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主定位机制

发布时间:2021-08-18 11:56
  寄生蜂在与寄主的协同进化中,形成了搜寻、发现和攻击寄主害虫的独特机制,其中化学信息物质行使着重要的功能。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sp.(Hymenoptera:Bethylidae)是林业重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专性寄生性天敌,对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如果能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主定位机制,将为更好的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但关于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主定位和嗅觉感受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文以松褐天牛肿腿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触角感器观察的基础上,对其寄主定位的信息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在构建触角转录组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味结合蛋白(SspOBPs)在其嗅觉感受中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松褐天牛肿腿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松褐天牛肿腿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11节鞭节组成。雌雄虫触角上共鉴定出7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Tr.1,Tr.2,and Tr.3)、锥形感器(Ba.1,Ba.2,and Ba.3)、栓锥形感器(St.1 and St.2)、板形感器(Pl)...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松褐天牛的危害及防治现状
    1.2 松褐天牛肿腿蜂概述
    1.3 信息化学物质在寄生蜂寄主定位中的作用
    1.4 昆虫的嗅觉感器
    1.5 昆虫的嗅觉感受机制
    1.6 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
        1.6.1 气味结合蛋白的特征
        1.6.2 气味结合蛋白与配体的结合释放机制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松褐天牛肿腿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触角一般形态
        2.2.2 触角感器的形态
    2.3 讨论
第三章 松褐天牛肿腿蜂寄主定位的信息化学物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顶空吸附挥发物
        3.1.3 GC-EAD测试
        3.1.4 H型嗅觉仪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GC-EAD反应
        3.2.2 H型嗅觉仪行为反应
    3.3 讨论
第四章 松褐天牛肿腿蜂触角转录组及SspOBPs时空表达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触角转录组的构建
        4.1.3 序列及进化树分析
        4.1.4 SspOBPs的时空表达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触角转录组基本信息
        4.2.2 Unigenes的NR注释
        4.2.3 Unigenes的GO分析
        4.2.4 Unigenes的COG分析
        4.2.5 嗅觉基因的鉴定
        4.2.6 SspOBPs的进化树分析
        4.2.7 SspOBPs的时空表达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松褐天牛肿腿蜂气味结合蛋白结合特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松褐天牛肿腿蜂SspOBPs基因的克隆
        5.1.3 松褐天牛肿腿蜂SspOBP7的表达与纯化
        5.1.4 荧光竞争结合试验
    5.2 结果与分析
        5.2.1 SspOBPs的RT-PCR扩增
        5.2.2 SspOBP7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5.2.3 SspOBP7的结合特性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松褐天牛肿腿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6.1.2 松褐天牛肿腿蜂寄主定位的信息化学物质
        6.1.3 松褐天牛肿腿蜂触角转录组及其SspOBPs的时空表达
        6.1.4 松褐天牛肿腿蜂SspOBP7的结合特性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桔小实蝇本地寄生蜂长尾全裂茧蜂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范一霖,郑苑,章玉苹,钟娟,李敦松.  环境昆虫学报. 2013(05)
[2]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低龄幼虫控制作用的研究[J]. 杨远亮,杨忠岐,王小艺,喻锦秀,颜学武.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3)
[3]中红侧沟茧蜂触角超微结构[J]. 李科明,张永军,吴孔明,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7)
[4]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松褐天牛三龄幼虫的功能反应[J]. 张彦龙,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吴成进,马生福,陆之贵.  昆虫学报. 2012(04)
[5]花绒寄甲产卵行为和产卵量及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J]. 王亚红,来燕学,岑定浩,王菊英,杨忠岐.  环境昆虫学报. 2011(04)
[6]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及其组分分析[J]. 温艳菊,李继泉,韩永峰,郭子良,王宇,金幼菊.  昆虫学报. 2010(11)
[7]昆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J]. 那杰,于维熙,李玉萍,董鑫,焦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8]寄生蜂寻找隐蔽性寄主害虫的行为机制[J]. 王小艺,杨忠岐.  生态学报. 2008(03)
[9]松褐天牛的天敌及其对寄主的控制能力研究[J]. 张翌楠,杨忠岐.  植物保护. 2006(02)
[10]野蚕黑卵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J]. 高其康,胡萃.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3(04)

硕士论文
[1]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保藏及其寄生蜂气味学习的研究[D]. 张金钰.安徽大学 2014
[2]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位、识别行为及化学机制的初步研究[D]. 王树香.河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9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49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