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针叶比例、载量和坡度对油松辽东栎凋落叶可燃物火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15:02
  林地可燃物火行为的研究是林火管理、林火预报、火灾扑救的理论基础,森林可燃物类型及特性,环境中的地形条件都对可燃物的林火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点烧试验,分析针叶比例、可燃物载量及地形因子中的坡度对油松和辽东栎凋落叶可燃物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燃物蔓延速度的变化范围在0.093~2.384 m·min-1之间。载量对蔓延速度有显著影响,载量越大,蔓延速度越快;坡度对蔓延速度有极显著影响,坡度越大,蔓延速度越快;可燃物的针叶比例对蔓延速度无显著影响,但总体表现为随着可燃物中针叶比例的增大,蔓延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在坡度为20°且载量大于等于6t·hm-2时,能显著的加快蔓延速度。可燃物火线强度的变化范围在4.070~516.413 Kw·m-1之间,变化范围非常大。载量对火线强度有极显著影响,载量越大,火线强度越强;坡度对火线强度有极显著影响,坡度越大,火线强度越强;可燃物的针叶比例对火线强度无显著影响,但整体仍表现为随着可燃物中针叶比例的增加,火线强度呈增大趋势,且在载量为6t ·hm-2和坡度为20°时,能显著影响火线强度,使之显著增强。可燃物火面强度的变化范围在22....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针叶比例、载量和坡度对油松辽东栎凋落叶可燃物火行为的影响研究


图1针叶比例与蔓延速度之间的关系??Figure?1?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roportion?of?needles?and?spread?speed??

散点图,蔓延速度,坡度,均值差


.均值差值在0.05级别上较显著,**均值差值在0.01级别上极显著差异??根据点烧实验结果绘制的载量和坡度相同条件下针叶比例与蔓延速度的散点图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坡度和载量一定的条件下,各组表现出来的针叶比例??与蔓延速度的关系比较复杂。??:任取??4?6?8?10??:soo-J??:〇〇〇-??150°-?o??1?000-??l^Z°?〇〇〇〇〇°c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00000°??2?500-j??^?:〇〇〇-??|’阶?3?1??^?1?000-??0500-0?〇〇〇0〇〇〇〇〇〇〇0000〇〇°00〇〇C??oooo-l?????????2.500-j?〇??:?〇〇〇-?°?C?〇?°?〇?〇?〇?°?°??1?500-?O?〇?°?C?°?°?M??vooo-〇?°?°?°?°?〇?°?0?°??0500-??OOQQ-I?lL?L?L?L?L?Ll?l?_?

折线图,蔓延速度,可燃物载量


2、林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3.1.2载量对蔓延速度的影响??结合点烧试验的结果,用SPSS18.0软件建立了不同载量与蔓延速度的折线图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可燃物载量的增加,蔓延速度呈现加快趋势,载量与蔓??延速度呈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r=0.235?P<0.05)。??-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混合比例油松辽东栎凋落叶可燃物失水过程比较[J]. 李东昌,白晋华,南宏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5)
[2]吕梁山油松和辽东栎人工混交造林技术[J]. 朱松林.  山西林业科技. 2016(03)
[3]基于Rothermel模型的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潜在火行为[J]. 王凯,牛树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01)
[4]火烧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曹慧,白晋华,王建让,郭晋平,贺薇,师爱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5]基于FARSITE的林火蔓延三维可视化模拟[J]. 唐丽玉,毛行辉,陈崇成,黄洪宇.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2)
[6]森林火灾的三维可视化模拟研究[J]. 白夜,杨福龙.  林业科技通讯. 2015(03)
[7]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J]. 贺薇,白晋华,王建让,张芸香,安然,白利云.  防护林科技. 2014(08)
[8]加拿大森林火行为预测系统应用及展望[J]. 贺薇,白晋华,郭晋平,王建让,张芸香,白利云.  世界林业研究. 2014(03)
[9]灵空山油松-辽东栎林乔木树种群落学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J]. 霍萌萌,郭东罡,张婕,王治明,上官铁梁,李润强,刘卫华.  生态学报. 2014(20)
[10]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灾害的响应特征及展望[J]. 孙龙,王千雪,魏书精,胡海清,关岛,陈祥伟.  灾害学. 2014(01)

博士论文
[1]云南省森林火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D]. 陈锋.北京林业大学 2015
[2]外界风和坡度条件下地表火蔓延的实验和模型研究[D]. 武金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特征及其类型划分[D]. 贺薇.山西农业大学 2015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恢复植被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D]. 康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平地无风条件下红松蒙古栎混合可燃物地表火行为研究[D]. 张吉利.东北林业大学 2012
[4]平地无风条件下蒙古栎阔叶床层的火行为研究[D]. 褚腾飞.东北林业大学 2011
[5]平地无风条件下红松针叶床层的火行为研究[D]. 刘礴霏.东北林业大学 2011
[6]应用Rothermel模型的林火蔓延可视化研究[D]. 梁娱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7]北京八达岭林场人工油松林燃烧性研究[D]. 郭利峰.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18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18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3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