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竹培育在碧溪河堤坡的生长试验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12 21:14
指出了不同培育模式对植物的成活率、生长量及产材量具有重要影响。在碧溪河堤坡上采取生态技术培育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态技术培育与传统近自然、常规一般改造相比较,能够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出笋率、产材量。数理统计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生长量、成活率及产材量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在溪河堤坡采取生态技术培育麻竹是有现实意义的,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是可选营造林措施之一,可以在适宜地区大面积块状推广应用。
【文章来源】:绿色科技. 2020,(13)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试验区域概况
3 试验措施
3.1 试验设计
3.2 试验地测定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造林成活率概况
4.2 胸径(D)生长分析
4.3 产量的比较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溪堤坡绿竹生态技术培育的生长效应试验[J]. 郭宝宝.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7)
[2]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施肥生长效应分析[J]. 苏家有. 绿色科技. 2013(09)
[3]荒芜毛竹低产林恢复期经营效果分析[J]. 王清姬.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7)
[4]茶秆竹笋竹两用林合理密度研究[J]. 夏伟.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9)
[5]绿竹带蔸主枝扦插植株的生物学特性[J]. 金爱武,胡超宗,陈宪文,潘孝政,陈爱珠. 竹子研究汇刊. 1999(01)
[6]竹阔混交林分毛竹生产力的研究[J]. 罗发潘,林汉洲,周东雄,林文豪,江光明.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7(01)
硕士论文
[1]福建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陈婷.福建农林大学 2009
[2]潘家口水库上游流域面源污染的模拟研究[D]. 万超.清华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94960
【文章来源】:绿色科技. 2020,(13)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试验区域概况
3 试验措施
3.1 试验设计
3.2 试验地测定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造林成活率概况
4.2 胸径(D)生长分析
4.3 产量的比较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溪堤坡绿竹生态技术培育的生长效应试验[J]. 郭宝宝.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7)
[2]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施肥生长效应分析[J]. 苏家有. 绿色科技. 2013(09)
[3]荒芜毛竹低产林恢复期经营效果分析[J]. 王清姬.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7)
[4]茶秆竹笋竹两用林合理密度研究[J]. 夏伟.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9)
[5]绿竹带蔸主枝扦插植株的生物学特性[J]. 金爱武,胡超宗,陈宪文,潘孝政,陈爱珠. 竹子研究汇刊. 1999(01)
[6]竹阔混交林分毛竹生产力的研究[J]. 罗发潘,林汉洲,周东雄,林文豪,江光明.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7(01)
硕士论文
[1]福建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陈婷.福建农林大学 2009
[2]潘家口水库上游流域面源污染的模拟研究[D]. 万超.清华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94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9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