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松栎林建群种形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1 12:00
为了揭示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建群种形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秦岭中段松栎林集中分布的区域设置15个调查样地,运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容重、孔隙度、持水量)与建群种形态特征、群落物种分布及α-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结果显示:①非毛管孔隙度与油松和锐齿槲栎株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锐齿槲栎高度及其冠幅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总孔隙度与油松株数呈显著负相关。②容重与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毛管持水量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③CCA排序表明,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是决定该群落物种分布的主导性因子,大多数草本趋向分布于容重较大且持水量较低的区域。④群落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沿着容重变化在CCA排序图中形成界限明显的4个分布区,容重上升促进草本层多样性,毛管持水量上升促进乔木层多样性,群落整体的物种多样性在中等环境梯度下最高。研究表明,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松栎林建群树种形态及其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保持中等水平的容重及土壤持水量并适当提高灌木层丰富度和乔木层均...
【文章来源】:土壤. 2020,5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群落优势物种沿土壤物理性质分布的CCA排序
群落不同层次多样性指数在排序图中分布于A、B、C、D 4个界限明显的区域。A区包括草本层全部多样性指数;B区包括群落总体全部多样性指数、灌木层Patrick指数及乔木层Pielou指数;C区包括乔木层大部分多样性指数;D区包括灌木层大部分多样性指数。其中,草本层多样性(A区)随土壤容重上升而增加,随土壤毛管持水量上升而下降;群落整体的物种多样性(B区)在中等水平的土壤物理特性下最高;乔木层多样性(C区)随土壤毛管持水量上升而增加,随土壤容重上升而降低;灌木层多样性(D区)远离矢量箭头,表明其基本不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此外,由B区的组成成分可知,乔木层均匀度和灌木层丰富度与群落整体多样性水平具有密切关系。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演替状态下高寒草甸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根系的相互关系[J]. 樊博,林丽,曹广民,柯浔,李以康,杜岩功,郭小伟,李茜,钱大文,兰玉婷,周春丽. 生态学报. 2020(07)
[2]秦岭松栎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J]. 吴昊,邹梦茹,王思芊,万洪秀. 生态环境学报. 2019(12)
[3]江西省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的物理性质[J]. 施重阳,卫安江,徐昕,卜文圣,邓文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9)
[4]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J]. 刘博,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张帆,郭珂,邹卓颖. 生态环境学报. 2019(10)
[5]荒漠草原沙漠化对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J]. 阎欣,安慧,刘任涛. 土壤. 2019(05)
[6]亚热带森林转换对不同粒径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胡雪寒,刘娟,姜培坤,周国模,李永夫,吴家森. 土壤学报. 2018(06)
[7]矿区复垦土壤与植被交互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兆彤,王金满,张佳瑞. 土壤. 2018(02)
[8]大兴安岭森林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与黑碳的分布及土壤固碳潜力[J]. 徐嘉晖,高雷,孙颖,崔晓阳. 土壤学报. 2018(01)
[9]樟子松固沙林更新迹地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吕刚,王婷,李叶鑫,魏忠平,王凯. 生态学报. 2017(24)
[10]秦岭松栎林群落物种丰富度特征及其环境解释[J]. 吴昊.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6)
本文编号:3278054
【文章来源】:土壤. 2020,5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群落优势物种沿土壤物理性质分布的CCA排序
群落不同层次多样性指数在排序图中分布于A、B、C、D 4个界限明显的区域。A区包括草本层全部多样性指数;B区包括群落总体全部多样性指数、灌木层Patrick指数及乔木层Pielou指数;C区包括乔木层大部分多样性指数;D区包括灌木层大部分多样性指数。其中,草本层多样性(A区)随土壤容重上升而增加,随土壤毛管持水量上升而下降;群落整体的物种多样性(B区)在中等水平的土壤物理特性下最高;乔木层多样性(C区)随土壤毛管持水量上升而增加,随土壤容重上升而降低;灌木层多样性(D区)远离矢量箭头,表明其基本不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此外,由B区的组成成分可知,乔木层均匀度和灌木层丰富度与群落整体多样性水平具有密切关系。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演替状态下高寒草甸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根系的相互关系[J]. 樊博,林丽,曹广民,柯浔,李以康,杜岩功,郭小伟,李茜,钱大文,兰玉婷,周春丽. 生态学报. 2020(07)
[2]秦岭松栎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J]. 吴昊,邹梦茹,王思芊,万洪秀. 生态环境学报. 2019(12)
[3]江西省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的物理性质[J]. 施重阳,卫安江,徐昕,卜文圣,邓文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9)
[4]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J]. 刘博,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张帆,郭珂,邹卓颖. 生态环境学报. 2019(10)
[5]荒漠草原沙漠化对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J]. 阎欣,安慧,刘任涛. 土壤. 2019(05)
[6]亚热带森林转换对不同粒径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胡雪寒,刘娟,姜培坤,周国模,李永夫,吴家森. 土壤学报. 2018(06)
[7]矿区复垦土壤与植被交互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兆彤,王金满,张佳瑞. 土壤. 2018(02)
[8]大兴安岭森林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与黑碳的分布及土壤固碳潜力[J]. 徐嘉晖,高雷,孙颖,崔晓阳. 土壤学报. 2018(01)
[9]樟子松固沙林更新迹地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吕刚,王婷,李叶鑫,魏忠平,王凯. 生态学报. 2017(24)
[10]秦岭松栎林群落物种丰富度特征及其环境解释[J]. 吴昊.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6)
本文编号:3278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7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