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23 11:29
  本试验以竹柳、杞柳、筐柳、蒿柳、北沙柳、三蕊柳、旱柳七种柳树二年生枝条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水分梯度的干旱胁迫下,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柳树的生长状况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从而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柳树品种,为干旱地区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重,柳树的生长状况、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植株鲜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重度干旱胁迫下,竹柳与三蕊柳生长状况极差,叶片脱落,其它种类柳树影响较小,株高降低,叶片均有脱落、卷曲。2.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竹柳和筐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余柳树叶片Pn、Tr和Gs呈下降趋势。在重度胁迫下,竹柳、杞柳和旱柳细胞间隙CO2浓度(Ci)显著高于CK,其余柳树的Ci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干旱胁迫下,所有种类柳树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系统Ⅱ(PS Ⅱ)实际光量子产量均呈下降趋势。3.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竹柳、筐柳、北沙柳和三蕊柳叶片的可溶性蛋白(S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蒿柳和旱柳叶片的SP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杞柳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筐柳、北沙柳...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1 水分胁迫概述
        1.1.2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3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植物的抗旱性
    1.3 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1.4 抗旱性研究常用方法
        1.4.1 大田条件下植物干旱研究
        1.4.2 人工模拟气候箱法
        1.4.3 PEG6000等进行渗透压处理
        1.4.4 盆栽人工控水法
    1.5 国内外抗旱性研究
    1.6 柳属植物概述
    1.7 柳属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地点
    2.2 试验方法
    2.3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4 七种柳树生长指标测定
        2.4.1 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
        2.4.2 柳树植物的鲜重测定
    2.5 七种柳树生理指标的测定
        2.5.1 光合指标测定
        2.5.2 叶绿素荧光测定
        2.5.3 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
        2.5.4 MDA含量的测定
        2.5.5 SOD酶活性的测定
        2.5.6 POD酶活性的测定
        2.5.7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5.8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6 试验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干旱胁迫下七种柳树生长状况
        3.1.1 干旱胁迫下七种柳树生长状况
        3.1.2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1.3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鲜重的影响
    3.2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光合指标的影响
        3.2.1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3.2.2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3.2.3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胞间C02浓度的影响
        3.2.4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3.2.5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6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3 干旱胁迫下对七种柳树的抗氧化物质及保护酶的影响
        3.3.1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POD酶活性的影响
        3.3.2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SOD酶活性的影响
        3.3.3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MDA浓度的影响
    3.4 干旱胁迫下七种柳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4.1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4.2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5 干旱胁迫下七种柳树隶属函数评价
4 讨论
    4.1 干旱胁迫对七种柳树生长状态的影响
    4.2 干旱胁迫对柳树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3 干旱胁迫对柳树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4 干旱胁迫对柳树叶片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件



本文编号:3155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55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a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