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参与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基于云南省两贫困县的调研数据
发布时间:2021-09-04 16:51
农户是生态补偿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实施者,研究农户的主观生态认知对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对提升生态补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县和西畴县289份退耕还林政策户的调研数据为例,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结构方程模型,从表征农户生态认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生态补偿机制评价4个维度分析农户的退耕还林意愿与行为。结果表明:4个维度之间相互正向驱动,并正向影响退耕还林意愿,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32、0.341、0.389和0.184;退耕还林意愿正向影响退耕还林行为,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25。农户的生态认知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建议从农户的主观心理和生态补偿机制改善两方面继续提升农户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文章来源】: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理论分析框架
(1)感知行为控制。感知行为控制对退耕还林意愿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389,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较于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农户认为退耕还林政策响应越容易,其参与意愿就越强。从各观测变量的影响来看,国家政策必须执行对感知行为控制的贡献最大(标准化系数为0.709);其次是退耕还林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很重要(标准化系数为0.681),退耕还林公平性看法(标准化系数为0.662);最后是退耕还林补偿政策对我家庭生产、生活的影响的重要性(标准化系数为0.647)和对于现行的退耕还林补偿政策的总体看法(标准化系数为0.640)。农户只有感知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时,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中去,因此,在政策制定时,政府应注重退耕还林工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2)主观规范。主观规范对退耕还林意愿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341,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观规范对应的4个可观测变量z1、z2、z3和z4的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664、0.741、0.804和0.689,这表明农户的生态保护意愿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人、邻居、村民组织和政府的正向影响,其中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以及村干部的号召力对农户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农户对村干部的理解与信任、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区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意愿与行为悖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农户的调查研究[J]. 温宁,张红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4)
[2]资源异质性农户的退耕还林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云南省2个县退耕还林的调研数据[J]. 庞洁,楚宗岭,靳乐山. 农村经济. 2020(01)
[3]生态认知对流域居民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大汶河的调查数据[J]. 张化楠,葛颜祥,接玉梅,郑云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9)
[4]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J]. 史恒通,王铮钰,阎亮. 中国土地科学. 2019(03)
[5]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补偿校准——以马尾松林为例[J]. 吴强,PENG Yuanying,马恒运,张合平,刘奕汝. 生态学报. 2019(01)
[6]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北衡水为例[J]. 谢花林,程玲娟. 自然资源学报. 2017(12)
[7]生态补偿、心理因素与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研究——以秦巴生态功能区为例[J]. 张文彬,李国平. 资源科学. 2017(05)
[8]生计资本对农户再参与退耕还林意愿的影响——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J]. 徐建英,孔明,刘新新,王清. 生态学报. 2017(18)
[9]农户新能源技术应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王火根,李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02)
[10]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农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例[J]. 何可,张俊飚,张露,吴雪莲. 管理世界. 2015(05)
本文编号:3383641
【文章来源】: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理论分析框架
(1)感知行为控制。感知行为控制对退耕还林意愿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389,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较于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农户认为退耕还林政策响应越容易,其参与意愿就越强。从各观测变量的影响来看,国家政策必须执行对感知行为控制的贡献最大(标准化系数为0.709);其次是退耕还林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很重要(标准化系数为0.681),退耕还林公平性看法(标准化系数为0.662);最后是退耕还林补偿政策对我家庭生产、生活的影响的重要性(标准化系数为0.647)和对于现行的退耕还林补偿政策的总体看法(标准化系数为0.640)。农户只有感知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时,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中去,因此,在政策制定时,政府应注重退耕还林工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2)主观规范。主观规范对退耕还林意愿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341,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观规范对应的4个可观测变量z1、z2、z3和z4的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664、0.741、0.804和0.689,这表明农户的生态保护意愿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人、邻居、村民组织和政府的正向影响,其中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以及村干部的号召力对农户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农户对村干部的理解与信任、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区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意愿与行为悖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农户的调查研究[J]. 温宁,张红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4)
[2]资源异质性农户的退耕还林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云南省2个县退耕还林的调研数据[J]. 庞洁,楚宗岭,靳乐山. 农村经济. 2020(01)
[3]生态认知对流域居民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大汶河的调查数据[J]. 张化楠,葛颜祥,接玉梅,郑云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9)
[4]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J]. 史恒通,王铮钰,阎亮. 中国土地科学. 2019(03)
[5]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补偿校准——以马尾松林为例[J]. 吴强,PENG Yuanying,马恒运,张合平,刘奕汝. 生态学报. 2019(01)
[6]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北衡水为例[J]. 谢花林,程玲娟. 自然资源学报. 2017(12)
[7]生态补偿、心理因素与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研究——以秦巴生态功能区为例[J]. 张文彬,李国平. 资源科学. 2017(05)
[8]生计资本对农户再参与退耕还林意愿的影响——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J]. 徐建英,孔明,刘新新,王清. 生态学报. 2017(18)
[9]农户新能源技术应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王火根,李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02)
[10]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农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例[J]. 何可,张俊飚,张露,吴雪莲. 管理世界. 2015(05)
本文编号:3383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8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