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幼苗功能性状及自然恢复动态 ——以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6 20:21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武陵山地区最具典型代表的植被类型之一,该植被类型在区域生态环境维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群落演替与恢复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取决于群落幼苗物种的多样性及其功能性状。本文以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后自然恢复20年、35年和老龄林三个恢复阶段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学调查和功能性状测定基础上,运用多重比较、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幼苗物种多样性的自然恢复动态、幼苗功能性状的自然恢复动态,并比较了幼苗层和成年树群落水平功能性状,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不同恢复阶段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幼苗层物种丰富度,共有幼苗33种,分属14科25属,其中常绿树种19种,落叶树种14种。随着恢复时间的推延,老龄林的种-面积和种多度累积速率高于次生林,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幼苗层物种种类组成与多样性特征不断向老龄林接近。不同功能群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随着恢复时间的推延,落叶树种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逐渐减少,而常绿树种逐渐增加;早期演替种物种逐渐减少而后期演替...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幼苗功能性状及自然恢复动态 ——以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为例


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恩施州的地理位置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幼苗功能性状及自然恢复动态 ——以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为例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样地分布图

曲线,种多度,种-面积曲线,等级分布


从图 3-1 中有关幼苗的种-面积曲线、种-多度累积曲线、种多度等级分布曲线都可以看出,幼苗物种多样性随着自然恢复时间的延长,物种多样性越高,种-面积和种-个体累积速率越快,自然恢复 20 年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其幼苗多样性比自然恢复 35 年的要低,种-面积和种-个体累积速率最慢,自然恢复 35 年的群落幼苗多样性比老龄林要低,其种-面积和种-个体累积速率处于中间状态。在种多度等级分布曲线中,老龄林的分布曲线相对平缓,而 20 年次生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西南两个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及其常绿和落叶物种组成结构分析[J]. 黄永涛,姚兰,艾训儒,吕世安,丁易.  植物生态学报. 2015(10)
[2]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J]. 刘晓娟,马克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5(04)
[3]古田山不同干扰程度森林的群落恢复动态[J]. 徐远杰,林敦梅,米湘成,任海保,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2014(03)
[4]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刀耕火种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构建[J]. 黄运峰,路兴慧,臧润国,丁易,龙文兴,王进强,杨民,黄运天.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5)
[5]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木本植物幼苗层组成与功能群恢复动态[J]. 路兴慧,丁易,臧润国,蔡笃磊,林崇,黄卢标,许洋瑜.  林业科学研究. 2012(06)
[6]鄂西南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优势树种生态位动态[J]. 汤景明,艾训儒,易咏梅,李玲,徐红梅,宋亚丽.  生态学报. 2012(20)
[7]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干扰特征[J]. 汤景明,翟明普.  湖北林业科技. 2011(06)
[8]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老龄林木本植物幼苗的功能性状分析[J]. 路兴慧,丁易,臧润国,邹正冲,黄卢标.  植物生态学报. 2011(12)
[9]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植被恢复动态[J]. 丁易,臧润国.  植物生态学报. 2011(05)
[10]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天然林土壤化学性质对比[J]. 孟京辉,陆元昌,刘刚,王懿祥.  林业科学研究. 2010(05)

博士论文
[1]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自然恢复过程中木本植物幼苗功能性状及增补动态[D]. 路兴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2]海南岛热带季雨林群落生态学研究[D]. 刘万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本文编号:3440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40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