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地区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水分来源与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23:17
水分是干旱地区植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是河北省张北县典型的防护林树种,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为了揭示近年来该地区小叶杨出现大面积衰退的原因和机制,本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图解法和多元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张北县4种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小叶杨在不同时期的水分来源和水分利用策略,为坝上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叶杨根系在土壤中呈“伞”状分布,其根系在纵向和横向舒展240 cm和200 cm;小叶杨根系形态结构呈“二态”结构,能灵活吸收不同层次土壤水;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同位素值与退化程度呈反比,同位素分馏效应显著;随退化程度的加重,小叶杨水分来源逐渐从深层土壤水向表层土壤水转移。(2)在整个生长季,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水分来源有明显的差异。未退化小叶杨5月水分来源较单一,主要水分来源为0~40 cm层的土壤水;6月吸水来源增多,对80~200 cm土壤水的利用率增大,主要水分来源为0~40 cm、40~80cm和80~120 cm层的土壤水;7月(即生长旺季),需水量增多,吸...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
3研究内容、试验设计与方法193.3技术路线本文技术路线图如图所示:图3.1技术路线图Figure3.1Technicalroadmap3.4研究方法3.4.1林分基本信息首先用GPS定位系统定位,并对样地林分生长状况,物种多样性,地理位置、演替阶段等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树木数量、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生长状况等;此外,还调查树木的枯死木数量,枯梢率和枯梢长度等退化指标。3.4.2植物根系分布在样地内选取一株标准木,采用剖面法,挖宽0.5m的剖面,长度和深度根据根系的实际分布确定。水平方向按距树干0-0.5m,0.5-1m,1-1.5m,5-2m划分。垂直方向按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100-120cm…380-400cm分层取样。将取出的根系连同土块装入袋内,进行筛根、洗根、分
4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水分来源差异25注a:P降雨量;T温度;RH相对湿度;图4.1研究区4-11月气象变化特征Fig4.1Meteorologicalcharacteristicsinthestudyarea.表4.1研究区生长季降雨场次及雨量变化特征Table4.1Rainfallfieldnumberandrainfal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ingrowingseasoninthestudyarea.月份月均降雨量(mm)天数(天)场次4469056782664.211379418483771973.6631010.640总计392.456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稳定同位素分析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水分来源[J]. 孜尔蝶·巴合提,贾国栋,余新晓,史佳美,蒋涛.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6)
[2]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对干旱胁迫的生态适应[J]. 李端,司建华,张小由,高雅玉,罗欢,秦洁,任立新. 中国沙漠. 2020(02)
[3]模拟喀斯特不同土壤生境下黑麦草对水分胁迫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响应[J]. 张静,李素慧,宋海燕,陈金艺,王佳敏,李若溪,杨静,陶建平,刘锦春. 生态学报. 2020(04)
[4]干旱区荒漠植物体内潜在水源差异及利用策略分析[J]. 李文静,吕光辉,张磊,王恒方,李周康,王金龙,马辉英,刘志东.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8)
[5]杨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 王津. 河北农业. 2019(07)
[6]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J]. 于春华. 吉林农业. 2019(14)
[7]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基于40年建设综合评估结果[J]. 朱教君,郑晓. 生态学杂志. 2019(05)
[8]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退化原因及解决对策[J]. 王建梅,王琪,杨伟,贾艳梅. 防护林科技. 2019(04)
[9]基于稳定性氧同位素分析不同树龄小叶锦鸡儿用水策略[J]. 付青云,刘廷玺,段利民,王冠丽,曹文梅,黄天宇. 生态学杂志. 2019(05)
[10]鄂尔多斯高原草地灌丛化不同阶段主要植物水分利用特征[J]. 李巧燕,来利明,周继华,姜联合,杨柳,易三桂,孙清琳,郑元润. 生态学杂志. 2019(01)
博士论文
[1]基于树轮碳稳定同位素的林木长期水碳耦合机制研究[D]. 路伟伟.北京林业大学 2019
[2]华北地区典型林木水分运移过程与利用机制研究[D]. 刘自强.北京林业大学 2019
[3]沿海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的研究[D]. 廖晓丽.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的贵州高原树木生长对干旱的响应研究[D]. 郑无忌.兰州大学 2019
