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桉三个地区优良种源/家系选择
发布时间:2021-08-27 17:32
通过对江西南康、广东连山和云南景谷三个试验点的4年生巨桉种源/家系开展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调查,从中选择优良种源/家系,试验结果分析如下。方差分析结果:江西南康地区,胸径在种源和家系间差异不显著,冠幅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广东连山地区和云南景谷地区,各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差异均显著。种源/家系的多重比较结果:各试验地中巨桉种源/家系在生长量指标 (树高、胸径和冠幅)中表现较为接近,但是在形质指标上(干形和分枝)表现相差较大。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江西南康地区,冠幅表型变异系数最高,达到58.54%,其余几项性状在22.51~%-34.36%之间;冠幅遗传变异系数最高,达到54.13%,最低为干形14.02%;冠幅遗传力最高,为0.62,胸径、树高、干形和分枝遗传力分别为:0.24、0.44、0.61和0.57。广东连山地区,冠幅表型变异系数最高,为45.8%,分枝最小,为15.26%;冠幅遗传变异系数最高,为42.96%,分枝最小,为14.70%;树高遗传力最大,达0.91,其余各性状遗传力在0.56~0.76之间波动。云南景谷地区,冠幅表型变异系数最高,达到39.93%,树高最低,为25.2...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桉树引种的研究进展
1.1.3 种源/家系研究概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 研究目标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2.4 技术路线
2 巨桉各试验地种源/家系试验结果分析
2.1 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各试验地的结果与分析
2.3.1 江西赣州南康试验地
2.3.2 广东连山试验地
2.3.3 云南景谷试验地
2.4 本章小结
3 巨桉三个试验地试验结果综合对比分析
3.1 种源/家系间的多重比较结果对比
3.2 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结果对比
3.3 三个试验地试验林家系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3.4 三个试验地优良种源/家系之间的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赣州市湿加松引种栽培调查[J]. 郭赋英,曾洪流,楼浙辉. 南方林业科学. 2015(01)
[2]尾巨桉杂种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J]. 李昌荣,吴兵,陈东林,唐庆兰,张照远,吴晓东,兰俊. 西部林业科学. 2014(04)
[3]认识桉树[J]. 项东云. 广西林业. 2014(04)
[4]柠檬桉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刘均利,郭洪英,杨晓蓉,陈炙,刘海鹰. 桉树科技. 2013(04)
[5]观赏性桉树扦插育苗技术初步研究[J]. 胡宇萍,李阳,王晓婧,吴沛,王维斌,莫晓勇. 桉树科技. 2013(04)
[6]桉树的分布及生态评价与结论[J]. 王楚彪,卢万鸿,林彦,罗建中. 桉树科技. 2013(04)
[7]桉树对矿山环境的改善[J]. 时彧,罗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2)
[8]基于GIS赣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 王雪军,付晓,孙玉军,黄国胜,张煜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9]正确认识桉树及其产业,充分发挥桉树产业联盟的重要作用——在“2013年中国桉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张志达. 桉树科技. 2013(04)
[10]桉树中5种化学成分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夏虹,黄新会,何勇,于福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3(03)
博士论文
[1]N+注入尾叶桉、巨桉及其杂种诱变育种研究[D]. 李光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2]尾叶桉种内种间交配遗传分析及F1选择研究[D]. 陆钊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3]巨桉引种栽培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志辉.中南林学院 2001
硕士论文
[1]巨桉抗寒相关基因EgrCT和EgrDREB2A的胁迫响应表达分析[D]. 魏晓玲.浙江农林大学 2014
[2]巨桉ZFP家族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及EgrZFP1的调控因子筛选[D]. 王帅.浙江农林大学 2013
[3]基于多性状的水曲柳优良家系选育技术研究[D]. 郭睿达.东北林业大学 2013
[4]巨桉低温胁迫SSH EST文库构建及CBF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D]. 王京京.浙江农林大学 2012
[5]柚木种源/家系多性状选育研究[D]. 赖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6]尾巨桉中大径材优良无性系选择与栽培措施影响研究[D]. 李昌荣.广西大学 2007
[7]尾巨桉大径材培育——密度技术研究[D]. 黄黎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8]秃杉种源家系变异及选择研究[D]. 楼浙辉.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6789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桉树引种的研究进展
1.1.3 种源/家系研究概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 研究目标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2.4 技术路线
2 巨桉各试验地种源/家系试验结果分析
2.1 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各试验地的结果与分析
2.3.1 江西赣州南康试验地
2.3.2 广东连山试验地
2.3.3 云南景谷试验地
2.4 本章小结
3 巨桉三个试验地试验结果综合对比分析
3.1 种源/家系间的多重比较结果对比
3.2 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结果对比
3.3 三个试验地试验林家系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3.4 三个试验地优良种源/家系之间的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赣州市湿加松引种栽培调查[J]. 郭赋英,曾洪流,楼浙辉. 南方林业科学. 2015(01)
[2]尾巨桉杂种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J]. 李昌荣,吴兵,陈东林,唐庆兰,张照远,吴晓东,兰俊. 西部林业科学. 2014(04)
[3]认识桉树[J]. 项东云. 广西林业. 2014(04)
[4]柠檬桉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刘均利,郭洪英,杨晓蓉,陈炙,刘海鹰. 桉树科技. 2013(04)
[5]观赏性桉树扦插育苗技术初步研究[J]. 胡宇萍,李阳,王晓婧,吴沛,王维斌,莫晓勇. 桉树科技. 2013(04)
[6]桉树的分布及生态评价与结论[J]. 王楚彪,卢万鸿,林彦,罗建中. 桉树科技. 2013(04)
[7]桉树对矿山环境的改善[J]. 时彧,罗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2)
[8]基于GIS赣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 王雪军,付晓,孙玉军,黄国胜,张煜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9]正确认识桉树及其产业,充分发挥桉树产业联盟的重要作用——在“2013年中国桉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张志达. 桉树科技. 2013(04)
[10]桉树中5种化学成分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夏虹,黄新会,何勇,于福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3(03)
博士论文
[1]N+注入尾叶桉、巨桉及其杂种诱变育种研究[D]. 李光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2]尾叶桉种内种间交配遗传分析及F1选择研究[D]. 陆钊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3]巨桉引种栽培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志辉.中南林学院 2001
硕士论文
[1]巨桉抗寒相关基因EgrCT和EgrDREB2A的胁迫响应表达分析[D]. 魏晓玲.浙江农林大学 2014
[2]巨桉ZFP家族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及EgrZFP1的调控因子筛选[D]. 王帅.浙江农林大学 2013
[3]基于多性状的水曲柳优良家系选育技术研究[D]. 郭睿达.东北林业大学 2013
[4]巨桉低温胁迫SSH EST文库构建及CBF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D]. 王京京.浙江农林大学 2012
[5]柚木种源/家系多性状选育研究[D]. 赖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6]尾巨桉中大径材优良无性系选择与栽培措施影响研究[D]. 李昌荣.广西大学 2007
[7]尾巨桉大径材培育——密度技术研究[D]. 黄黎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8]秃杉种源家系变异及选择研究[D]. 楼浙辉.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6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6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