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Microbacterium testaceum对油茶、湿地松、臭椿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6 15:29
  随着农林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化肥、农药等被用于农林业生产,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使土壤严重退化,进而影响林木生长,因此,研制肥效好且无污染的微生物肥料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微生物肥料的基质和菌剂均来自于自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其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本文通过研究细菌肥料对油茶、湿地松和臭椿的林木生长状况、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揭示了细菌肥料对林木生长及土壤改良方面的作用机理,为微生物肥料在油茶、湿地松及臭椿上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细菌肥料对一年生和三年生油茶生长发育和土壤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细菌肥料显著提高了油茶株高和地径的增长,促进其生长。细菌肥料显著提高了油茶叶片K、P、Ca、Mg、Cu和Fe含量,其中,三年生油茶细菌肥料处理叶片Ca、Mg、Cu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的1.57、1.90和1.88倍,同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也显著提高,其中,细菌肥料处理一年生油茶叶片其含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的2.19、1.89和2.11倍。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Microbacterium testaceum对油茶、湿地松、臭椿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油茶幼苗地径相对增长量Figure3-1GrounddiameterrelativegrowthofCamelliaoleiferaofdifferenttreatments

Microbacterium testaceum对油茶、湿地松、臭椿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油茶幼苗株高相对增长量Figure3-2HeightrelativegrowthofCamelliaoleiferaofdifferenttreatments

Microbacterium testaceum对油茶、湿地松、臭椿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配方施肥对凤庆红花油茶幼林林分土壤的影响[J]. 李甜江,胡志芳,戴益源,唐恒,杨延峰.  西部林业科学. 2018(01)
[2]肠杆菌FYP1101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促生效应[J]. 许芳芳,袁立敏,邵玉芳,范国花,周心爱,郑文玲,李冬梅,冯福应.  微生物学通报. 2018(01)
[3]施加解磷菌剂对油茶根际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李正昀,王舒,张扬,张林平,李冬.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1)
[4]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的思考[J]. 周贵臣.  农业与技术. 2017(24)
[5]生物菌水溶肥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宋以玲,于建,肖承泽,陈士更,李玉环,苏秀荣,丁方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7(11)
[6]关于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 张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06)
[7]微生物菌肥机械化撒施技术在盐碱地改良中的试验[J]. 冯磊,孙岩,刘志良,郭玉林,邢硕.  南方农机. 2017(21)
[8]菌肥及腐熟秸秆还田对盐碱地燕麦土壤特性的影响[J]. 卢培娜,刘景辉,张丰屹.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5)
[9]菌肥对盐碱地土壤特性及燕麦根系分泌物的影响[J]. 卢培娜,刘景辉,赵宝平,李立军,雷雪峰,张丰屹.  作物杂志. 2017(05)
[10]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及展望[J]. 张翼夫,李问盈,胡红,陈婉芝,王宪良.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8)

博士论文
[1]微生物肥料在松嫩平原盐碱地造林中的应用研究[D]. 宋玉珍.东北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陕西渭北农田土壤盐碱化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樊会敏.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
[2]寒亭区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D]. 曹洁.山东农业大学 2015
[3]生物菌剂配合DS改良剂施用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研究[D]. 聂督.山西农业大学 2014
[4]菌肥不同配比对油茶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杨芳芳.福建农林大学 2013
[5]微生物肥料改良大庆盐碱地作用及效果研究[D]. 田晓亮.东北林业大学 2010
[6]生物有机肥料在林业育苗中的促长作用机理研究[D]. 周北羽.东北林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64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64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