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江西天然针叶林群落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14:03
  (1)为了解江西天然针叶林群落物种组成和植物区系成分,对群落内物种进行统计并采用吴征镒等对种子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标准,对江西针叶林群落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成江西针叶林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124科292属487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0属22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6种。优势科为蔷薇科、樟科、壳斗科和山茶科,优势属为山矾属、杜鹃属和柃木属。科的区系成分以泛热带、世界广布以及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为主,分别占种子植物总科数的27.78%、26.85%和12.96%,温带性质科(814)有28科,热带性质科(27)有51科,科的区系成分表现为热带成分为主,温带区系成分为辅的特点。属的区系成分以泛热带、北温带以及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为主,分别占总属数的比例为16.24%、15.50%和11.07%,温带性质属(814)有128属,热带性质属(27)有127属,属的区系成分表现为温带区系和热带区系的过渡性特点。(2)为了解江西天然针叶林群落物种多度格局,利用累计多度模型和几何级数模型对江西针叶林群...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内研究动态
        2.2 国外研究动态
    3 研究内容与区域概况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区概况
        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江西天然针叶林群落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地调查
        2.2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江西天然针叶林群落物种组成
        3.2 江西天然针叶林群落种子植物区系
    4 讨论
        4.1 与整个江西地区植物区系比较
        4.2 与江西各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西天然针叶林群落物种多度格局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江西天然针叶林总体物种多度格局
        3.2 乔木层物种多度格局
        3.3 灌木层物种多度格局
        3.4 草本层物种多度格局
    4 讨论
        4.1 不同的物种多度格局模型
        4.2 物种多度格局的环境解释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西天然针叶林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生态位宽度
        2.2 生态位重叠
    3 结果分析
        3.1 生态位宽度分析
        3.2 生态位重叠分析
    4 讨论
        4.1 生态位宽度
        4.2 生态位重叠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江西天然针叶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江西天然针叶林植被现状及特点
        3.2 温性针叶林群落结构特征
        3.3 暖性针叶林群落结构特征
        3.4 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1.1 物种组成与区系成分
        1.2 物种多度格局
        1.3 优势种生态位
        1.4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2 展望
        2.1 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2 人为干扰对针叶林群落的影响
        2.3 人工针叶林的群落特征
        2.4 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江西针叶林群落植物名录
附录二:针叶林建群种分布示意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度格局[J]. 杜宇凡,古琛,乌力吉,薛文杰,陈万杰,李治国,赵萌莉,王静.  生态学杂志. 2016(03)
[2]群落物种多度格局的分形解析[J]. 苏强.  地球科学进展. 2015(10)
[3]云居山栓皮栎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J]. 方全,刘以珍,林朝晖,蔡奇英,易淑德,葛刚.  植物科学学报. 2015(03)
[4]木林子自然保护区河谷樱花群落特征分析[J]. 谢春平,王华辰,陈林,王贤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S1)
[5]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可持续发展[J]. 李伟,王秋华,沈立新.  林业调查规划. 2014(01)
[6]山西植被空间格局及演替[J]. 邱丽氚,王尚义.  植物研究. 2014(01)
[7]山东半岛潮上带沙草地的物种多度格局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J]. 张敏,潘艳霞,杨洪晓.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6)
[8]北京西北部山地两个垂直样带内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J]. 张维康,李贺,王国宏.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6)
[9]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J]. 杨健,孔健健,刘波.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5)
[10]大岗山毛竹林中主要树种生态位及DCA排序分析[J]. 杨清培,王兵,郭起荣,杨光耀,赵广东,余定坤,宋庆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江西省主要森林类型物种组成与土壤微生物特征[D]. 杨君珑.北京林业大学 2015
[2]山西灵空山辽东栎林群落特征研究[D]. 伊力塔.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江西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D]. 沈文清.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北京山区典型森林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D]. 任一星.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中亚热带三种典型人工针叶林林下生物多样性研究[D]. 支琳.安徽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87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87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