[2]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浑善达克沙地人工种植杨树吸水来源和耗水耦合研究[D]. 钱龙娇.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3]旱区植被耗水及其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响应[D]. 徐丹丹.长安大学 2017
[4]青海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与恢复研究[D]. 杨燕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5]气候变化背景下谷地云冷杉林衰退与病虫害相关性研究[D]. 杨柏森.黑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5162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
3研究内容、试验设计与方法193.3技术路线本文技术路线图如图所示:图3.1技术路线图Figure3.1Technicalroadmap3.4研究方法3.4.1林分基本信息首先用GPS定位系统定位,并对样地林分生长状况,物种多样性,地理位置、演替阶段等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树木数量、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生长状况等;此外,还调查树木的枯死木数量,枯梢率和枯梢长度等退化指标。3.4.2植物根系分布在样地内选取一株标准木,采用剖面法,挖宽0.5m的剖面,长度和深度根据根系的实际分布确定。水平方向按距树干0-0.5m,0.5-1m,1-1.5m,5-2m划分。垂直方向按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100-120cm…380-400cm分层取样。将取出的根系连同土块装入袋内,进行筛根、洗根、分
4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水分来源差异25注a:P降雨量;T温度;RH相对湿度;图4.1研究区4-11月气象变化特征Fig4.1Meteorologicalcharacteristicsinthestudyarea.表4.1研究区生长季降雨场次及雨量变化特征Table4.1Rainfallfieldnumberandrainfal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ingrowingseasoninthestudyarea.月份月均降雨量(mm)天数(天)场次4469056782664.211379418483771973.6631010.640总计392.456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稳定同位素分析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水分来源[J]. 孜尔蝶·巴合提,贾国栋,余新晓,史佳美,蒋涛.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6)
[2]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对干旱胁迫的生态适应[J]. 李端,司建华,张小由,高雅玉,罗欢,秦洁,任立新. 中国沙漠. 2020(02)
[3]模拟喀斯特不同土壤生境下黑麦草对水分胁迫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响应[J]. 张静,李素慧,宋海燕,陈金艺,王佳敏,李若溪,杨静,陶建平,刘锦春. 生态学报. 2020(04)
[4]干旱区荒漠植物体内潜在水源差异及利用策略分析[J]. 李文静,吕光辉,张磊,王恒方,李周康,王金龙,马辉英,刘志东.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8)
[5]杨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 王津. 河北农业. 2019(07)
[6]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J]. 于春华. 吉林农业. 2019(14)
[7]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基于40年建设综合评估结果[J]. 朱教君,郑晓. 生态学杂志. 2019(05)
[8]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退化原因及解决对策[J]. 王建梅,王琪,杨伟,贾艳梅. 防护林科技. 2019(04)
[9]基于稳定性氧同位素分析不同树龄小叶锦鸡儿用水策略[J]. 付青云,刘廷玺,段利民,王冠丽,曹文梅,黄天宇. 生态学杂志. 2019(05)
[10]鄂尔多斯高原草地灌丛化不同阶段主要植物水分利用特征[J]. 李巧燕,来利明,周继华,姜联合,杨柳,易三桂,孙清琳,郑元润. 生态学杂志. 2019(01)
博士论文
[1]基于树轮碳稳定同位素的林木长期水碳耦合机制研究[D]. 路伟伟.北京林业大学 2019
[2]华北地区典型林木水分运移过程与利用机制研究[D]. 刘自强.北京林业大学 2019
[3]沿海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的研究[D]. 廖晓丽.福建农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的贵州高原树木生长对干旱的响应研究[D]. 郑无忌.兰州大学 2019
[2]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浑善达克沙地人工种植杨树吸水来源和耗水耦合研究[D]. 钱龙娇.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3]旱区植被耗水及其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响应[D]. 徐丹丹.长安大学 2017
[4]青海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与恢复研究[D]. 杨燕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5]气候变化背景下谷地云冷杉林衰退与病虫害相关性研究[D]. 杨柏森.黑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5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2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