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陈山红心杉人工林生物量和养分的积累与分配

发布时间:2021-07-22 12:03
  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在人工林生产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红心杉是江西特产的优良杉木变异类型之一,红心率高,材质优良,是上等的装饰和建筑用材。红心杉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红心杉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江西省安福县陈山林场26年生红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地调查和室内养分分析等方法,对陈山红心杉的生物量、养分的积累与分配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了红心杉心材与边材养分的差异。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林分各层生物量分布情况为:乔木层>红心杉凋落物层>其它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布为:树干边材>树干心材>树根>树皮>树枝>树叶。不同径级立木生物量呈正态分布,16-18 cm径级生物量达到最大,占所有径级立木的19.6%。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别为2.54 t/hm2和1.89t/hm2。26年生红心杉人工林生物量总量为171.58t/hm2。(2)大量元素含量:①乔木...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陈山红心杉人工林生物量和养分的积累与分配


图2.1研究地位置示意图??Fig.?2.1?A?sketch?for?position?of?study?sites??

技术路线图,凋落物,植物,数据处理与分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陈山红心杉人工林生物量和养分的积累与分配??2.2.5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室内实验与室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野外进行植物与土壤样品采集,室??内实验进行植物与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2.2.6技术路线图??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图见图2.2。其中活地被物是指灌木和草本;死地被??物是指红心杉凋落物和其它凋落物。??

人工林,生物量,木层,林业科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陈山红心杉人工林生物量和养分的积累与分配??木层生物量占据整个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92.38%,达到158.49?t/hm2,灌木层占??1.48%,草本层占丨.10%,凋落物层占5.04%,其中红心杉阔落物占3.53%,其它??凋落物占1.52%?(图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喻林华,方晰,项文化,石俊,刘兆丹,李雷达.  林业科学. 2016(10)
[2]不同林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植物、凋落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 姜沛沛,曹扬,陈云明,王芳.  生态学报. 2016(19)
[3]人工调控措施下马尾松凋落叶化学质量变化及与分解速率的关系[J]. 陆晓辉,丁贵杰,陆德辉.  生态学报. 2017(07)
[4]江西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模型构建[J]. 曾伟,江斌,余林,肖复明,徐海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特征[J]. 纪文婧,程小琴,韩海荣,康峰峰,杨杰,朱江,赵敬,白英辰,马俊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2)
[6]福寿林场杉木林土壤微量元素的储量研究[J]. 曹小玉,李际平,胡园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1)
[7]福建将乐县杉木生物量及分配研究[J]. 吴炜.  福建林业. 2015(05)
[8]湖南会同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曹娟,闫文德,项文化,谌小勇,雷丕锋.  林业科学. 2015(07)
[9]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碳储量分布——以福建将乐县杉木人工林为例[J]. 涂宏涛,孙玉军,刘素真,董云飞,方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7)
[10]桂西北喀斯特森林植物-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曾昭霞,王克林,刘孝利,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张浩,杜虎.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7)

博士论文
[1]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养分内循环与周转利用效率的研究[D]. 周丽丽.福建农林大学 2014
[2]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的定位研究[D]. 杨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湘西南石漠化灌丛生物量及养分循环[D]. 李艳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2]山西吉县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与分布研究[D]. 张晓娟.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樟树人工林生物量和养分积累与分布[D]. 姚迎九.中南林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297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97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6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