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对铝的吸收积累及其耐性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20:48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通常以难溶性硅酸盐或氧化铝的形式存在,对植物没有毒害,但在南方酸性土壤条件下,可溶性的铝(主要是Al3+)对大多数植物都会产生毒害,抑制植物的营养生长,减少植物的经济产量,降低农林产品的食用品质,因此对植物耐铝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铝对油茶而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元素,通常情况下不仅未对其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富集在油茶体内。为深入探究油茶对土壤铝的吸收、积累和耐铝机理,本研究以油茶主栽品种’华金’为试验材料,综合利用酶动力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生化等科学原理和相关技术,开展了油茶对Al3+的吸收积累规律、铝诱导油茶相关基因的表达、根系和叶片对铝的生理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茶对铝的吸收积累特性研究。采用水培法处理油茶幼苗,运用酶动力学原理研究油茶对铝的吸收方式。结果表明:在铝浓度≤2 mmol·L-1处理下,油茶对Al3+的吸收为主动吸收,其吸收量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加,吸收速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铝浓度>2mmol·L-1时,油茶对Al3+吸收为被动扩散。不同浓度铝处理下,油茶具有很高的铝积累能力,其地上部...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2?2,4-DNP对油茶Al3+吸收的影响??
但在处理6?h后,增加的幅度很小,处理6?h和7?h的绍吸收量分别为0.150?mmol_plant_1??和0.151?mmobplanr1,说明铝的吸收逐渐趋于饱和。油茶Al3+吸收速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图2-4),在处理的l-3h内下降幅度较大,降幅约为36?%,处理5h后铝的??吸收速率缓慢下降。由此可见,铝动态吸收速率与动态吸收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基本??是相吻合,这可能是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延长,油茶幼苗体内的铝含量逐步増加,使得??油茶体内的铝含量和外界环境中的铝含量浓度差缩小,故随时间的延长吸收速率降??低,吸收量趋于饱和。??0.16「?▲?A??£?0.14?-?^?^?^??1〇.12?-??fo.io?-??2?0.08????°'06??^?0.04?-??f?0.02?-??q?0.00??1?1?1?1?1?1?1??1?2?3?4?5?6?7?8??吸收时间h??图2-3油茶铝吸收量的动态变化??Fig.2-3?Dynamic?changes?of?aluminum?uptake?in?oiltea?camellia??0.035?r??2?0?030??\?0-025??^?0.020?-??J?0.015?-??g?0.010?.??
发现不同浓度铝处理对油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其他营养元素的积累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图2-6可知,油茶地上部分的K含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〇.05)。油茶地下部分的K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错浓度为2?mmol,!/1??时,油茶地下部分K含量最高,为24.52?gig-1,随着铝处理浓度的持续升高,油茶??地下部分K含量下降,铝浓度达到4?mmobl/1时,其K含量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降??低了?6?%,由此可见油茶地下部分K元素的吸收营养液中铝浓度的影响较大。??不同浓度铝处理明显促进了油茶对P的吸收(图2-7)。各浓度铝处理下,油茶??地上部分P含量较对照处理增加了?37?%?87?%,地下部分P含量增加了?27?%???117?%。油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与营养液错浓度成正相关,相关关系为y?(地上部??分?P?含量)=0.0836x+0.3445?(R2=0.949);?y?(地下部分?P?含量)=0.3894x+1.3106??(R2=0.969)。由此可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铝胁迫对豇豆幼苗根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于力,孙锦,郭世荣,阎君,朱为民. 西北植物学报. 2012(11)
[2]3个油茶新品种的光合特性[J]. 袁军,谭晓风,姜志娜,杨巧丽,李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04)
[3]低磷胁迫对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张雪洁,谭晓风,袁军,姜志娜,叶思诚. 经济林研究. 2012(02)
[4]铝对茶树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J]. 于翠平,潘志强,陈杰,范冬梅,王校常.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01)
[5]Aluminium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Hyperaccumulator Camellia Oleifera Abel[J]. ZENG Qi-Long1,2, CHEN Rong-Fu1, ZHAO Xue-Qiang1, WANG Huo-Yan1 and SHEN Ren-Fang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Pedosphere. 2011(03)
[6]铝胁迫对蓼科植物生长和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J]. 刘强,尹丽,龙婉婉,肖宜安. 广西植物. 2011(02)
[7]紫花苜蓿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亚细胞定位[J]. 乌艳红,米福贵,李志明,栾守泉,娜日苏,杨秀芳,吕宁. 华北农学报. 2011(01)
[8]油茶低产低效的内外影响因子调查[J]. 黎章矩,曾燕如,戴文圣. 林业科技开发. 2009(05)
[9]土壤铅污染对苋菜生长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 杨敏文,柯世省. 北方园艺. 2009(01)
[10]铝毒胁迫对两种基因型油菜苗期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周楠,韦冬萍,刘鹏,蔡妙珍,徐根娣,李志刚,梁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铝毒害及耐性机理[D]. 于力.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脱落酸和抗氧化系统对大豆耐铝性的调控机制[D]. 侯宁宁.吉林大学 2009
[3]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对铝胁迫的生理化反应及其矫治[D]. 肖祥希.福建农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四川省自贡市油茶优良单株品质的比较研究[D]. 黄丽媛.四川农业大学 2012
[2]毛竹实生苗对铝毒反应的研究[D]. 冷华南.浙江农林大学 2010
[3]铝胁迫下鸢尾和黄花鸢尾的生理特性及铝吸收特性的研究[D]. 朱灿.湖南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82777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2?2,4-DNP对油茶Al3+吸收的影响??
