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归因方法的延安市退耕还林生态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28 16:38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有“绿色水库”之称,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生态治理重点国家之一,黄土高原作为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长期以来,由于盲目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植被遭受大规模的破坏和损失。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使我国逐渐认识到生态建设的迫切性,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延安市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以来,生态环境和植被生长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生态政策的效果评价研究对科学制定和实施生态政策,提高其针对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利用植被指数及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空间平台分析了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和植被恢复状况的时空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各因子及两两相互作用下对植被恢复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以气象、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为控制变量,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1999-2015年生态政策对植被恢复效果贡献的空间差异,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99-2015年耕地大量减少,而林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林草地覆盖率提高了10.9%。从时间上来看,和...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行政区划示意图
第三章生态退耕实施前后延安市土地利用与植被恢复变化总体分析19(a)(b)图3-2土地利用转换(a)1999-2010年(b)2010-2015年Fig3-2landuseconversion(a)1999-2010年(b)2010-2015年注:12表示耕地-林地,13表示耕地-草地,22表示保有林地,33表示保有草地,0则表示其他土地利用转换方式。3.4不同土地利用转换类型的植被指数提升差异对生态退耕前后两个年度的EVI栅格图进行空间叠加和地图代数运算,得到2010减去2000年和2016年减去2010年EVI的差值(图3-3),该值反映了植被指数的提升。从中可以看出,研究区退耕的绝大部分区域的EVI得到提升,2000年到2010年延安中部区域植被恢复状况明显,说明退耕还林(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植被恢复。而2010之后植被恢复速度放缓,反而是南部一些保有林地区域植被恢复效果更佳。这可能因为这些区域具有相对较好的水热条件,植被恢复的潜力大于北部地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a)(b)图3-3植被指数提升(a)2000-2010(b)2010-2016Fig3-3Vegetationindeximprovement(a)2000-2010(b)2010-2016利用植被指数数据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数据,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的植被指数提升值(表3-3)。根据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统计,耕地—草地、耕地—林地、保有林地及保有草地均能使植被指数提升。1999-2010年,对植被指数提升的作用大小依次是保有林地>耕地—林地>保有草地>耕地—草地,但差异较小;2010-2015年,作用大小依次为耕地—林地>保有草地>耕地—草地>保有林地,差异仍然较校从时间对比上来看,后期土地利用转化类型对植被指数提升的范围较小,大约为前期提升值的50%。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前期植被破坏严重,长势较差,经过十余年的生态政策实施以后,植被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高,且由于前期的新造林草地转化为后期的保有林草地,造成后期保有林草地的植被指数提升的平均值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生态政策效果具有递减规律。通过叠加分析可以看出延安市退耕还林(草)区域内,退耕前后植被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四种土地利用转换类型即退耕还林(草)、林地保育及草地保育等生态政策均能有效促进植被恢复,但具有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地区2001-2015年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J]. 孟晗,黄远程,史晓亮.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1)
[2]陕北和关中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J]. 马楠,徐玉霞,郭炳强,马凯,林巧风,许丁月.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0)
[3]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J]. 刘胜涛,牛香,王兵,宋庆丰,陶玉柱. 生态学报. 2018(16)
[4]比较视角下退耕还林补偿的农村经济福利效应——基于陕西省79个退耕还林县的实证研究[J]. 李国平,石涵予. 经济地理. 2017(07)
[5]生态政策对库布齐沙漠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赵敏敏,周立华,王思源.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6]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J]. 赵安周,张安兵,刘海新,刘焱序,王贺封,王冬利.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3)
[7]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8]黄土高原典型干旱区退耕还林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J]. 张玉东,谭红兵. 生态科学. 2017(01)
