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的变异分析及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1-04-18 03:15
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特有的木本粮食树种。福建省建瓯市锥栗栽培历史悠久,通过不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已形成了一批表型优良的农家品种。栗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锥栗农家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选育高抗新品种是防治栗疫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建瓯市主栽的17个锥栗农家品种为材料,建立锥栗疫病抗性的检测方法,进行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及重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分析,开展锥栗农家品种的人工杂交,研究锥栗杂交后代栗疫病抗性及苗期表型性状的变异,建立锥栗疫病抗性遗传作图群体。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锥栗疫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联合利用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方法选育抗病品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来自建瓯市水源乡锥栗农家品种的染病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形态学观察和DNA序列测定,可确定该病原菌就是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通过对锥栗农家品种“处暑红”和“油榛”离体枝条的栗疫病抗性检测,确定适合评价栗疫病抗性的时间为接种后的第21d。2.对锥栗农家品种的栗疫病抗性及重要经济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17个农家品种的栗疫病染病指数为23.55~59.00,其...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感染栗疫病的树干,a:“处暑红”;b:“油榛”Fig2-1Atreetrunkinfectedwithchestnutblight,a:“Chushuhong”;b:“Youzhen”
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的变异分析和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13侵染部位的病斑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病斑面积=病斑长×病斑宽,枝条面积=枝条截面周长×病斑长(病斑长为枝条径向方向),染病率=病斑面积/枝条面积,将锥栗栗疫病侵染程度分为5级:1级,病斑面积占比0~20%;2级,病斑面积占比21%~30%;3级,病斑面积占比31%~40%;4级,病斑面积占比41%~50%;5级,病斑面积占比大于50%。锥栗栗疫病感病指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100总接种数最高病级)该病级发病枝条接种数(各级代表值染病指数依据染病指数进行锥栗疫病抗性归类:当感病指数为0时,疫病抗性归为免疫(I);感病指数介于0~35疫病抗性为抗病(R);感病指数介于35.1~50疫病抗性为感病(S);感病指数介于50.1以上疫病抗性为高感病(H)。随机选择3份接种后发病的枝条,将其病斑同2.1.2、2.1.3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进行比对,验证获得的病原菌在PDA平板上长出的病菌与接种用菌株是否一致。2.2结果与分析2.2.1病原菌分离结果从建瓯市水源乡采集回来的病原菌分离提纯后获得了一种栗疫属菌株:JOZLYB。可以观察到菌落呈圆形,白色菌丝均匀分布,培养基背面呈橘黄色,为分生孢子器(如图2-2)。图2-2:分离出的病原菌JOZLYB3,a:JOZLYB3正面,b:JOZLYB3反面Fig2-2:IsolatedpathogenJOZLYB3,a:JOZLYB3front,b:JOZLYB3reverse
锥栗疫病抗性检测方法的建立142.2.2病原菌形态学鉴定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为橘黄色,圆形,直径在300~500μm之间,分生孢子为圆柱形,小孢子长约3μm,大孢子长约10μm(如图2-3),依据《真菌鉴定手册》[113]中的分类方法可以确定分离的菌株为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Murr.)Barr)。图2-3a和b:JOZLYB3的分生孢子座c:JOZLYB3的分生孢子放大图,d:JOZLYB3的分生孢子Fig2-3:aandb:conidiaofJOZLYB3,c:enlargedviewofconidiaofJOZLYB3,,d:conidiaofJOZLYB32.2.3病原菌核糖体DNA-ITS序列测定送测的病原菌经与GenBank中数据进行同源性比较后发现其与Cryphonectriaparasitica的相似程度为89.76%,可以确认该病原菌就是栗疫菌。该病原菌的测序序列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锥栗主栽农家品种表型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J]. 李颖林,董蒙蒙,陈辉,李煜,郑国华,顾光仕,郑芳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3)
[2]锥栗品种优化换种栽培技术[J]. 葛义盛. 安徽农学通报. 2018(08)
[3]板栗新品种‘金优2号’的选育[J]. 徐育海,何秀娟,邱文明,蒋迎春,徐向阳,晏绍良. 果树学报. 2018(03)
[4]日本栗良种“大峰”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J]. 邵屹. 防护林科技. 2017(07)
[5]早实高产板栗新品种‘冀栗1号’的选育[J]. 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 果树学报. 2017(08)
[6]锥栗品种大尖嘴榛丰产栽培技术[J]. 高俺青. 福建农业科技. 2017(02)
[7]锥栗不同种植密度栽培试验[J]. 王少芳. 福建农业科技. 2017(01)
[8]锥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J]. 向晖,袁德义,范晓明,朱周俊,贾宝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6)
