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楠适生区与气候环境关系的分析 全文替换
发布时间:2021-11-02 18:15
【目的】揭示浙江楠的适生区与气候水热指标的关系,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查询,利用植被-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的水热指标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以及单一气候因子的年均温、年降水量、极端温度等,分析研究了浙江楠天然分布区格局与气候水热指标的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浙江楠地理分布的限制性气候因子。【结果】结果表明:浙江楠的天然分布区出现在我国华东地区的浙江、福建、安徽和江西4省,水平分布范围为东经114°25’~121°43’和北纬24°28’~30°25’之间;最北端在浙江的安吉县,最东端在浙江的宁波地区,最西端在江西的崇义县,最南端分布地在福建的南靖县。浙江楠的垂直海拔多集中在300~700 m之间。浙江楠分布区的年均温、年降水量、Kira温暖指数、Holdrige生物温度的最适范围分别为14.80~18.80℃、1 514.57~1 872.63 mm、120.44~164.70℃/月和15.05~19.12℃。而Kira寒冷指数、徐文铎湿度指数、Holdrige可能蒸散量和Holdrige...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3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气候指标的计算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楠地理分布格局
2.2 浙江楠天然分布区与气候指标的关系
2.3 浙江楠天然分布区的主要气候限制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珍稀濒危植物野生莲的适生分布区预测[J]. 陈陆丹,胡菀,李单琦,程冬梅,钟爱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9(06)
[2]赤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欧阳林男,陈少雄,刘学锋,何沙娥,张维耀. 林业科学. 2019(12)
[3]浙江楠研究现状及濒危保护建议[J]. 王松,方芳,范正文,何理坤,陈邦锦. 华东森林经理. 2019(03)
[4]不同气候情景下四子柳的亚洲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化预测[J]. 李文庆,徐洲锋,史鸣明,陈家辉. 生态学报. 2019(09)
[5]渐危植物浙江楠群落结构及叶片性状多样性[J]. 陆云峰,裴男才,朱亚军,柏志靓,杨安娜,张俊红,楼炉焕,童再康.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7)
[6]防风固沙优良树种欧李的潜在适生区及生态特征[J]. 张琴,宋经元,邵飞,傅生辰,孙成忠,袁丽钗,谢彩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3)
[7]中国特有种川榛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J]. 王陆军,赵天田,马庆华,肖正东,王贵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1)
[8]气候变化对浙江楠潜在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的影响[J]. 吴显坤,南程慧,汤庚国,李垚,毛丽君,张志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9]我国干湿气候区划研究进展[J]. 张存杰,廖要明,段居琦,宋艳玲,黄大鹏,王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04)
[10]珍稀树种浙江楠植物物种鉴定[J]. 吴显坤,朱筠. 森林公安. 2015(06)
本文编号:3472172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3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气候指标的计算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楠地理分布格局
2.2 浙江楠天然分布区与气候指标的关系
2.3 浙江楠天然分布区的主要气候限制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珍稀濒危植物野生莲的适生分布区预测[J]. 陈陆丹,胡菀,李单琦,程冬梅,钟爱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9(06)
[2]赤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欧阳林男,陈少雄,刘学锋,何沙娥,张维耀. 林业科学. 2019(12)
[3]浙江楠研究现状及濒危保护建议[J]. 王松,方芳,范正文,何理坤,陈邦锦. 华东森林经理. 2019(03)
[4]不同气候情景下四子柳的亚洲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化预测[J]. 李文庆,徐洲锋,史鸣明,陈家辉. 生态学报. 2019(09)
[5]渐危植物浙江楠群落结构及叶片性状多样性[J]. 陆云峰,裴男才,朱亚军,柏志靓,杨安娜,张俊红,楼炉焕,童再康.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7)
[6]防风固沙优良树种欧李的潜在适生区及生态特征[J]. 张琴,宋经元,邵飞,傅生辰,孙成忠,袁丽钗,谢彩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3)
[7]中国特有种川榛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J]. 王陆军,赵天田,马庆华,肖正东,王贵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1)
[8]气候变化对浙江楠潜在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的影响[J]. 吴显坤,南程慧,汤庚国,李垚,毛丽君,张志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9]我国干湿气候区划研究进展[J]. 张存杰,廖要明,段居琦,宋艳玲,黄大鹏,王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04)
[10]珍稀树种浙江楠植物物种鉴定[J]. 吴显坤,朱筠. 森林公安. 2015(06)
本文编号:3472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7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