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方竹共生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及培养
发布时间:2021-06-22 00:55
金佛山方竹是我国特有竹种之一,其在秋季出笋,且竹笋味道鲜美、营养成分高,但其生境特殊,分布范围窄,繁殖能力差。菌根化是真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技术,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代谢、吸收营养物质和保持植物健康等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态系统中逐步显现着突出的贡献,若能用菌根真菌接种在金佛山方竹根部,有望改善金佛山方竹在种植中的问题。而金佛山方竹的菌根化研究几乎未见报道,菌种的获得和接种的技术是推动这一新研究的关键。试验以外生菌根真菌为目标,在不同金佛山方竹林地进行考察,以期得到与金佛山方竹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主要研究内容:在桐梓县狮溪镇金佛山方竹林地、江口县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箭竹与青冈混交林地、及桐梓县黄连镇金佛山方竹林地进行外生菌根资源调查;对采集的大型真菌样本进行鉴定;对外生菌根真菌进行分离并对部分菌种的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对分离的菌种进行相关酶活测定。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桐梓县狮溪镇金佛山方竹林地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24份,经鉴定共19种,隶属于11科13属,外生菌根真菌8种。在江口县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箭竹与青冈混交林地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35份,经鉴定共22种,隶属于9科11属,外生菌根真菌20种。在桐梓...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中缩略词及其意义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金佛山方竹
1.1.1 金佛山方竹的形态特征
1.1.2 金佛山方竹的生境
1.1.3 金佛山方竹的经济价值
1.2 外生菌根真菌
1.2.1 菌根效应
1.2.2 外生菌根真菌特征和种类
1.2.3 外生菌根真菌的作用
1.3 外生菌根真菌的鉴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3.1 传统形态学鉴定
1.3.2 分子生物学技术
1.4 金佛山方竹菌根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背景思路及意义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意义
第三章 金佛山林地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用品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菌种形态特征的观察
3.2.2 初步鉴定菌种的科属
3.2.3 菌根结构的鉴定
3.3 讨论
3.3.1 菌种资源调查
3.3.2 菌根结构
第四章 金佛山方竹林地大型真菌的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形态鉴定
4.2.2 分子鉴定
4.3 讨论
4.3.1 菌种的形态鉴定
4.3.2 菌种的分子鉴定
第五章 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培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5.2.2 温度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5.2.3 pH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5.2.4 碳源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5.2.5 氮源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5.2.6 装液量对T2菌种生长的影响
5.2.7 转速对T2菌种生长的影响
5.2.8 添加物对菌种生长情况的影响
5.2.9 菌种的酶活测定
5.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部分真菌序列
附录Ⅱ 论文发表情况
课题来源
致谢
本文编号:3241784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中缩略词及其意义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金佛山方竹
1.1.1 金佛山方竹的形态特征
1.1.2 金佛山方竹的生境
1.1.3 金佛山方竹的经济价值
1.2 外生菌根真菌
1.2.1 菌根效应
1.2.2 外生菌根真菌特征和种类
1.2.3 外生菌根真菌的作用
1.3 外生菌根真菌的鉴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3.1 传统形态学鉴定
1.3.2 分子生物学技术
1.4 金佛山方竹菌根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背景思路及意义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意义
第三章 金佛山林地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用品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菌种形态特征的观察
3.2.2 初步鉴定菌种的科属
3.2.3 菌根结构的鉴定
3.3 讨论
3.3.1 菌种资源调查
3.3.2 菌根结构
第四章 金佛山方竹林地大型真菌的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形态鉴定
4.2.2 分子鉴定
4.3 讨论
4.3.1 菌种的形态鉴定
4.3.2 菌种的分子鉴定
第五章 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培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5.2.2 温度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5.2.3 pH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5.2.4 碳源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5.2.5 氮源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5.2.6 装液量对T2菌种生长的影响
5.2.7 转速对T2菌种生长的影响
5.2.8 添加物对菌种生长情况的影响
5.2.9 菌种的酶活测定
5.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部分真菌序列
附录Ⅱ 论文发表情况
课题来源
致谢
本文编号:3241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4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