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扩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6 11:35
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已成为近年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常绿阔叶林和竹阔混交林内甜槠、青冈、枳椇以及青榨槭4树种主要叶结构型性状的调查与测定,分析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竹扩张不会显著改变乔木层4树种总体叶结构型性状特征。(2)不同生活型阔叶树种对毛竹扩张的响应策略不同。受毛竹扩张影响,常绿阔叶树种叶组织密度(LTD,leaf tissue density)显著减小;落叶阔叶树种叶宽(LW,leaf width)显著减小,叶形态指数(LMI,leaf morphology index)则显著增大。(3)毛竹扩张会使乔木层4树种间部分叶结构型性状差异特征发生改变,竹阔混交林中乔木层4树种间LMI、LTD、比叶面积(SLA,specific leaf area)及叶干物质含量(LDMC,leaf dry matter content)的差异特征不同于常绿阔叶林;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后,甜槠叶长(LL,leaf length)、LW及叶面积(LA,leaf area)显著增大;青冈LMI显著增大,LDMC和LTD显著减小;枳椇...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图
2.1 林木主要叶结构型性状指标的筛选为了更好地揭示各树种叶结构型性状的内在规律,对所测定的LL、LW、LA、SLA、LT、LFW、LDW、LDMC、LTD、LRWC以及LMI等11个叶结构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第1排序轴)解释了51.52%的变异,第2主成分(第2排序轴)解释了21.31%的变异,累计解释量为72.83%。由此可见,前两个主成分能较好地反映对树种影响较大的叶结构型性状,且其影响大小主要由第一主成分决定。其中与第一主成分相关最密切的叶结构型性状指标主要为LL、LW、LA、SLA、LTD、LMI及LDMC,且LL、LW、LA和SLA均与第一主成分轴呈正相关,LTD、LMI和LDMC则均与第一主成分轴呈负相关,其相关性大小依次为:LW>LA> LL> LDMC >LTD >SLA >LMI(图2)。因此,本研究确定选取LL、LW、LA、SLA、LTD、LMI和LDMC 共7个指标作为主要叶结构型性状,用于分析毛竹扩张对林木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
以阔叶林中的甜槠、青冈、青榨槭、枳椇4主要树种的各叶结构型性状均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林木的LL、LW、LA、LTD、LMI、LDMC及SLA均值在常绿阔叶林与竹阔混交林之间虽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明显(P>0.05)(图3),说明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林木总体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不明显。2.3 毛竹扩张对不同生活型阔叶树种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强对杉木幼苗形态特征和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的影响[J]. 刘青青,马祥庆,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刘博. 生态学报. 2019(12)
[2]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特征[J]. 芦伟,余建平,任海保,米湘成,陈建华,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2018(09)
[3]竹子扩张对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两竹种的叠加效应[J]. 杨清培,郭英荣,兰文军,宋庆妮,杨光耀.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4]毛竹林扩展过程中主要群落结构指标的变化特征[J]. 刘希珍,范少辉,刘广路,彭超. 生态学杂志. 2016(12)
[5]粤东89种常见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特征[J]. 陈文,王桔红,马瑞君,齐威,刘坤,张丽娜,陈学林. 生态学杂志. 2016(08)
[6]毛竹扩张对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J]. 欧阳明,杨清培,陈昕,杨光耀,施建敏,方向民. 生物多样性. 2016(06)
[7]浙东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J]. 许洺山,黄海侠,史青茹,杨晓东,周刘丽,赵延涛,张晴晴,阎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9)
[8]毛竹向阔叶林扩展过程中的叶功能性状研究[J]. 刘希珍,封焕英,蔡春菊,范少辉,刘广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8)
[9]宁夏中部干旱带主要植物叶性状变异特征研究[J]. 陈林,杨新国,宋乃平,杨明秀,肖绪培,王兴. 草业学报. 2014(01)
[10]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素矿化及有效性的影响[J]. 宋庆妮,杨清培,刘骏,余定坤,方楷,徐佩,何宇娟.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2)
博士论文
[1]岷江冷杉林群落几种树苗对光强的响应与适应[D]. 林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6
本文编号:3345597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图
2.1 林木主要叶结构型性状指标的筛选为了更好地揭示各树种叶结构型性状的内在规律,对所测定的LL、LW、LA、SLA、LT、LFW、LDW、LDMC、LTD、LRWC以及LMI等11个叶结构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第1排序轴)解释了51.52%的变异,第2主成分(第2排序轴)解释了21.31%的变异,累计解释量为72.83%。由此可见,前两个主成分能较好地反映对树种影响较大的叶结构型性状,且其影响大小主要由第一主成分决定。其中与第一主成分相关最密切的叶结构型性状指标主要为LL、LW、LA、SLA、LTD、LMI及LDMC,且LL、LW、LA和SLA均与第一主成分轴呈正相关,LTD、LMI和LDMC则均与第一主成分轴呈负相关,其相关性大小依次为:LW>LA> LL> LDMC >LTD >SLA >LMI(图2)。因此,本研究确定选取LL、LW、LA、SLA、LTD、LMI和LDMC 共7个指标作为主要叶结构型性状,用于分析毛竹扩张对林木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
以阔叶林中的甜槠、青冈、青榨槭、枳椇4主要树种的各叶结构型性状均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林木的LL、LW、LA、LTD、LMI、LDMC及SLA均值在常绿阔叶林与竹阔混交林之间虽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明显(P>0.05)(图3),说明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林木总体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不明显。2.3 毛竹扩张对不同生活型阔叶树种叶结构型性状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强对杉木幼苗形态特征和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的影响[J]. 刘青青,马祥庆,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刘博. 生态学报. 2019(12)
[2]古田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特征[J]. 芦伟,余建平,任海保,米湘成,陈建华,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2018(09)
[3]竹子扩张对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两竹种的叠加效应[J]. 杨清培,郭英荣,兰文军,宋庆妮,杨光耀.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0)
[4]毛竹林扩展过程中主要群落结构指标的变化特征[J]. 刘希珍,范少辉,刘广路,彭超. 生态学杂志. 2016(12)
[5]粤东89种常见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特征[J]. 陈文,王桔红,马瑞君,齐威,刘坤,张丽娜,陈学林. 生态学杂志. 2016(08)
[6]毛竹扩张对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J]. 欧阳明,杨清培,陈昕,杨光耀,施建敏,方向民. 生物多样性. 2016(06)
[7]浙东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J]. 许洺山,黄海侠,史青茹,杨晓东,周刘丽,赵延涛,张晴晴,阎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9)
[8]毛竹向阔叶林扩展过程中的叶功能性状研究[J]. 刘希珍,封焕英,蔡春菊,范少辉,刘广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8)
[9]宁夏中部干旱带主要植物叶性状变异特征研究[J]. 陈林,杨新国,宋乃平,杨明秀,肖绪培,王兴. 草业学报. 2014(01)
[10]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素矿化及有效性的影响[J]. 宋庆妮,杨清培,刘骏,余定坤,方楷,徐佩,何宇娟.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2)
博士论文
[1]岷江冷杉林群落几种树苗对光强的响应与适应[D]. 林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6
本文编号:3345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4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