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锐齿槲栎林短期动态变化
发布时间:2021-09-12 16:42
为进一步了解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群的动态变化,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1 hm2(100 m×100 m)的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样地为长期定点监测对象,对2009和2014年2次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主要物种的补员和死亡状况,研究群落的更新特点。结果表明,(1)本样地内主要物种的年均补员率为2.64%,年均死亡率为4.56%,样地中补员个体数最多的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nsis),占24.76%。(2)锐齿槲栎数量最多,平均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增加量最大,由17.83 cm增加到21.53 cm。(3)10~15 cm径级个体死亡率最高,达40.97%;补员个体都分布在小径级(DBH≤5 cm)。(4)样地的胸高断面积由40.87增至41.51 m2·hm-2。锐齿槲栎的增量最大,为0.85 m2·hm-2。白桦(Bet...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54(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宝天曼锐齿槲栎林补员个体、死亡个体和共有个体对2009和2014年胸高断面积的贡献
由于个体死亡、补员以及树木正常生长发育,使物种胸径的增长发生变化。在2009—2014年间,样地内主要物种的平均胸径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样地主要物种2009年平均胸径为6.75 cm,2014年为7.54 cm,81.25%的物种平均胸径呈增加趋势。其中锐齿槲栎平均胸径增加量最大,为3.70 cm,漆树次之,增加了3.63 cm。锐齿槲栎、华山松、四照花、朴树等几个物种的平均胸径5 a间增加超过2 cm,另有16个物种的平均胸径增加不超过1 cm,卫矛和山梅花的平均胸径变化幅度不大。5 a间椴树和白桦的平均胸径减小,分别减少了0.46、2.72 cm。图2 宝天曼锐齿槲栎林主要物种(重要值前20)平均胸径变化
宝天曼锐齿槲栎林主要物种(重要值前20)平均胸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短柄枹栎林优势种群空间结构分析[J]. 彭舜磊,齐光,张志录,李彦娇,陈栋.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0(04)
[2]中国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锐齿栎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J]. 牛晓栋,孙鹏森,刘晓静,栾军伟,刘世荣. 生态学报. 2020(17)
[3]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J]. 樊鹏振,胡永春,康曹月,刘意帆,袁志良,贾宏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4]宝天曼典型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格局[J]. 齐光,杜晓军,高贤明,刘永刚,焦志华,程立平,叶继旺.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3)
[5]江西武夷山中亚热带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与结构[J]. 陈斌,赵家豪,关庆伟,薛建辉,郭英荣. 生态学报. 2018(20)
[6]1992-2015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J]. 邹顺,周国逸,张倩媚,徐姗,熊鑫,夏艳菊,刘世忠,孟泽,褚国伟.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4)
[7]基于不同模型分析白云山落叶阔叶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及其构建机制[J]. 李培坤,王雪颖,王婷,姚成亮,袁志良,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1)
[8]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对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曾晓阳,高永恒.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9]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附生苔藓空间格局分析[J]. 许宁,韦博良,胡金涛,贾宏汝,叶永忠,袁志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10]河南省宝天曼锐齿槲栎林树木死亡对空间格局及种间相关性的影响[J]. 韦博良,袁志良,牛帅,刘霞,贾宏汝,叶永忠.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4)
博士论文
[1]宝天曼森林土壤碳转化的微生物调控机制[D]. 尤业明.北京林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天山雪岭云杉8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动态及其影响因素[D]. 王慧杰.新疆大学 2016
[2]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定样地森林群落点格局分析[D]. 藏亚静.福建农林大学 2016
[3]河南宝天曼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单物种—面积关系研究[D]. 闫满玉.云南大学 2015
[4]宝天曼锐齿栎林物种分布与土壤因子关联分析[D]. 殷卫抗.河南农业大学 2013
[5]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和主要种群更新特征研究[D]. 汪殷华.浙江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94578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54(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宝天曼锐齿槲栎林补员个体、死亡个体和共有个体对2009和2014年胸高断面积的贡献
由于个体死亡、补员以及树木正常生长发育,使物种胸径的增长发生变化。在2009—2014年间,样地内主要物种的平均胸径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样地主要物种2009年平均胸径为6.75 cm,2014年为7.54 cm,81.25%的物种平均胸径呈增加趋势。其中锐齿槲栎平均胸径增加量最大,为3.70 cm,漆树次之,增加了3.63 cm。锐齿槲栎、华山松、四照花、朴树等几个物种的平均胸径5 a间增加超过2 cm,另有16个物种的平均胸径增加不超过1 cm,卫矛和山梅花的平均胸径变化幅度不大。5 a间椴树和白桦的平均胸径减小,分别减少了0.46、2.72 cm。图2 宝天曼锐齿槲栎林主要物种(重要值前20)平均胸径变化
宝天曼锐齿槲栎林主要物种(重要值前20)平均胸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短柄枹栎林优势种群空间结构分析[J]. 彭舜磊,齐光,张志录,李彦娇,陈栋.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0(04)
[2]中国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锐齿栎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J]. 牛晓栋,孙鹏森,刘晓静,栾军伟,刘世荣. 生态学报. 2020(17)
[3]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J]. 樊鹏振,胡永春,康曹月,刘意帆,袁志良,贾宏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4]宝天曼典型森林植被碳库及其分配格局[J]. 齐光,杜晓军,高贤明,刘永刚,焦志华,程立平,叶继旺.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3)
[5]江西武夷山中亚热带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与结构[J]. 陈斌,赵家豪,关庆伟,薛建辉,郭英荣. 生态学报. 2018(20)
[6]1992-2015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J]. 邹顺,周国逸,张倩媚,徐姗,熊鑫,夏艳菊,刘世忠,孟泽,褚国伟.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4)
[7]基于不同模型分析白云山落叶阔叶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及其构建机制[J]. 李培坤,王雪颖,王婷,姚成亮,袁志良,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1)
[8]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对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曾晓阳,高永恒.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9]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附生苔藓空间格局分析[J]. 许宁,韦博良,胡金涛,贾宏汝,叶永忠,袁志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10]河南省宝天曼锐齿槲栎林树木死亡对空间格局及种间相关性的影响[J]. 韦博良,袁志良,牛帅,刘霞,贾宏汝,叶永忠.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4)
博士论文
[1]宝天曼森林土壤碳转化的微生物调控机制[D]. 尤业明.北京林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天山雪岭云杉8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动态及其影响因素[D]. 王慧杰.新疆大学 2016
[2]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定样地森林群落点格局分析[D]. 藏亚静.福建农林大学 2016
[3]河南宝天曼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单物种—面积关系研究[D]. 闫满玉.云南大学 2015
[4]宝天曼锐齿栎林物种分布与土壤因子关联分析[D]. 殷卫抗.河南农业大学 2013
[5]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和主要种群更新特征研究[D]. 汪殷华.浙江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94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9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