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麻栎林生长季小气候调节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01:29
为了揭示长三角地区不同下垫面水热时空变化和小气候特征动态变化的规律,以南京铜山林场麻栎林为对象,采用气候定位对比观测法,研究2012年5-9月林内外土壤温湿度、气温和大气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麻栎林生长季对小气候要素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深层土日变化波动幅度较小,但表层土温度随时间呈余弦曲线变化。当土层深度>20 cm时,林内土壤温度日较差逐渐接近于0,裸地大约在30 cm处。6、7月林内土壤湿度随土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先上升后下降。7月林内与裸地气温均值相差最大为1.05℃。林内和裸地的月均大气相对湿度在6-9月差异性较大,最大差异值出现在7月为4.16%,6月和9月次之,8月差异性最小。林内气温月均值和月较差均<裸地。林内外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且林内波动幅度<裸地。
【文章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深度土层林内外月均温度
不同深度土层林内外温度日变化
表2 各层土壤湿度月变化Table 2 Monthly soil moisture change in each layer % 深度/cm 位置 土壤湿度 平均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5 裸地 0.24 0.23 0.18 0.10 0.16 0.18 林内 0.13 0.09 0.10 0.13 0.15 0.12 差值 0.11 0.14 0.08 -0.03 0.01 0.06 10 裸地 0.18 0.16 0.14 0.13 0.18 0.16 林内 0.19 0.16 0.16 0.16 0.17 0.17 差值 -0.01 0.00 -0.02 -0.03 0.01 -0.01 15 裸地 0.22 0.17 0.21 0.17 0.21 0.19 林内 0.20 0.18 0.19 0.14 0.17 0.17 差值 0.03 -0.01 0.02 0.03 0.04 0.02 30 裸地 0.23 0.21 0.20 0.17 0.20 0.20 林内 0.20 0.20 0.19 0.11 0.14 0.17 差值 0.03 0.01 0.01 0.06 0.05 0.03 40 裸地 0.20 0.19 0.17 0.15 0.18 0.18 林内 0.14 0.15 0.16 0.10 0.12 0.13 差值 0.06 0.04 0.01 0.04 0.06 0.05图4 林内外温度月均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J]. 丁霞,程昌锦,漆良华,张建,雷刚,刘学全. 生态学杂志. 2019(08)
[2]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对温湿环境的调节效应[J]. 王珮环,陈智,于贵瑞,王秋凤,贾彦龙,韩士杰.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5)
[3]马尾松人工林小气候调节效应[J]. 刘士玲,杨保国,郑路,雷丽群,庞圣江,张培,李华,韦菊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2)
[4]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对温湿环境的调节作用[J]. 徐明洁,张涛,孙怡,李庆康,杨风亭,王辉民. 生态学杂志. 2018(11)
[5]亚洲东部森林的小气候特征:1.辐射和能量的平衡[J]. 谭正洪,于贵瑞,周国逸,韩士杰,夏禹九,前田高尚,小杉绿子,山野井克己,李胜功,太田岳史,平田竜一,安田幸生,中野隆志,小南裕志,北村兼三,溝口康子,廖志勇,赵俊福,杨廉雁.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6)
[6]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的小气候效应[J]. 沈运扩,董智,王丽琴,张志鹏,邵水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03)
[7]苏南丘陵区麻栎林冠层水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 韩诚,张金池,庄义琳,庄家尧,刘鑫,杨志华,顾哲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8]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刘效东,周国逸,陈修治,张德强,张倩媚. 生态学报. 2014(10)
[9]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候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研究[J]. 蔺岩雄,王得祥,刘小林,杨海裕,袁一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3)
[10]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研究[J]. 徐云蕾,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卢凌霄,俞孜,刘艳.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02)
博士论文
[1]气温和降水对全球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研究[D]. 程善俊.兰州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北亚热带次生栎林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D]. 杨文睿.南京林业大学 2009
[2]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小气候特征研究[D]. 周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本文编号:3278913
【文章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深度土层林内外月均温度
不同深度土层林内外温度日变化
表2 各层土壤湿度月变化Table 2 Monthly soil moisture change in each layer % 深度/cm 位置 土壤湿度 平均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5 裸地 0.24 0.23 0.18 0.10 0.16 0.18 林内 0.13 0.09 0.10 0.13 0.15 0.12 差值 0.11 0.14 0.08 -0.03 0.01 0.06 10 裸地 0.18 0.16 0.14 0.13 0.18 0.16 林内 0.19 0.16 0.16 0.16 0.17 0.17 差值 -0.01 0.00 -0.02 -0.03 0.01 -0.01 15 裸地 0.22 0.17 0.21 0.17 0.21 0.19 林内 0.20 0.18 0.19 0.14 0.17 0.17 差值 0.03 -0.01 0.02 0.03 0.04 0.02 30 裸地 0.23 0.21 0.20 0.17 0.20 0.20 林内 0.20 0.20 0.19 0.11 0.14 0.17 差值 0.03 0.01 0.01 0.06 0.05 0.03 40 裸地 0.20 0.19 0.17 0.15 0.18 0.18 林内 0.14 0.15 0.16 0.10 0.12 0.13 差值 0.06 0.04 0.01 0.04 0.06 0.05图4 林内外温度月均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J]. 丁霞,程昌锦,漆良华,张建,雷刚,刘学全. 生态学杂志. 2019(08)
[2]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对温湿环境的调节效应[J]. 王珮环,陈智,于贵瑞,王秋凤,贾彦龙,韩士杰.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5)
[3]马尾松人工林小气候调节效应[J]. 刘士玲,杨保国,郑路,雷丽群,庞圣江,张培,李华,韦菊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2)
[4]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对温湿环境的调节作用[J]. 徐明洁,张涛,孙怡,李庆康,杨风亭,王辉民. 生态学杂志. 2018(11)
[5]亚洲东部森林的小气候特征:1.辐射和能量的平衡[J]. 谭正洪,于贵瑞,周国逸,韩士杰,夏禹九,前田高尚,小杉绿子,山野井克己,李胜功,太田岳史,平田竜一,安田幸生,中野隆志,小南裕志,北村兼三,溝口康子,廖志勇,赵俊福,杨廉雁.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6)
[6]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的小气候效应[J]. 沈运扩,董智,王丽琴,张志鹏,邵水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03)
[7]苏南丘陵区麻栎林冠层水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 韩诚,张金池,庄义琳,庄家尧,刘鑫,杨志华,顾哲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8]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刘效东,周国逸,陈修治,张德强,张倩媚. 生态学报. 2014(10)
[9]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候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研究[J]. 蔺岩雄,王得祥,刘小林,杨海裕,袁一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3)
[10]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研究[J]. 徐云蕾,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卢凌霄,俞孜,刘艳.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02)
博士论文
[1]气温和降水对全球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研究[D]. 程善俊.兰州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北亚热带次生栎林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D]. 杨文睿.南京林业大学 2009
[2]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小气候特征研究[D]. 周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本文编号:3278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7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