[9]枣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 王德,熊仁次,吴翠云,高疆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03)
[10]锥栗芽苗砧嫁接技术[J]. 谭露曼,袁德义,张党权,熊欢,刘冬明,张旭辉,朱周俊. 经济林研究. 2016(03)
硕士论文
[1]基于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的锥栗主栽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 董蒙蒙.福建农林大学 2017
[2]锥栗品种授粉配置技术研究[D]. 张旭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3]锥栗胚胎发育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俞晓曲.福建农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44687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感染栗疫病的树干,a:“处暑红”;b:“油榛”Fig2-1Atreetrunkinfectedwithchestnutblight,a:“Chushuhong”;b:“Youzhen”
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的变异分析和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13侵染部位的病斑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病斑面积=病斑长×病斑宽,枝条面积=枝条截面周长×病斑长(病斑长为枝条径向方向),染病率=病斑面积/枝条面积,将锥栗栗疫病侵染程度分为5级:1级,病斑面积占比0~20%;2级,病斑面积占比21%~30%;3级,病斑面积占比31%~40%;4级,病斑面积占比41%~50%;5级,病斑面积占比大于50%。锥栗栗疫病感病指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100总接种数最高病级)该病级发病枝条接种数(各级代表值染病指数依据染病指数进行锥栗疫病抗性归类:当感病指数为0时,疫病抗性归为免疫(I);感病指数介于0~35疫病抗性为抗病(R);感病指数介于35.1~50疫病抗性为感病(S);感病指数介于50.1以上疫病抗性为高感病(H)。随机选择3份接种后发病的枝条,将其病斑同2.1.2、2.1.3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进行比对,验证获得的病原菌在PDA平板上长出的病菌与接种用菌株是否一致。2.2结果与分析2.2.1病原菌分离结果从建瓯市水源乡采集回来的病原菌分离提纯后获得了一种栗疫属菌株:JOZLYB。可以观察到菌落呈圆形,白色菌丝均匀分布,培养基背面呈橘黄色,为分生孢子器(如图2-2)。图2-2:分离出的病原菌JOZLYB3,a:JOZLYB3正面,b:JOZLYB3反面Fig2-2:IsolatedpathogenJOZLYB3,a:JOZLYB3front,b:JOZLYB3reverse
锥栗疫病抗性检测方法的建立142.2.2病原菌形态学鉴定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为橘黄色,圆形,直径在300~500μm之间,分生孢子为圆柱形,小孢子长约3μm,大孢子长约10μm(如图2-3),依据《真菌鉴定手册》[113]中的分类方法可以确定分离的菌株为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Murr.)Barr)。图2-3a和b:JOZLYB3的分生孢子座c:JOZLYB3的分生孢子放大图,d:JOZLYB3的分生孢子Fig2-3:aandb:conidiaofJOZLYB3,c:enlargedviewofconidiaofJOZLYB3,,d:conidiaofJOZLYB32.2.3病原菌核糖体DNA-ITS序列测定送测的病原菌经与GenBank中数据进行同源性比较后发现其与Cryphonectriaparasitica的相似程度为89.76%,可以确认该病原菌就是栗疫菌。该病原菌的测序序列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锥栗主栽农家品种表型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J]. 李颖林,董蒙蒙,陈辉,李煜,郑国华,顾光仕,郑芳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3)
[2]锥栗品种优化换种栽培技术[J]. 葛义盛. 安徽农学通报. 2018(08)
[3]板栗新品种‘金优2号’的选育[J]. 徐育海,何秀娟,邱文明,蒋迎春,徐向阳,晏绍良. 果树学报. 2018(03)
[4]日本栗良种“大峰”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J]. 邵屹. 防护林科技. 2017(07)
[5]早实高产板栗新品种‘冀栗1号’的选育[J]. 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 果树学报. 2017(08)
[6]锥栗品种大尖嘴榛丰产栽培技术[J]. 高俺青. 福建农业科技. 2017(02)
[7]锥栗不同种植密度栽培试验[J]. 王少芳. 福建农业科技. 2017(01)
[8]锥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J]. 向晖,袁德义,范晓明,朱周俊,贾宝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6)
[9]枣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 王德,熊仁次,吴翠云,高疆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03)
[10]锥栗芽苗砧嫁接技术[J]. 谭露曼,袁德义,张党权,熊欢,刘冬明,张旭辉,朱周俊. 经济林研究. 2016(03)
硕士论文
[1]基于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的锥栗主栽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 董蒙蒙.福建农林大学 2017
[2]锥栗品种授粉配置技术研究[D]. 张旭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3]锥栗胚胎发育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俞晓曲.福建农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44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4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