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密度效应及其周期结实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1-10-20 15:44
  本文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41a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15块固定样地和6块临时样地的红松生长及结实量(小年、平年、丰年、周期)数据,比较不同林分密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和结实(小年、平年、丰年、周期)的影响,并分析红松单株和林分结实量与林木和林分调查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SAS9.3软件分别建立红松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的非线性结实量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丰年、周期结实量影响显著(P<0.05),对红松小年和平年结实量影响不显著(P>0.05)。林分密度对平年和丰年结实株率影响显著(P<0.05),对小年和周期结实株率影响不显著(P>0.05)。41a林分密度在为800~1000株/hm2范围内,林分周期结实量和林分蓄积量均出现最大值1276个、22.6728 m3,是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的适宜密度。(2)丰年结实量显著影响周期结实量(P<0.05),林分小年、平年结实量对周期结实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林分(小年+平年)结实量对周期结实量影响显著(P<0.05)。红松人工林林分小年、平年和丰年结实量与林分周期结实量...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针叶树结实量预测研究进展
        1.2.2 红松结实研究现状
        1.2.3 红松结实研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2.4 本项研究的内容及其目的意义
2 研究地区概况和数据采集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林分概况
    2.2 数据收集和处理
        2.2.1 样地设置
        2.2.2 数据处理
    2.3 模型数据分析
        2.3.1 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2.3.2 消除异方差
        2.3.3 模型检验
3 结果分析
    3.1 密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和结实的影响
        3.1.1 密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3.1.2 密度对红松人工林结实的影响
        3.1.3 密度与红松人工林周期结实量和林分蓄积量的关系
        3.1.4 讨论
    3.2 红松人工林单株周期结实模型建立
        3.2.1 红松人工林单株周期结实量与林木生长因子的关系
        3.2.2 红松人工林单株周期结实量模型
        3.2.3 红松人工林单株周期结实量模型检验
        3.2.4 讨论
    3.3 红松人工林林分周期结实量模型建立
        3.3.1 红松人工林林分周期结实量与密度和林木生长因子的关系
        3.3.2 红松人工林林分周期结实模型建立
        3.3.3 红松人工林林分周期结实模型检验
        3.3.4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松人工林结实规律及影响结实量因素分析[J]. 吴江.  辽宁林业科技. 2015(06)
[2]红松人工林林木果实产量预估模型[J]. 李玲玲,李凤日,贾炜玮,董利虎.  植物研究. 2014(03)
[3]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对碳储量的影响[J]. 邹梦玲,辛颖,赵雨森.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5)
[4]云南铁杉开花结实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李立,杨佳妮,崔凯,R.Talbot TROTTER,李正红,李根前,廖声熙.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9)
[5]红松果林培育的主要类型与经营对策[J]. 陈宝贵.  中国林副特产. 2012(02)
[6]红松人工林改建果林结实效益分析[J]. 徐兴堂,董云峰,冯艳君,王国义.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02)
[7]红松果林开花散粉与结实关系的研究[J]. 魏德福,李玉清,王国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01)
[8]红松果材兼用结实量效果分析[J]. 陈红伟,游艳,刘旭,王福英.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06)
[9]红松果林改建与经营技术研究[J]. 高世举,赵婷婷,张连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7)
[10]红松果材兼用林改建技术应用[J]. 李兴忠,于日祥.  吉林农业. 2011(03)

硕士论文
[1]红松果材兼用林结实量和空间结构的研究[D]. 张强.东北林业大学 2015
[2]红松人工林果实产量预估模型[D]. 李玲玲.东北林业大学 2014
[3]凉水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球果产量与林分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D]. 侯庆娟.东北林业大学 2014
[4]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红松人工林枝条生长[D]. 王春红.东北林业大学 2013
[5]危害红松球果的梢斑螟属两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化学防治[D]. 徐波.东北林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47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47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