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磷添加与底物N:P对中亚热带森林细根分解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5 12:35
  细根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是维持系统物质循环与生产力的重要过程,受底物质量、分解环境和微生物等因素综合调控,呈现出的分解格局各不相同。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作为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阔叶树种,杉木(Cunninghania lanlancceolata)为我国特有的速生针叶用材树种,前期已对土壤P有效性较低的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的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米槠天然林内做了分解研究,研究发现P(磷)含量较高的米槠细根分解快于杉木细根,P添加促进了细根分解,P是影响该区域林木细根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明确P对中亚热带细根分解的调控机制,本文选取与格氏栲样地毗邻(相距5 km)但土壤P有效性较高的三明宁化天鹅洞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林为野外分解试验样地,进行外源P四个梯度(高磷HP、中磷MP、低磷LP、对照CT)的添加,进一步观测这两种细根及其混合细根在分解过程中的干物质损失、细根养分、化学组分及对分解起主要作用的分解酶活性等的动态,并增加对分解期内土壤pH、养分与酶活性动态的监测。而室内控制实验中,将以上三种细根置于无养分的石英砂中分解,...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磷添加与底物N:P对中亚热带森林细根分解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技术路的圈

剩余物,灰分组成,元素分析仪,细根


2.2.4养分及化学组分的测定??细根的N用碳氮元素分析仪ELMENTAR元素分析仪测定,P用铝蓝比色法测??定。化学物质组成采用有机质近似C组分分析法测定(Ryan?MG,1990;?Hendricks?J??J,2000)。试验分为3个步骤:??(1?)?70°C干燥粉碎后的细根样品,加入消煮管在0.5?MHZS04-CTAB溶液中煮??沸Ih,以去除非极性(脂肪、油等)和非结构极性成分(酶、多酚等)组成的萃取??物(Acid?detergent?solubles),剩余物为主要由纤维素和木质素及灰分组成的ADF??(Acid?detergent?fiber)?〇??(2)在剩余物中加入约5?ml?72%?H2S04,并保持纤维浆状约3?h,再用热的去??离子水充分过滤和漂洗,从剩余物中除去酸溶性物质(纤维素),而后剩余物为由??木质素与灰分组成的ADL?(Acid?detergent?lignin)。??(3)把ADL放入500GC的马弗炉中灰化4h,从ADL中去除木质素组分,这??个步骤的残余物是灰分。根据每个步骤分离得到的物质计算各组分所占百分比。??

细根,标准差,动态,平均值


第3章不同细根分解的干重损失变化??3.1细根底物初始化学性质??选取的细根初始化学性质有明显的差异(表3.1)。米槠细根N、P养分显著高??于杉木细根,混合细根次之,与杉木相比,米槠细根有更低的木质素浓度、C/N、??C/P、N/P、木质素/N与木质素/P?(K0.?001),而纤维素浓度(22.45?%)显著高于??杉木细根(14.90%)?(K0.?01)(表?3.1)。??表3.丨米槠和杉木细根初始化学性质(n=3)??Table?3.1?Initial?chemistry?of?C.?carlesii?and?C.?lanceolata?(n=3)??树种?C?N?P?r/lsJ?r/p?N/p?Cellulose?Lignin?Lignin/?Lignin/??Species?(gkg-1)?(gkg'1)?(gkg-1)?U/IN?(%)?(%)?N?P??米槠?CAC?443.90a?6.72a?1.15a?60.41c?391.67c?5.93c?22.45a?26.44c?3.94c?23.34c???439.37a?5.63b?0.74b?78.19b?596.15b?7.67b?20.05b?28.99b?4.81b?36.57b??CAC+CUL??杉木?CUL?421.26b?4.22c?0.33c?101.05a?1264.39a?12.66a?14.90c?37.09a?8.79a?1】1.29a??注:同一列数字后不同表示差异显著(Z^O.05).??3.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磷养分有效性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J]. 林成芳,彭建勤,洪慧滨,杨智杰,杨玉盛.  生态学报. 2017(01)
[2]磷添加对中亚热带米槠和杉木细根分解及其酶活性的影响[J]. 洪慧滨,林成芳,彭建勤,陈岳民,魏翠翠,杨玉盛.  生态学报. 2017(01)
[3]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 刘红梅,武爱兵,崔立明,马云波,许中旗.  河北林果研究. 2015(03)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氮和磷在不同雨热季节的释放动态[J]. 马志良,高顺,杨万勤,吴福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2)
[5]外源性氮和磷添加对藜蒴林土壤养分及生化特性的影响[J]. 朱仕明,董喜光,薛立,肖玲玲,张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6]氮、磷添加对不同林型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郑棉海,黄娟,陈浩,王晖,莫江明.  生态学报. 2015(20)
[7]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丛群落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J]. 王冰冰,曲来叶,马克明,张心昱,宋成军.  生态学报. 2015(18)
[8]模拟氮沉降对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韩雪,王春梅,蔺照兰.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9)
[9]火烧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 郭剑芬,杨玉盛,陈光水,尹云锋,谢锦升.  生态学报. 2015(09)
[10]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土壤-凋落物层酶活性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葛晓改,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周本智.  生态学报. 2014(09)

硕士论文
[1]氮磷添加对天童木荷凋落叶分解的影响[D]. 美丽班·马木提.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杉木和木荷细根在江西大岗山天然常绿阔叶林中的分解动态研究[D]. 蔡飞.北京林业大学 2014
[3]人造林窗下粗枝云杉细根分解与养分释放[D]. 刘运科.四川农业大学 2012
[4]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高山森林细根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 武志超.四川农业大学 2012
[5]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高山森林细根分解的影响[D]. 魏圆云.四川农业大学 2012
[6]中亚热带四种树种凋落叶分解对碳氮磷调控的响应[D]. 弓晓静.南昌大学 2011
[7]不同环境下几种园林树木落叶分解及N、P动态的研究[D]. 许晓静.安徽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57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57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