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果沙棘及其亲本种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01:40
自然杂交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植物进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植物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自然杂交通过强化生殖隔离或形成稳定的杂交带等维持和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已分化的物种再次接触后发生自然杂交而产生的杂交带,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基因型,是研究物种进化天然实验室。杂交带理论认为,稳定的杂交带是通过选择和扩散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的,即内源选择(endogenous selection)和外源选择(exogenous selection)的共同作用。对杂交带中亲本与杂交种生活史不同阶段生理生态适合度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揭示杂交带的维持机制提供证据。杂交种可以表现出其父母生理特征的独特组合,从而影响杂种后代的适合度以及杂交带的进化轨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和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 ssp.neurocarpa)是分布于不同海拔环境下的;两种沙棘属植物,在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交错分布的区域自然杂交产生了亲本与杂交种棱果沙棘(Hippophae goniocarpa)混合分布的自然杂交带,为了探究棱果沙棘自然杂交带的维持机制,...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杂交事件的类型(图片引自Allendorf,Leary,atal.2001)
图 1-2 杂种与生境的关系(图片引自 Emms, Arnold, at al. 1997)Fig.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brids and habitats (Image courtesy of Emms, Arnold, at al. 1997)活、叶片产量和无性系生长方面至少表现得和亲本一样好,张力带模型还假本物种在所有地点都具有相同的适应性,但他们发现 I.fulva 和 I.hexagon
呈暗褐色,具有明显的纵棱(图 2-1)。由表 2-1 可知,三种沙棘的种子大小有所差异,杂交后代棱果沙棘和肋果沙棘的种子长度和宽度都没有明显差异性,而与中国沙棘均有明显差异(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光合作用叶肉导度及主要限制因素研究进展[J]. 韩吉梅,张旺锋,熊栋梁,Jaume FLEXAS,张亚黎.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8)
[2]荒漠植物沙芥苗期对不同浓度NaCl的适应机制[J]. 岳利军,袁坤,李海伟,康建军,王锁民. 草业学报. 2016(01)
[3]不同温度下灰胡杨叶片气孔导度对光强响应的模型分析[J]. 王海珍,韩路,徐雅丽,牛建龙.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5)
[4]温度与降水协同作用对短花针茅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J]. 吕晓敏,王玉辉,周广胜,许振柱,陈军,谭丽萍,刘涛. 生态学报. 2015(03)
[5]二倍体杂交种棱果沙棘双向杂交起源及其母本主要来源于中国沙棘的分子证据[J]. 蒋严妃,严容,苏雪,陈纹,孙坤. 植物研究. 2014(01)
[6]不同温度下中国沙棘种子的萌发策略[J]. 孙坤,吕小旭,苏雪,王瑞雪,侯勤正.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7]温度胁迫对柱花草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速率的影响[J]. 莫亿伟,郭振飞,谢江辉. 草业学报. 2011(01)
[8]叶绿素含量测定的简化[J]. 舒展,张晓素,陈娟,陈根云,许大全.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04)
[9]三种高寒植物幼苗生物量分配及性状特征对光照和养分的响应[J]. 武高林,陈敏,杜国祯. 生态学报. 2010(01)
[10]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中国沙棘雌雄株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特征[J]. 高丽,杨劼,刘瑞香. 生态学报. 2009(11)
硕士论文
[1]海滨锦葵的耐热性研究[D]. 范舒月.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青藏高原东缘西藏沙棘、肋果沙棘遗传多样性[D]. 温江波.西北师范大学 2010
[3]棱果沙棘的同倍体杂交起源:来自叶绿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的证据[D]. 张辉.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1799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杂交事件的类型(图片引自Allendorf,Leary,atal.2001)
图 1-2 杂种与生境的关系(图片引自 Emms, Arnold, at al. 1997)Fig.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brids and habitats (Image courtesy of Emms, Arnold, at al. 1997)活、叶片产量和无性系生长方面至少表现得和亲本一样好,张力带模型还假本物种在所有地点都具有相同的适应性,但他们发现 I.fulva 和 I.hexagon
呈暗褐色,具有明显的纵棱(图 2-1)。由表 2-1 可知,三种沙棘的种子大小有所差异,杂交后代棱果沙棘和肋果沙棘的种子长度和宽度都没有明显差异性,而与中国沙棘均有明显差异(P<0.0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光合作用叶肉导度及主要限制因素研究进展[J]. 韩吉梅,张旺锋,熊栋梁,Jaume FLEXAS,张亚黎.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8)
[2]荒漠植物沙芥苗期对不同浓度NaCl的适应机制[J]. 岳利军,袁坤,李海伟,康建军,王锁民. 草业学报. 2016(01)
[3]不同温度下灰胡杨叶片气孔导度对光强响应的模型分析[J]. 王海珍,韩路,徐雅丽,牛建龙.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5)
[4]温度与降水协同作用对短花针茅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J]. 吕晓敏,王玉辉,周广胜,许振柱,陈军,谭丽萍,刘涛. 生态学报. 2015(03)
[5]二倍体杂交种棱果沙棘双向杂交起源及其母本主要来源于中国沙棘的分子证据[J]. 蒋严妃,严容,苏雪,陈纹,孙坤. 植物研究. 2014(01)
[6]不同温度下中国沙棘种子的萌发策略[J]. 孙坤,吕小旭,苏雪,王瑞雪,侯勤正.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7]温度胁迫对柱花草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速率的影响[J]. 莫亿伟,郭振飞,谢江辉. 草业学报. 2011(01)
[8]叶绿素含量测定的简化[J]. 舒展,张晓素,陈娟,陈根云,许大全.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04)
[9]三种高寒植物幼苗生物量分配及性状特征对光照和养分的响应[J]. 武高林,陈敏,杜国祯. 生态学报. 2010(01)
[10]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中国沙棘雌雄株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特征[J]. 高丽,杨劼,刘瑞香. 生态学报. 2009(11)
硕士论文
[1]海滨锦葵的耐热性研究[D]. 范舒月.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青藏高原东缘西藏沙棘、肋果沙棘遗传多样性[D]. 温江波.西北师范大学 2010
[3]棱果沙棘的同倍体杂交起源:来自叶绿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的证据[D]. 张辉.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71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7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