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油茶AM真菌多样性及其对有机磷吸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1 11:32
  本研究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探究了油茶不同品系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异;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不同有机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油茶生长、光合特性、根系构型、磷吸收和基质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AM提高油茶有机磷吸收的生理生化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为AM真菌在油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方面提供参考,为集约化油茶高产稳产中应用AM真菌解决低磷胁迫的现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油茶不同品系根际AM真菌群落多样性油茶不同品系根系AM真菌侵染率存在差异,侵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赣兴48(GX48)>长林4(CL4)>长林3(CL3)>长林53(CL53)>赣无84-8(GW84-8)。从油茶不同品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AM真菌1门,1纲,4目,10科,12属,其中,球囊霉属Glomus(41.05%)、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25.32%)、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21.28%)、...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油茶AM真菌多样性及其对有机磷吸收的影响


油茶样地生境图

侵染率,油茶,AM真菌,品系


油茶不同品系根际土壤 AM 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研究果与分析茶不同品系 AM 真菌侵染率图 2-2 可知,油茶不同品系根际 AM 真菌侵染率存在差异,其侵染类型以主。不同品系总侵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GX48>CL4>CL3>CL53>GWX48 的总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除 CL4),而品系 GW84-8 的总侵染其他品系,CL4、CL3、CL53 彼此间差异不显著。各品系间菌丝侵染率的侵染率基本一致,菌丝侵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GX48>CL3>CL4>C8,其中品系 GX48 的菌丝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品系 GW84-8 显著系,品系 CL4、CL3、CL53 彼此间差异不显著,尤其是 CL4(0.3320)和42)之间几乎无差异。各品系的泡囊侵染率极低(0.005-0.051),由高到低8>CL4>CL3>CL53>GW84-8,其中品系 CL4 和 CL53 泡囊侵染率显著系,品系 GW84-8 与 GX48 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系。在油茶根系中观测到的少,各品系重复间的方差不齐,没有代表性,因此不做分析。

曲线,油茶,品系,AM真菌


油茶 AM 真菌多样性及其对有机磷吸收的影响壤 AM 真菌的 Illumina Miseq 检测,发现并鉴定出不同的 OTUs 2538 个。检测到的OTUs 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 GX48>CL3>CL53>GW84-8>CL4。不同品系间 OTUs数量差异较大,不同品系特有 OTUs 数量较多,在 CL4 品系中共检测到 830 个 OTUs,特有 OTUs 237 个;在 GW84-8 品系中共检测到 931 个 OTUs,特有 OTUs 196 个;在GX48 品系中共检测到 1163 个 OTUs,特有 OTUs 259 个;在 CL3 品系中共检测到OTUs 1103 个,特有 OTUs 306 个;在 CL53 品系中共检测到 OTUs 1012 个,特有 OTUs201 个。其中各品系共有 OTUs 为 176 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丛枝菌根真菌延长百合切花观赏期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 李文彬,宁楚涵,韩东洋,郭绍霞.  菌物学报. 2019(01)
[2]紫背天葵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J]. 苏洋,刘璐冰,蔡欣哲,朱楚萌,梁京威,唐光大.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06)
[3]华南主要树木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J]. 赖文珍,王思佳,胡文涛,唐明,谢贤安.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6)
[4]我国4种土壤磷素淋溶流失特征[J]. 刘娟,包立,张乃明,张淑香.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5]中国丛枝菌根真菌分子多样性[J]. 王永明,范洁群,石兆勇.  微生物学通报. 2018(11)
[6]福建省自然分布的野鸦椿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分析[J]. 董怡然,张秀英,陈熙,张艳,郭惠珠,蔡邦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3)
[7]西南桦幼苗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与光合生理响应[J]. 邹慧,王春胜,曾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8(04)
[8]梵净山4种林型的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J]. 袁腾,陶光耀,江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3)
[9]亚精胺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生长的影响[J]. 吴亚胜,郭世荣,张杰,杜南山,孙锦.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3)
[10]丛枝菌根真菌和磷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与生理特征的影响[J]. 林子然,张英俊.  草业科学. 2018(01)

博士论文
[1]AM真菌与解磷细菌相互作用提高有机磷利用效率的机理[D]. 张林.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丛枝菌根真菌种间及与解磷细菌间的生物互作促进玉米磷吸收的机制[D]. 石宁.中国农业大学 2016
[3]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枳(Poncirus trifoliata L.Raf)磷吸收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 舒波.华中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AMF对常见经济植物资源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研究[D]. 徐亚男.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2]黄土高原狼牙刺丛枝菌根微生态的时空特征研究[D]. 冯欣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76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76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