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浙江省红楠生境地群落数量分类和环境解析

发布时间:2021-10-27 09:17
  为探讨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对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在浙江省分布及发展的影响,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TWINSPAN)、典范对应分析(CCA)并结合种间联结分析,对浙江省172个红楠生境地群落进行数量分类排序与环境解析。结果表明:(1)TWINSPAN将172个样地群落分成8个群落类型,红楠在群落中为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群落类型的不同是影响红楠生长及更新的重要原因。(2)海拔高度及坡度是决定红楠分布及发展的主导环境因子。红楠作为优势种的生境地主要特征为海拔900m以下、坡度35°以下。(3)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为群落中的稳定优势种,种间联结结果显示与红楠均为显著正关联。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 数据处理
        2.2.1 重要值
        2.2.2 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
        2.2.3 典范对应分析CCA
        2.2.4 种间联结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落物种组成与重要值
    3.2 TWINSPAN分类结果与群落类型
    3.3 CCA排序
        3.3.1 样地与环境因子排序
        3.3.2 优势种与环境因子排序
    3.4 优势种种间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1)通过TWINSPAN将172个红楠生境地群落划分成8个群落类型。
    (2)海拔高度及坡度是决定红楠分布及发展的主导环境因子。
    (3)青冈、木荷、甜槠均为构成浙江省典型森林群落的稳定优势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地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J]. 孙杰杰,沈爱华,黄玉洁,袁位高,吴初平,叶诺楠,朱锦茹,邱浩杰,焦洁洁,江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江苏龙池山自然保护区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生存群落结构及其环境解释[J]. 张志敏,杨国栋,谢梦梦,钟育谦,翟飞飞,王贤荣,伊贤贵.  生态学杂志. 2019(06)
[3]乡土树种红楠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前景[J]. 马立宇,黄剑坚.  防护林科技. 2019(06)
[4]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分类、排序及物种多样性比较[J]. 李婷婷,姬兰柱,于大炮,周莉,周旺明,毛沂新,代力民.  生态学报. 2019(02)
[5]山西文冠果群落优势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J]. 梁林峰,裴淑兰,张钦弟,毕润成,闫明.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4)
[6]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药门花群落各层次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分析[J]. 俞筱押,余瑞,黄娟,袁子勇,杨芳,韩国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2)
[7]中国特有植物短丝木犀(Osmanthus serrulatus Rehd.)群落结构及其环境解释[J]. 杨国栋,钱慧蓉,陈林,王贤荣.  生态学报. 2018(09)
[8]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生境影响[J]. 童笑笑,陈春娣,吴胜军,贾振毅,易雪梅,马茂华.  生态学报. 2018(02)
[9]小五台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J]. 白晓航,张金屯.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2)
[10]舟山群岛红楠林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J]. 高浩杰,高平仕,王国明.  植物研究. 2017(03)

博士论文
[1]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主要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D]. 袁位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2]中国典型常绿阔叶林植物地理与物种多样性研究[D]. 王希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红楠种群结构及动物对其种子的传播[D]. 徐丹.南京林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1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61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