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21:24
  【目的】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树种间地位指数转换方程,建立混交林中不同树种地位指数混合效应模型,为多树种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塞罕坝机械林场83块华北落叶松与白桦针阔混交林标准地(30 m×30 m)调查数据,首先基于6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基础地位指数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与评价不同树种基础模型,确定构建各树种地位指数混合效应模型的基础模型;然后通过几何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不同树种间地位指数转换方程。【结果】在6个候选地位指数基础模型中,确定Richards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别为华北落叶松与白桦最优的基础模型,并构建了包含随机效应参数的混合效应地位指数预测模型。当随机效应参数分别作用于渐近线参数和形状参数时,华北落叶松与白桦非线性混合效应地位指数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在构建的华北落叶松与白桦地位指数转换方程中,不同树种间转换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8和0.91,表明不同树种地位指数转换方程预测精度较高。【结论】在混交林中利用混合效应理论建立单树种非线性混合效应地位指数模型,并进一步构建不同树种地位指数转换方程,为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生产潜力预测提供科学...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4(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研究


不同树种地位指数模型残差

残差分布,地位指数,预测残差,方程


利用几何线性回归算法构建的华北落叶松与白桦地位指数转换方程参数及评价指标如表5所示,基于白桦地位指数预测华北落叶松地位指数转换方程决定系数为0.88,基于华北落叶松地位指数预测白桦地位指数转换方程决定系数0.91,不同树种转换预测方程的残差分布(图2)不存在异方差现象,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东部樟子松幼林生长与立地因子关系研究[J]. 沈海龙,崔晓坤,孙海龙,赵德海.  森林工程. 2020(03)
[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及立地形的比较研究[J]. 沈剑波,雷相东,雷渊才,李玉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6)
[3]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树高曲线的混合效应模型[J]. 段光爽,李学东,冯岩,符利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4]伏牛山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J]. 祝维,张西,贾黎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12)
[5]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及EBLUP预测杉木树高生长过程[J]. 王明初,孙玉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05)
[6]基于混合效应的人工落叶松树冠轮廓模型[J]. 高慧淋,董利虎,李凤日.  林业科学. 2017(03)
[7]塞罕坝主要立地类型针阔混交林树高曲线构建[J]. 王冬至,张冬燕,王方,张志东,黄选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10)
[8]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J]. 王冬至,张冬燕,张志东,黄选瑞.  林业科学. 2016(01)
[9]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模型[J]. 王冬至,张冬燕,蒋凤玲,柏叶,张志东,黄选瑞.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1)
[10]思茅松天然林林分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构建[J]. 欧光龙,胥辉,王俊峰,肖义发,陈科屹,郑海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3)



本文编号:3295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95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