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大苗智能水肥一体化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12:24
刺槐生长迅速且适应能力强,是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由于刺槐苗圃的栽培管理方式粗放,导致刺槐生长受到水分和养分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生长优势。目前,刺槐大规格苗木培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苗木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探寻适合苗圃的灌溉施肥制度,对提高苗木质量,促进苗木标准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2-3年生刺槐苗圃为研究对象,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东农场基地建立智能水肥一体化试验区。通过研究滴灌条件下湿润锋在苗圃土壤上的运移过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灌溉与施肥量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初步提出刺槐苗圃的灌溉与施肥制度。经过研究获得以下结果和结论:(1)通过对滴灌条件下2年生刺槐苗圃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发现滴头间距为50cm时,2 L·h-1滴头流量持续滴灌7h,30-90cm土层沿滴灌管形成湿润带;4 L·h-1滴头流量持续滴灌3.5h,0-90cm土层沿滴灌管形成连续的湿润带。设计灌溉制度可以此确定滴灌灌溉参数。(2)通过对刺槐各生长指标的研究发现,不同灌溉量处理对3年生刺槐生长影响显著,其中T2(70%)处理可以增加细根生长,对提升苗...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试验地布设Figure2.1Layoutofresearchsite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92.1.2研究对象本试验的研究对象为刺槐苗圃,种植品种为泓森槐(Robiniapseudoacacia‘Hongsen’)。于2017年春季安装自动化地表灌溉系统,地表沿株间方向铺设滴头间距50cm的滴灌管,滴头流量为2L·h-1和4L·h-1。2017年栽植1年生截干苗,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2m,之后逐年间挖,苗圃总面积为13hm2。2.1.3研究方法2.1.3.1土壤湿润锋运移观测试验点选在苗圃内土壤原有物理结构未被破坏的地段,清除地面枯枝落叶物,挖取长2m,深1m的土壤剖面即为观测面,确保观测面平整、干净。采用单个滴头进行试验,试验前用200ml量筒测量不同滴头的实际流量,选择实际流量为2L·h-1和4L·h-1的滴头,将所选滴头左侧相邻的两个滴头和右相邻的两个滴头用防水胶带封紧,阻止滴头出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滴头放置在距剖面边缘10cm处,如图2.2。观测于2018年6-8月进行,利用灌溉系统持续滴灌7h,重复3次。测量滴灌过程中土壤湿润体的湿润范围,即湿润锋水平和垂直方向运移距离,每30min测量一次,直至灌水结束为止。图2.2土壤剖面布置图Figure2.2Layoutofsoilprofile2.1.3.2土壤含水量测定在行间方向沿滴灌管开挖剖面,在滴头正下方20、40、60、80cm处布设土壤水分传感器EC-5,用于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传感器布置完成后,回填土并充分浇水压实,使探头紧密接触土壤。智能采集器每隔15min自动采集一次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2018年8-10月进行不同灌水历时试验,设置3个滴灌时长,分别为持续滴灌1、3、5h,滴头流量为2L·h-1和4L·h-1,滴头间距50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滴灌下限对日光温室葡萄生长、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J]. 李波,孙君,魏新光,郑思宇,葛东,付诗宁.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7)
[2]基于作物-水模型的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J]. 杜建民,周乾,王占军,俞鸿千,季波,蒋齐. 节水灌溉. 2020(02)
[3]黄土丘陵区刺槐对不同立地环境的适应机制[J]. 唐洋,温仲明,刘静,杨玉婷,王杨.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5)
[4]不同水肥一体化方式和施肥量对烤烟生长、氮磷钾利用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薛如君,高天,马二登,晋艳,赵正雄.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8)
[5]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和滴头流量下滴灌土壤湿润体特征及其有效性评价[J]. 白雪儿,艾一丹,杨昊晟,格宇轩,邢正,胡笑涛,周始威.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8)
[6]干旱胁迫对刺槐幼苗叶片氮含量、光合速率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 杨斌,彭长辉,张贤,刘伟国,段敏,王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6)
[7]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J]. 张潇月.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3)
[8]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及个数对墒情精度的影响[J]. 李泳霖,王仰仁,武朝宝,刘宏武,孟翀. 节水灌溉. 2019(01)
[9]砂壤土下滴灌毛白杨幼林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与模拟[J]. 李豆豆,席本野,唐连峰,冯超,贺曰林,张亚雄,刘龙龙,刘金强,贾黎明. 林业科学. 2018(12)
[10]土壤密实度对单点源入渗土壤水分再分布影响研究[J]. 王海宇,张月珍,董平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博士论文
[1]刺槐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基于生长、生理及非结构性碳的分配与动态[D]. 杨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小流量—高频次滴灌系统设计参数及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 刘杨.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3]典型砂姜黑土区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及模拟[D]. 谷丰.中国农业大学 2018
[4]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效应研究[D]. 闫小莉.北京林业大学 2016
[5]微源入渗特性规律与膜下滴灌作物需水量研究[D]. 张振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滴灌频率及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D]. 王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黄土丘陵区刺槐关键功能性状与生长对环境变化及胁迫的响应[D]. 唐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3]降雨与施肥对苗圃氮、磷流失及沟渠水质的影响[D]. 熊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4]龙脑香樟幼林滴灌栽培技术研究[D]. 张银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
[5]刺槐优良品种选择及优株分子标记[D]. 汪萍.安徽农业大学 2017
