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氏野村菌对杜仲梦尼夜蛾的生物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14:54
本文以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杜仲人工种植与示范基地内罹病的杜仲梦尼夜蛾上分离获得的真菌为对象,先对该4株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鉴定,最后选定以其中一株(莱氏野村菌)真菌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大规模生产工艺、拮抗作用酶产量和室内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如下:对4种类型菌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类型I在SMAY上25℃长势良好,7d菌落直径可达1521mm,菌落边缘菌丝体呈白色,反面呈浅黄褐色,表面具辐射状皱纹,质地绒状,具有大量蓝绿色分生孢子,初步鉴定为青霉菌属;类型II在SMAY上25℃长势良好,7d菌落直径可达1820mm,菌落中心由白色变为灰绿色,菌丝有隔,分生孢子多呈绿色,初步鉴定为青霉菌属。类型III在SMAY上25℃培养3d即可长出菌落,生长速度较快,菌落较厚、中心凸,初期白色,后渐变乳黄色,背面淡黄色。菌丝呈棉絮状、疏松、有隔,分生孢子干燥疏松,容易扩散,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淡绿色。该菌初步鉴定为白僵菌属;类型IV在SMAY上25℃培养10d可长出菌落,生长速度较慢,菌落呈绒毛状,白色,较为致密,背面为淡黄色,菌丝有隔;分生孢子呈卵...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绿色菌丝包被的虫样图
图1.绿色菌丝包被的虫样图?图2.白色菌丝包被的虫样??Fig.?1?The?lar\?ae?with?green?hvphae?package?Fig.2?The?larvae?with?white?hvpliae?package??3.2.2培养基制备??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H20??1000?mL??蛋白胨酵母浸出粉培养基(SDAY):蛋白胨10g,酵母粉10g,葡萄糖40g,??琼脂粉15?20g,加水丨000?mL煮沸混匀既得。??3.2.3分离方法??(1)在超净工作台中,将感染病原菌但体表未长霉层的僵菌虫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75%酒精侵3?5s,?5%NaC10消毒3?5min,灭菌水冲洗3次,吸水纸吸干表面:用??
3.5.2对虫卵的毒杀效果??将莱氏野村菌菌悬液3.70x1?〇8个孢子ml/1用灭菌的毛笔蘸取涂抹于左上侧两排??虫卵上,如图3所示(左上两排为处理组,右下两排为对照组),重复涂抹3次,用??滤纸吸干虫蛹表面水分,将右下侧两排虫卵采用相同方法用无菌水涂抹,中间一排不??做任何处理设置隔离区域,将处理后的虫卵置于25°C恒温箱中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情况。每天观察记录1次。??图3供试虫卵??Fig.?3?The?selected?songi?ovum??3.5_3对虫蛹的毒杀效果??将生长有莱氏野村菌的麦麸玉米粒培养基质取l〇?g平铺于灭菌的培养皿中,再??将己经化蛹的杜仲梦尼夜蛾虫蛹浅埋于培养基质内,随机随大小包埋,每皿6只,共??设5皿,再设置5个空白对照(对照为采用卫生纸吸水来调节湿度直接观察对比),??观察其感染状况直至羽化,每天观察记录1次,如图4所示。??/???...f?霧??f??图4莱氏野村菌对蛹的感染(左为对照)??Fig.?4?Infection?status?of?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致病性的研究[J]. 袁盛勇,孔琼,薛春丽,朱文禄,陆进.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1)
[2]营养物质对莱氏野村菌MZ060806生长的影响[J]. 孔琼,袁盛勇,吴志刚,王传铭,李林刚,严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3]甜菜夜蛾的人工饲养方法[J]. 胡凤林,彭正松,蔡平钟,王闵霞,龙虎,曲继鹏,陈先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1)
[4]几种虫生真菌对斜纹夜蛾的致病性[J]. 林华峰,杨新军,高亿波,李世广. 应用生态学报. 2007(04)
[5]我国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J]. 杨怀文. 科技导报. 2007(07)
[6]苏云金杆菌Bt33发酵条件优化及应用于烟草粉螟防治的研究[J]. 高家合. 工业微生物. 2006(03)
[7]利用SPSS软件计算杀虫剂的LC50[J]. 贾春生. 昆虫知识. 2006(03)
[8]杜仲有效成分分析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 程光丽. 中成药. 2006(05)
