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南亚热带过熟马尾松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23 06:24
  虽然学者们对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也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但对过熟林的相关研究尚少,尤其缺乏对人工过熟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比较研究,亟待深入探讨。本研究以60年生的过熟马尾松人工纯林和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对象,利用野外调查、生化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了过熟马尾松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特征,验证了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老龄林具有高碳固持能力的科学假说,主要结果如下:(1)过熟马尾松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群落生物量分别是584.17 t/hm2和655.34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分别是569.09 t/hm2、4.26 t/hm2、3.02 t/hm2、7.80 t/hm2和645.56 t/hm2、1.88 t/hm2、0.98 t/hm2、6.92 t/hm2;混交林的群落总生物量和乔木层生物量高于纯林,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均低于纯林,且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极显著高于混交林(p<0.01)。(2)过熟马尾松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亚热带过熟马尾松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特征


纯林和混交林保留木单株器官生物量分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尾松种植技术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实践[J]. 罗智泉.  种子科技. 2018(08)
[2]广西马尾松林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J]. 黄小荣.  生物多样性. 2018(07)
[3]中国人工林经营发展战略与对策:从追求木材产量的单一目标经营转向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多目标经营[J]. 刘世荣,杨予静,王晖.  生态学报. 2018(01)
[4]多元线性回归与神经网络模型在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中的应用[J]. 徐辉,潘萍,宁金魁,臧颢,欧阳勋志,向云西,吴自荣,国瑞,桂亚可,杨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1)
[5]喀斯特地区3种针叶林林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J]. 刘之洲,宁晨,闫文德,倪晓薇,陈毅,宁晓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10)
[6]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J]. 张利丽,王志超,陈少雄,竹万宽,杜阿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7]28a生马尾松、马褂木混交林生长特性分析[J]. 林钟洪.  福建林业. 2017(02)
[8]利用结构方程解析杉木林生产力与环境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关系[J]. 黄兴召,许崇华,徐俊,陶晓,徐小牛.  生态学报. 2017(07)
[9]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的生物量及碳储量[J]. 陈模芳,丁贵杰,翟帅帅,高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07)
[10]关于我国人工混交林问题[J]. 盛炜彤.  林业科技通讯. 2016(05)

博士论文
[1]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碳储量定量估测[D]. 付尧.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初期效果分析研究[D]. 王霞.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香格里拉县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D]. 岳彩荣.北京林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马尾松木荷不同比例混交林碳密度研究[D]. 赖国桢.江西农业大学 2017
[2]南亚热带五种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研究[D]. 熊江波.广西大学 2015
[3]内蒙古大兴安岭天然樟子松群落结构特征与碳储量研究[D]. 任丽娟.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4]山地森林/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碳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D]. 房建佳.四川农业大学 2011
[5]间伐和套种阔叶树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及地力的影响[D]. 孙冬婧.广西大学 2011
[6]黄土区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分布研究[D]. 尹娜.北京林业大学 2008
[7]不同经营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D]. 张国庆.四川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8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98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