[6]杨树人工林对滴灌施肥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研究[D]. 秘洪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7]黄河古道刺槐幼龄林施肥效应研究[D]. 杨晓静.山东农业大学 2016
[8]滴灌灌水下限对果园土壤水分和苹果幼树生理的影响研究[D]. 秦聪.太原理工大学 2016
[9]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 赵吉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10]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 张志刚.新疆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1424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试验地布设Figure2.1Layoutofresearchsite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92.1.2研究对象本试验的研究对象为刺槐苗圃,种植品种为泓森槐(Robiniapseudoacacia‘Hongsen’)。于2017年春季安装自动化地表灌溉系统,地表沿株间方向铺设滴头间距50cm的滴灌管,滴头流量为2L·h-1和4L·h-1。2017年栽植1年生截干苗,种植密度为株行距1×2m,之后逐年间挖,苗圃总面积为13hm2。2.1.3研究方法2.1.3.1土壤湿润锋运移观测试验点选在苗圃内土壤原有物理结构未被破坏的地段,清除地面枯枝落叶物,挖取长2m,深1m的土壤剖面即为观测面,确保观测面平整、干净。采用单个滴头进行试验,试验前用200ml量筒测量不同滴头的实际流量,选择实际流量为2L·h-1和4L·h-1的滴头,将所选滴头左侧相邻的两个滴头和右相邻的两个滴头用防水胶带封紧,阻止滴头出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滴头放置在距剖面边缘10cm处,如图2.2。观测于2018年6-8月进行,利用灌溉系统持续滴灌7h,重复3次。测量滴灌过程中土壤湿润体的湿润范围,即湿润锋水平和垂直方向运移距离,每30min测量一次,直至灌水结束为止。图2.2土壤剖面布置图Figure2.2Layoutofsoilprofile2.1.3.2土壤含水量测定在行间方向沿滴灌管开挖剖面,在滴头正下方20、40、60、80cm处布设土壤水分传感器EC-5,用于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传感器布置完成后,回填土并充分浇水压实,使探头紧密接触土壤。智能采集器每隔15min自动采集一次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2018年8-10月进行不同灌水历时试验,设置3个滴灌时长,分别为持续滴灌1、3、5h,滴头流量为2L·h-1和4L·h-1,滴头间距50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滴灌下限对日光温室葡萄生长、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J]. 李波,孙君,魏新光,郑思宇,葛东,付诗宁.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7)
[2]基于作物-水模型的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J]. 杜建民,周乾,王占军,俞鸿千,季波,蒋齐. 节水灌溉. 2020(02)
[3]黄土丘陵区刺槐对不同立地环境的适应机制[J]. 唐洋,温仲明,刘静,杨玉婷,王杨.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5)
[4]不同水肥一体化方式和施肥量对烤烟生长、氮磷钾利用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薛如君,高天,马二登,晋艳,赵正雄.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8)
[5]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和滴头流量下滴灌土壤湿润体特征及其有效性评价[J]. 白雪儿,艾一丹,杨昊晟,格宇轩,邢正,胡笑涛,周始威.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8)
[6]干旱胁迫对刺槐幼苗叶片氮含量、光合速率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 杨斌,彭长辉,张贤,刘伟国,段敏,王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6)
[7]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J]. 张潇月.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3)
[8]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及个数对墒情精度的影响[J]. 李泳霖,王仰仁,武朝宝,刘宏武,孟翀. 节水灌溉. 2019(01)
[9]砂壤土下滴灌毛白杨幼林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与模拟[J]. 李豆豆,席本野,唐连峰,冯超,贺曰林,张亚雄,刘龙龙,刘金强,贾黎明. 林业科学. 2018(12)
[10]土壤密实度对单点源入渗土壤水分再分布影响研究[J]. 王海宇,张月珍,董平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博士论文
[1]刺槐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基于生长、生理及非结构性碳的分配与动态[D]. 杨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小流量—高频次滴灌系统设计参数及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 刘杨.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3]典型砂姜黑土区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及模拟[D]. 谷丰.中国农业大学 2018
[4]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效应研究[D]. 闫小莉.北京林业大学 2016
[5]微源入渗特性规律与膜下滴灌作物需水量研究[D]. 张振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滴灌频率及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D]. 王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黄土丘陵区刺槐关键功能性状与生长对环境变化及胁迫的响应[D]. 唐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3]降雨与施肥对苗圃氮、磷流失及沟渠水质的影响[D]. 熊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4]龙脑香樟幼林滴灌栽培技术研究[D]. 张银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
[5]刺槐优良品种选择及优株分子标记[D]. 汪萍.安徽农业大学 2017
[6]杨树人工林对滴灌施肥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研究[D]. 秘洪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7]黄河古道刺槐幼龄林施肥效应研究[D]. 杨晓静.山东农业大学 2016
[8]滴灌灌水下限对果园土壤水分和苹果幼树生理的影响研究[D]. 秦聪.太原理工大学 2016
[9]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 赵吉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10]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 张志刚.新疆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1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4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