩散,这些结果均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因为动物觅食行为过程的能量投入与种子大小呈正相关关系[7],大种子具有单位时间和能量投入的更高营养回报和潜在收益[8]。种子大小差异引起的处理种子时间不同可影响动物对自身被捕食风险的判断,从而影响觅食策略[11],尤其在结实大年更为明显,不同处理种子的最终取食率均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种子>华山松种子>红松种子,而最终扩散率高低顺序与最终取食率完全相反,且不同树种间差异显著。此外,在林下环境缺乏树木冠层遮蔽的春季,动物对自身被捕食风险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从而减少觅食过程的时间投入以降低被捕食风险[9],在种子投放早期,甚至将非本地分布的红松种子作为一种“异物”而采取驱避行为(留存率较高),这一结果也可能与鼠类对觅食效益和自身被捕食风险的权衡有关[9,26]。多数鼠类物利用嗅觉和随机挖掘搜寻食物,凋落物覆盖对种子具有保护作用[25]。研究发现,清除凋落物和凋落物覆盖处理的种子被动物消耗较快,而培养皿中处理种子被动物消耗较慢,且更多被扩散,表明清除凋落物可降低动物觅食障碍而有利于动物成功搜寻种子,这一结果可从闫兴富等[25]的结论得到佐证,佟国波等[22]以红松种子为材料的研究结果也与本研究结论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结实大年还是结实小年,凋落物覆盖种子最终也被全部消耗,可能因为种子被覆盖后更接近于散落后的自然状态,即凋落物覆盖对种子的保护作用仅限于种子投放前期阶段,而置于培养皿中的种子则因为自然状态改变而增大了动物对自身被捕食风险[25],即森林鼠类将大量置于培养皿中的种子视为具有潜在风险的食物源而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因此选择大量扩散培养皿中的种子,而不是就地取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物分散贮食行为对植物种群更新的影响[J]. 梁振玲,马建章,戎可. 生态学报. 2016(04)
[2]华北落叶松25个种源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特性[J]. 张国君,代波,孙海军,赵燕,贾雪莹,王婉琦,杨俊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7)
[3]啮齿动物对不同大小和种皮特征种子的取食和搬运[J]. 周立彪,闫兴富,王建礼,周云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8)
[4]啮齿动物对六盘山区辽东栎、野李和华山松种子的取食和搬运[J]. 闫兴富,余杨春,周立彪,周云峰. 生物多样性. 2012(04)
[5]秦岭森林鼠类对华山松种子捕食及其扩散的影响[J]. 常罡,王开锋,王智. 生态学报. 2012(10)
[6]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对动物取食和搬运辽东栎种子的影响[J]. 闫兴富,杨晋,思彬彬,张嫱,张靠稳. 生态学杂志. 2011(11)
[7]华山松种子大小对啮齿动物贮藏行为的影响及其时空变化[J]. 陈帆,陈进. 动物学研究. 2011(04)
[8]凉水自然保护区捕食红松种子的动物种类及其贮食行为对红松的影响[J]. 佟国波,李国忠. 野生动物. 2011(02)
[9]小型啮齿动物对小兴安岭5种林木种子扩散的影响[J]. 于飞,牛可坤,焦广强,吕浩秋,易现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1)
[10]黄胸鼠对假海桐和截头石栎种子的贮藏和取食[J]. 仝磊,路纪琪. 兽类学报. 2010(03)
本文编号:3139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3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