但在处理6?h后,增加的幅度很小,处理6?h和7?h的绍吸收量分别为0.150?mmol_plant_1??和0.151?mmobplanr1,说明铝的吸收逐渐趋于饱和。油茶Al3+吸收速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图2-4),在处理的l-3h内下降幅度较大,降幅约为36?%,处理5h后铝的??吸收速率缓慢下降。由此可见,铝动态吸收速率与动态吸收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基本??是相吻合,这可能是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延长,油茶幼苗体内的铝含量逐步増加,使得??油茶体内的铝含量和外界环境中的铝含量浓度差缩小,故随时间的延长吸收速率降??低,吸收量趋于饱和。??0.16「?▲?A??£?0.14?-?^?^?^??1〇.12?-??fo.io?-??2?0.08????°'06??^?0.04?-??f?0.02?-??q?0.00??1?1?1?1?1?1?1??1?2?3?4?5?6?7?8??吸收时间h??图2-3油茶铝吸收量的动态变化??Fig.2-3?Dynamic?changes?of?aluminum?uptake?in?oiltea?camellia??0.035?r??2?0?030??\?0-025??^?0.020?-??J?0.015?-??g?0.010?.??
发现不同浓度铝处理对油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其他营养元素的积累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图2-6可知,油茶地上部分的K含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〇.05)。油茶地下部分的K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错浓度为2?mmol,!/1??时,油茶地下部分K含量最高,为24.52?gig-1,随着铝处理浓度的持续升高,油茶??地下部分K含量下降,铝浓度达到4?mmobl/1时,其K含量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降??低了?6?%,由此可见油茶地下部分K元素的吸收营养液中铝浓度的影响较大。??不同浓度铝处理明显促进了油茶对P的吸收(图2-7)。各浓度铝处理下,油茶??地上部分P含量较对照处理增加了?37?%?87?%,地下部分P含量增加了?27?%???117?%。油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与营养液错浓度成正相关,相关关系为y?(地上部??分?P?含量)=0.0836x+0.3445?(R2=0.949);?y?(地下部分?P?含量)=0.3894x+1.3106??(R2=0.969)。由此可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铝胁迫对豇豆幼苗根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于力,孙锦,郭世荣,阎君,朱为民. 西北植物学报. 2012(11)
[2]3个油茶新品种的光合特性[J]. 袁军,谭晓风,姜志娜,杨巧丽,李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04)
[3]低磷胁迫对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张雪洁,谭晓风,袁军,姜志娜,叶思诚. 经济林研究. 2012(02)
[4]铝对茶树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J]. 于翠平,潘志强,陈杰,范冬梅,王校常.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01)
[5]Aluminium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Hyperaccumulator Camellia Oleifera Abel[J]. ZENG Qi-Long1,2, CHEN Rong-Fu1, ZHAO Xue-Qiang1, WANG Huo-Yan1 and SHEN Ren-Fang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Pedosphere. 2011(03)
[6]铝胁迫对蓼科植物生长和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J]. 刘强,尹丽,龙婉婉,肖宜安. 广西植物. 2011(02)
[7]紫花苜蓿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亚细胞定位[J]. 乌艳红,米福贵,李志明,栾守泉,娜日苏,杨秀芳,吕宁. 华北农学报. 2011(01)
[8]油茶低产低效的内外影响因子调查[J]. 黎章矩,曾燕如,戴文圣. 林业科技开发. 2009(05)
[9]土壤铅污染对苋菜生长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 杨敏文,柯世省. 北方园艺. 2009(01)
[10]铝毒胁迫对两种基因型油菜苗期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周楠,韦冬萍,刘鹏,蔡妙珍,徐根娣,李志刚,梁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铝毒害及耐性机理[D]. 于力.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脱落酸和抗氧化系统对大豆耐铝性的调控机制[D]. 侯宁宁.吉林大学 2009
[3]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对铝胁迫的生理化反应及其矫治[D]. 肖祥希.福建农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四川省自贡市油茶优良单株品质的比较研究[D]. 黄丽媛.四川农业大学 2012
[2]毛竹实生苗对铝毒反应的研究[D]. 冷华南.浙江农林大学 2010
[3]铝胁迫下鸢尾和黄花鸢尾的生理特性及铝吸收特性的研究[D]. 朱灿.湖南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82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8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