[9]基于NDVI的渭南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研究[J]. 沈关东,朱志梅,刘欢,张甜,和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2)
[10]近十年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与思考[J]. 安广峰. 经济纵横. 2016(11)
博士论文
[1]逻辑回归空间加权技术及其在矿产资源信息综合中的应用[D]. 张道军.中国地质大学 2015
[2]基于MODIS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植被动态监测[D]. 滑永春.北京林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自然地域分异的山东省区域发展格局演变与优化研究[D]. 张玉.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河北省生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 王迎春.燕山大学 2017
[3]甘肃省生态政策综合效果评价方法研究[D]. 曹盘龙.兰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68871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行政区划示意图
第三章生态退耕实施前后延安市土地利用与植被恢复变化总体分析19(a)(b)图3-2土地利用转换(a)1999-2010年(b)2010-2015年Fig3-2landuseconversion(a)1999-2010年(b)2010-2015年注:12表示耕地-林地,13表示耕地-草地,22表示保有林地,33表示保有草地,0则表示其他土地利用转换方式。3.4不同土地利用转换类型的植被指数提升差异对生态退耕前后两个年度的EVI栅格图进行空间叠加和地图代数运算,得到2010减去2000年和2016年减去2010年EVI的差值(图3-3),该值反映了植被指数的提升。从中可以看出,研究区退耕的绝大部分区域的EVI得到提升,2000年到2010年延安中部区域植被恢复状况明显,说明退耕还林(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植被恢复。而2010之后植被恢复速度放缓,反而是南部一些保有林地区域植被恢复效果更佳。这可能因为这些区域具有相对较好的水热条件,植被恢复的潜力大于北部地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a)(b)图3-3植被指数提升(a)2000-2010(b)2010-2016Fig3-3Vegetationindeximprovement(a)2000-2010(b)2010-2016利用植被指数数据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数据,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的植被指数提升值(表3-3)。根据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统计,耕地—草地、耕地—林地、保有林地及保有草地均能使植被指数提升。1999-2010年,对植被指数提升的作用大小依次是保有林地>耕地—林地>保有草地>耕地—草地,但差异较小;2010-2015年,作用大小依次为耕地—林地>保有草地>耕地—草地>保有林地,差异仍然较校从时间对比上来看,后期土地利用转化类型对植被指数提升的范围较小,大约为前期提升值的50%。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前期植被破坏严重,长势较差,经过十余年的生态政策实施以后,植被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高,且由于前期的新造林草地转化为后期的保有林草地,造成后期保有林草地的植被指数提升的平均值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生态政策效果具有递减规律。通过叠加分析可以看出延安市退耕还林(草)区域内,退耕前后植被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四种土地利用转换类型即退耕还林(草)、林地保育及草地保育等生态政策均能有效促进植被恢复,但具有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地区2001-2015年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J]. 孟晗,黄远程,史晓亮.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1)
[2]陕北和关中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J]. 马楠,徐玉霞,郭炳强,马凯,林巧风,许丁月.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0)
[3]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J]. 刘胜涛,牛香,王兵,宋庆丰,陶玉柱. 生态学报. 2018(16)
[4]比较视角下退耕还林补偿的农村经济福利效应——基于陕西省79个退耕还林县的实证研究[J]. 李国平,石涵予. 经济地理. 2017(07)
[5]生态政策对库布齐沙漠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赵敏敏,周立华,王思源.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6]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J]. 赵安周,张安兵,刘海新,刘焱序,王贺封,王冬利.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3)
[7]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8]黄土高原典型干旱区退耕还林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J]. 张玉东,谭红兵. 生态科学. 2017(01)
[9]基于NDVI的渭南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研究[J]. 沈关东,朱志梅,刘欢,张甜,和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2)
[10]近十年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与思考[J]. 安广峰. 经济纵横. 2016(11)
博士论文
[1]逻辑回归空间加权技术及其在矿产资源信息综合中的应用[D]. 张道军.中国地质大学 2015
[2]基于MODIS京津风沙源工程治理区植被动态监测[D]. 滑永春.北京林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自然地域分异的山东省区域发展格局演变与优化研究[D]. 张玉.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河北省生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 王迎春.燕山大学 2017
[3]甘肃省生态政策综合效果评价方法研究[D]. 曹盘龙.兰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68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6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