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18:10
我国林木资源丰富,观赏及药用林木种类繁多,且基本为多年生植物,抗逆性远高于草本植物,其内生真菌开发潜力巨大。目前,林木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将成为新的天然抑菌药物的重要来源。本论文对抗青枯病桉树品种进行了筛选,选择具有高抗性桉树品种,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用桉树青枯菌作为供试病原菌,对柠檬桉、窿缘桉、大叶桉、托里桉、尾叶桉5种华南地区常见的桉树品种进行抗病能力筛选,发现5种桉树抗青枯病能力大小依次为窿缘桉>柠檬桉>托里桉>大叶桉>尾叶桉。因此选取窿缘桉和柠檬桉作为候选植物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2、在窿缘桉和柠檬桉中共分离得到45株内生真菌,根据其菌落、菌丝、孢子梗以及分生孢子等形态特征,合并相同的内生真菌菌株,共得形态差异较为明显的内生真菌菌株21个,其中19株分离自枝条,2株分离自种子。按照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21株内生真菌共有20个属,包括茎点霉属、刺盘孢属、镰刀菌属、扁孔腔菌属、刺杯毛孢属、毛壳菌属、拟盘多毛孢属、枝状枝孢属、弯...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uell.)、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托里桉(Eucalyptus torelliana)健康枝条与种子于2014年5月采自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如图2-1图 2-1 柠檬桉的枝条与果实2.1.2 供试细菌7种供试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革兰氏阳性);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革兰氏阳性);桉树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革兰氏阳性);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革兰氏阳性);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革兰氏阴性);黄瓜角斑病菌(Pseudomonas lachrymans,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革兰氏阴性)。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森林保护系病理实验室。2.1.3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薄层板本身显紫色,从而筛选出活性组分。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具有简单、快捷、直观的特点。内生真菌提取物中加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有机溶剂,超声震荡充分溶解,并点于同一块薄层硅胶板上,用氯仿:甲醇 15:1 展开,取出晾干后,在将 BHA 点于板上空白处。喷以 0.2 mg/mL 的 DPPH 无水乙醇溶液显色。105℃加热干燥 5 min 至斑点清晰,可见光下检视。通过抗氧化斑点的迁移率(即 Rf值)来初步评价样品中抗氧化化合物的数量和极性,根据抗氧化斑点的大小来初步评价化合物的活性和含量。Rf值计算公式同 2.2.3.7。3 结果与分析3.1 抗青枯病桉树品种的筛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视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J]. 李超. 桉树科技. 2015(04)
[2]甾体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J]. 王鸿,周峰,吴祺豪,陈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5(05)
[3]桉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 陈德引. 现代园艺. 2015(07)
[4]桉树褐斑病和炭疽病病原鉴定与病害分析[J]. 张国辉,宋盛英,刘德波,范成明,胡赞民. 中国植保导刊. 2014(12)
[5]桉树青枯病的研究进展[J]. 黄成林,聂珍臻,贺彬. 黑龙江科学. 2014(11)
[6]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徐智,吴德玲,张伟,马凤爱. 广东化工. 2014(17)
[7]几种生化制剂诱导桉树对青枯病的抗性研究[J]. 李波,孙思,伍慧雄,王军.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4(03)
[8]中国桉树真菌病原汇录:2006—2013[J].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14(01)
[9]一株真菌所产环缩酚酸肽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J]. 张明娥,熊智强,刘巧霞,杨迎迎,王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10]3种药剂对桉树紫斑病林间防效试验[J]. 田艳,陈桂芳,杨远亮,赵德祥. 农学学报. 2014(02)
硕士论文
[1]两株海洋真菌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 尚卓.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2]荧光假单胞杆菌防治桉树焦枯病研究[D]. 刘超洋.中南林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284633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uell.)、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托里桉(Eucalyptus torelliana)健康枝条与种子于2014年5月采自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如图2-1图 2-1 柠檬桉的枝条与果实2.1.2 供试细菌7种供试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革兰氏阳性);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革兰氏阳性);桉树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革兰氏阳性);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革兰氏阳性);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革兰氏阴性);黄瓜角斑病菌(Pseudomonas lachrymans,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革兰氏阴性)。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森林保护系病理实验室。2.1.3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薄层板本身显紫色,从而筛选出活性组分。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具有简单、快捷、直观的特点。内生真菌提取物中加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有机溶剂,超声震荡充分溶解,并点于同一块薄层硅胶板上,用氯仿:甲醇 15:1 展开,取出晾干后,在将 BHA 点于板上空白处。喷以 0.2 mg/mL 的 DPPH 无水乙醇溶液显色。105℃加热干燥 5 min 至斑点清晰,可见光下检视。通过抗氧化斑点的迁移率(即 Rf值)来初步评价样品中抗氧化化合物的数量和极性,根据抗氧化斑点的大小来初步评价化合物的活性和含量。Rf值计算公式同 2.2.3.7。3 结果与分析3.1 抗青枯病桉树品种的筛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视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J]. 李超. 桉树科技. 2015(04)
[2]甾体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J]. 王鸿,周峰,吴祺豪,陈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5(05)
[3]桉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 陈德引. 现代园艺. 2015(07)
[4]桉树褐斑病和炭疽病病原鉴定与病害分析[J]. 张国辉,宋盛英,刘德波,范成明,胡赞民. 中国植保导刊. 2014(12)
[5]桉树青枯病的研究进展[J]. 黄成林,聂珍臻,贺彬. 黑龙江科学. 2014(11)
[6]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徐智,吴德玲,张伟,马凤爱. 广东化工. 2014(17)
[7]几种生化制剂诱导桉树对青枯病的抗性研究[J]. 李波,孙思,伍慧雄,王军.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4(03)
[8]中国桉树真菌病原汇录:2006—2013[J].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14(01)
[9]一株真菌所产环缩酚酸肽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J]. 张明娥,熊智强,刘巧霞,杨迎迎,王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10]3种药剂对桉树紫斑病林间防效试验[J]. 田艳,陈桂芳,杨远亮,赵德祥. 农学学报. 2014(02)
硕士论文
[1]两株海洋真菌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 尚卓.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2]荧光假单胞杆菌防治桉树焦枯病研究[D]. 刘超洋.中南林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284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8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