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环境保健因子与实证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7 12:42
森林康养产业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前提,科学合理利用森林环境这一自然资源的一种实践活动,近几年在我国刚刚起步,是一个全新的业态。本研究以森林康养基地的环境保健因子与森林康养的效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森林康养环境保健资源的特点及实证森林康养的功效,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森林康养活动提供指导,为进一步挖掘森林康养的康健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以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内三种典型地形森林环境为研究对象,对林内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颗粒物质量浓度、林内小气候因子等森林康养环境保健因子进行检测,得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变化规律,同时使用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径分析得到直接影响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的气象因子和间接影响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的气象因子。通过回归分析定量化的描述其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地形中,同种林分测得日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不同。对相同林分而言,负氧离子日平均浓度山谷最高,山麓最低。(2)在同一地形,不同林分的情况下负氧离子最高值出现在同一个时间段,山麓和山谷出现在15:00-16...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森林康养概述
1.2.2 森林康养环境的保健因子
1.2.3 森林环境对人体的健康保健效益
1.2.4 不同类型森林环境的评价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案及方法
2.1 样地选择和设置
2.1.1 北京松山森林旅游区
2.1.2 北京延庆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
2.2 森林康养环境保健因子的测量
2.2.1 采样时间
2.2.2 测量设备及方法
2.2.3 样地选取
2.3 人群生理、心理指标的监测
2.3.1 实验设计
2.3.2 指标采集与测定
2.4 数据处理
2.4.1 气候综合舒适指数
2.4.2 通径分析
3 森林康养环境保健因子特征研究
3.1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3.1.1 同一地形不同的林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
3.1.2 不同地形同林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
3.1.3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其他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
3.2 小气候及舒适度特征
3.2.1 小气候特征
3.2.2 舒适度特征
3.3 声环境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4 森林康养实证效果研究
4.1 生理指标统计分析
4.1.1 心率变化分析
4.1.2 血压变化分析
4.1.3 唾液皮质醇变化分析
4.2 心理指标统计分析
4.2.1 SD量表变化分析
4.2.2 POMS量表变化分析
4.2.3 STAI量表变化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展望与建议
5.2.1 基于对环境的科学评价有效利用森林康养自然资源
5.2.2 基于对身心健康的实际效果改进森林康养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动物行为表现的四种森林群落环境的康养效果[J]. 宋阳,王成,段文军,郝泽周,徐心慧,王子研,韩丹,徐珊珊,杜倩,王涵. 生态学杂志. 2018(12)
[2]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疗养探索与实践[J]. 张秀丽. 林业资源管理. 2017(06)
[3]大健康与大旅游背景下贵州省森林康养科学发展策略[J]. 李权,张惠敏,杨学华,谢朝娟,李性苑.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2)
[4]景观疗养中负离子对老年慢性病的临床价值[J]. 马娜,常雁. 中国疗养医学. 2017(04)
[5]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J]. 刘拓,何铭涛. 林业经济. 2017(02)
[6]森林康养 健康产业新模式[J]. 王昊天. 中国连锁. 2017(02)
[7]北京部分树种吸滞重金属Cr、Pb生态转化率研究[J]. 赵云阁,徐萍,鲁绍伟,谷建才,陈波,李少宁.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1)
[8]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 邓三龙. 世界林业研究. 2016(06)
[9]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J]. 丛丽,张玉钧. 旅游学刊. 2016(11)
[10]森林康养旅游研究及开发探析[J]. 陈晓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05)
博士论文
[1]深圳园山三种典型城市森林康养环境保健因子动态变化[D]. 段文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硕士论文
[1]基于森林环境与人群感受的森林疗养效果研究[D]. 张嘉琦.北京林业大学 2018
[2]北京自然保护区肇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初步监测[D]. 赵永健.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北京市八达岭林场阔叶次生林林分结构与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D]. 刘畅.北京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73412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森林康养概述
1.2.2 森林康养环境的保健因子
1.2.3 森林环境对人体的健康保健效益
1.2.4 不同类型森林环境的评价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案及方法
2.1 样地选择和设置
2.1.1 北京松山森林旅游区
2.1.2 北京延庆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
2.2 森林康养环境保健因子的测量
2.2.1 采样时间
2.2.2 测量设备及方法
2.2.3 样地选取
2.3 人群生理、心理指标的监测
2.3.1 实验设计
2.3.2 指标采集与测定
2.4 数据处理
2.4.1 气候综合舒适指数
2.4.2 通径分析
3 森林康养环境保健因子特征研究
3.1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3.1.1 同一地形不同的林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
3.1.2 不同地形同林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
3.1.3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其他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
3.2 小气候及舒适度特征
3.2.1 小气候特征
3.2.2 舒适度特征
3.3 声环境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4 森林康养实证效果研究
4.1 生理指标统计分析
4.1.1 心率变化分析
4.1.2 血压变化分析
4.1.3 唾液皮质醇变化分析
4.2 心理指标统计分析
4.2.1 SD量表变化分析
4.2.2 POMS量表变化分析
4.2.3 STAI量表变化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展望与建议
5.2.1 基于对环境的科学评价有效利用森林康养自然资源
5.2.2 基于对身心健康的实际效果改进森林康养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动物行为表现的四种森林群落环境的康养效果[J]. 宋阳,王成,段文军,郝泽周,徐心慧,王子研,韩丹,徐珊珊,杜倩,王涵. 生态学杂志. 2018(12)
[2]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疗养探索与实践[J]. 张秀丽. 林业资源管理. 2017(06)
[3]大健康与大旅游背景下贵州省森林康养科学发展策略[J]. 李权,张惠敏,杨学华,谢朝娟,李性苑.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2)
[4]景观疗养中负离子对老年慢性病的临床价值[J]. 马娜,常雁. 中国疗养医学. 2017(04)
[5]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J]. 刘拓,何铭涛. 林业经济. 2017(02)
[6]森林康养 健康产业新模式[J]. 王昊天. 中国连锁. 2017(02)
[7]北京部分树种吸滞重金属Cr、Pb生态转化率研究[J]. 赵云阁,徐萍,鲁绍伟,谷建才,陈波,李少宁.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1)
[8]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 邓三龙. 世界林业研究. 2016(06)
[9]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J]. 丛丽,张玉钧. 旅游学刊. 2016(11)
[10]森林康养旅游研究及开发探析[J]. 陈晓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05)
博士论文
[1]深圳园山三种典型城市森林康养环境保健因子动态变化[D]. 段文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硕士论文
[1]基于森林环境与人群感受的森林疗养效果研究[D]. 张嘉琦.北京林业大学 2018
[2]北京自然保护区肇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初步监测[D]. 赵永健.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北京市八达岭林场阔叶次生林林分结构与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D]. 刘畅.北京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73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7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