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人工林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对氮磷施肥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4-22 22:06
本实验以滨海沙地福建大鹤林场(25°58’N、119°40’E)23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种处理,对照(CK)、加N(+N)、加P(+P),加N和P(+NP),每种处理4个重复,共16个试验小区(30m×30m)。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湿地松器官叶片(新叶、成叶、凋叶)、枝干(新枝、老枝)和根系(吸收根、先锋根)以及土壤的养分含量,试探究湿地松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对氮磷施肥的响应,加深对森林植物与土壤关系的认识。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氮磷施肥对湿地松不同器官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凋叶、枝干和细根的氮含量以及枝干、先锋根磷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氮磷施肥对器官钙镁含量无显著影响。(2)氮磷施肥显著影响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且土壤氮添加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促进作用更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其他养分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3)氮磷施肥一年后,不同处理对湿地松叶片和吸收根δ15N影响不显著,但新叶、吸收根δ15N整体上呈现出加氮处理>对照处理>加磷处理的趋势;不同处理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δ15N影响显著,加氮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不同施肥处理显...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植物器官养分的积累、分配和循环
2.2 氮磷施肥对植物器官养分含量影响
2.3 植物器官养分含量及N:P指示土壤养分状态
2.4 氮磷施肥与植物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
3 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第二节 研究内容
2.1 氮磷施肥处理对湿地松人工林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影响
2.2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季节动态监测
2.3 氮磷施肥处理对湿地松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4 不同施肥处理下湿地松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及湿地松不同器官养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4.1 样地设置和氮磷施肥方案
4.2 土壤养分测定
4.3 植物养分含量和氮稳定同位素测定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二章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器官养分含量的影响
第一节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叶片碳氮磷钙镁含量的影响
1.1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新叶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1.2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成叶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1.3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凋叶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第二节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枝干碳氮磷钙镁含量的影响
2.1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新枝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2.2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老枝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第三节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根系碳氮磷钙镁含量的影响
3.1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吸收根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3.2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先锋根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15N的影响"> 第四节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器官δ15N的影响
第五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土壤养分的影响
第一节 氮磷施肥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
第二节 氮磷施肥对土壤全氮和矿质氮的影响
第三节 氮磷施肥对土壤磷和其他养分的影响
第四节 讨论和小结
第四章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器官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的影响
第一节 氮磷施肥处理对湿地松叶片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的影响
1.1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新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
1.2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成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
1.3 氮磷施肥处理下下湿地松凋叶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第二节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枝干化学计量比
2.1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新枝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2.2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老枝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第三节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根系化学计量比
3.1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吸收根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3.2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先锋根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湿地松叶片养分重吸收及器官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第一节 施肥对湿地松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
第二节 施肥处理下湿地松器官养分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与施肥研究综述[J]. 白小芳,徐福利,王渭玲. 世界林业研究. 2016(01)
[2]华南热带森林两种林下植物氮磷比对氮磷添加的响应[J]. 莫其锋,陈瑶,王法明,邹碧,李应文,余世钦,李晓波,李志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5)
[3]Vertical root distribution and root cohesion of typical tree species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 ChaoBo ZHANG,LiHua CHEN,Jing J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4(05)
[4]氮、磷肥对杉木幼苗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J]. 于钦民,徐福利,王渭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1)
[5]不同施肥量对樟树与湿地松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J]. 赵大勇,闫文德,田大伦,王光军,郑威,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05)
[6]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群落类型对土壤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J]. 何亚龙,李刚,龙凌云,李红,龚春梅,梁宗锁,胡景江,罗志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6)
[7]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影响因素[J]. 凌华,袁一丁,杨智杰,黄锦学,陈光水,杨玉盛. 生态学报. 2011(04)
[8]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潘复静,张伟,王克林,何寻阳,梁士楚,韦国富. 生态学报. 2011(02)
[9]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养分分布及生物循环特征[J]. 刘广路,范少辉,漆良华,肖复明,黄永南. 生态学杂志. 2010(11)
[10]氮添加对兴安落叶松养分分配和再吸收效率的影响[J]. 赵琼,刘兴宇,胡亚林,曾德慧. 林业科学. 2010(05)
本文编号:3154550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植物器官养分的积累、分配和循环
2.2 氮磷施肥对植物器官养分含量影响
2.3 植物器官养分含量及N:P指示土壤养分状态
2.4 氮磷施肥与植物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
3 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第二节 研究内容
2.1 氮磷施肥处理对湿地松人工林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影响
2.2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季节动态监测
2.3 氮磷施肥处理对湿地松人工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4 不同施肥处理下湿地松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及湿地松不同器官养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4.1 样地设置和氮磷施肥方案
4.2 土壤养分测定
4.3 植物养分含量和氮稳定同位素测定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二章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器官养分含量的影响
第一节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叶片碳氮磷钙镁含量的影响
1.1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新叶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1.2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成叶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1.3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凋叶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第二节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枝干碳氮磷钙镁含量的影响
2.1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新枝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2.2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老枝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第三节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根系碳氮磷钙镁含量的影响
3.1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吸收根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3.2 氮磷施肥下湿地松先锋根氮磷钙镁含量的季节动态
15N的影响"> 第四节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器官δ15N的影响
第五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土壤养分的影响
第一节 氮磷施肥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
第二节 氮磷施肥对土壤全氮和矿质氮的影响
第三节 氮磷施肥对土壤磷和其他养分的影响
第四节 讨论和小结
第四章 氮磷施肥对湿地松器官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的影响
第一节 氮磷施肥处理对湿地松叶片生态化学计量规律的影响
1.1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新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
1.2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成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
1.3 氮磷施肥处理下下湿地松凋叶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第二节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枝干化学计量比
2.1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新枝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2.2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老枝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第三节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根系化学计量比
3.1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吸收根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3.2 氮磷施肥处理下湿地松先锋根化学计量比季节动态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湿地松叶片养分重吸收及器官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第一节 施肥对湿地松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
第二节 施肥处理下湿地松器官养分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与施肥研究综述[J]. 白小芳,徐福利,王渭玲. 世界林业研究. 2016(01)
[2]华南热带森林两种林下植物氮磷比对氮磷添加的响应[J]. 莫其锋,陈瑶,王法明,邹碧,李应文,余世钦,李晓波,李志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5)
[3]Vertical root distribution and root cohesion of typical tree species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 ChaoBo ZHANG,LiHua CHEN,Jing J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4(05)
[4]氮、磷肥对杉木幼苗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J]. 于钦民,徐福利,王渭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1)
[5]不同施肥量对樟树与湿地松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J]. 赵大勇,闫文德,田大伦,王光军,郑威,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05)
[6]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群落类型对土壤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J]. 何亚龙,李刚,龙凌云,李红,龚春梅,梁宗锁,胡景江,罗志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6)
[7]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影响因素[J]. 凌华,袁一丁,杨智杰,黄锦学,陈光水,杨玉盛. 生态学报. 2011(04)
[8]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潘复静,张伟,王克林,何寻阳,梁士楚,韦国富. 生态学报. 2011(02)
[9]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养分分布及生物循环特征[J]. 刘广路,范少辉,漆良华,肖复明,黄永南. 生态学杂志. 2010(11)
[10]氮添加对兴安落叶松养分分配和再吸收效率的影响[J]. 赵琼,刘兴宇,胡亚林,曾德慧. 林业科学. 2010(05)
本文编号:3154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5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