[9]井冈霉素生产工艺优化研究[J]. 郭文灿,钟世华,黄叶菊.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6(02)
[10]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分析与建议[J]. 朱昌雄,杨怀文. 现代化工. 2005(12)
硕士论文
[1]斜纹夜蛾幼虫表皮对莱氏野村菌侵染的防御功能研究[D]. 于海勇.重庆大学 2011
[2]绿僵菌微循环产孢及相关基因分析[D]. 张石柱.重庆大学 2007
[3]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cq菌株(Nr-cq0310)的研究[D]. 涂增.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6790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绿色菌丝包被的虫样图
图1.绿色菌丝包被的虫样图?图2.白色菌丝包被的虫样??Fig.?1?The?lar\?ae?with?green?hvphae?package?Fig.2?The?larvae?with?white?hvpliae?package??3.2.2培养基制备??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H20??1000?mL??蛋白胨酵母浸出粉培养基(SDAY):蛋白胨10g,酵母粉10g,葡萄糖40g,??琼脂粉15?20g,加水丨000?mL煮沸混匀既得。??3.2.3分离方法??(1)在超净工作台中,将感染病原菌但体表未长霉层的僵菌虫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75%酒精侵3?5s,?5%NaC10消毒3?5min,灭菌水冲洗3次,吸水纸吸干表面:用??
3.5.2对虫卵的毒杀效果??将莱氏野村菌菌悬液3.70x1?〇8个孢子ml/1用灭菌的毛笔蘸取涂抹于左上侧两排??虫卵上,如图3所示(左上两排为处理组,右下两排为对照组),重复涂抹3次,用??滤纸吸干虫蛹表面水分,将右下侧两排虫卵采用相同方法用无菌水涂抹,中间一排不??做任何处理设置隔离区域,将处理后的虫卵置于25°C恒温箱中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情况。每天观察记录1次。??图3供试虫卵??Fig.?3?The?selected?songi?ovum??3.5_3对虫蛹的毒杀效果??将生长有莱氏野村菌的麦麸玉米粒培养基质取l〇?g平铺于灭菌的培养皿中,再??将己经化蛹的杜仲梦尼夜蛾虫蛹浅埋于培养基质内,随机随大小包埋,每皿6只,共??设5皿,再设置5个空白对照(对照为采用卫生纸吸水来调节湿度直接观察对比),??观察其感染状况直至羽化,每天观察记录1次,如图4所示。??/???...f?霧??f??图4莱氏野村菌对蛹的感染(左为对照)??Fig.?4?Infection?status?of?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致病性的研究[J]. 袁盛勇,孔琼,薛春丽,朱文禄,陆进.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1)
[2]营养物质对莱氏野村菌MZ060806生长的影响[J]. 孔琼,袁盛勇,吴志刚,王传铭,李林刚,严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3]甜菜夜蛾的人工饲养方法[J]. 胡凤林,彭正松,蔡平钟,王闵霞,龙虎,曲继鹏,陈先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1)
[4]几种虫生真菌对斜纹夜蛾的致病性[J]. 林华峰,杨新军,高亿波,李世广. 应用生态学报. 2007(04)
[5]我国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J]. 杨怀文. 科技导报. 2007(07)
[6]苏云金杆菌Bt33发酵条件优化及应用于烟草粉螟防治的研究[J]. 高家合. 工业微生物. 2006(03)
[7]利用SPSS软件计算杀虫剂的LC50[J]. 贾春生. 昆虫知识. 2006(03)
[8]杜仲有效成分分析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 程光丽. 中成药. 2006(05)
[9]井冈霉素生产工艺优化研究[J]. 郭文灿,钟世华,黄叶菊.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6(02)
[10]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分析与建议[J]. 朱昌雄,杨怀文. 现代化工. 2005(12)
硕士论文
[1]斜纹夜蛾幼虫表皮对莱氏野村菌侵染的防御功能研究[D]. 于海勇.重庆大学 2011
[2]绿僵菌微循环产孢及相关基因分析[D]. 张石柱.重庆大学 2007
[3]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cq菌株(Nr-cq0310)的研究[D]. 涂增.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6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1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