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塞罕坝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1-11-12 12:13
在森林多功能经营背景下,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评价可以帮助林场确定视觉景观高质量区域,以保护视觉景观,避免其与森林经营之间的冲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对象,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DEM等数据,基于GIS的空间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森林视觉景观质量(FVLQ)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视性、风景质量和视觉吸收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视觉几率、距离区、独特性、自然性、多样性、坡度、坡向、高程、植被丰富度、与水体的距离10个二级指标,并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制图。结果表明,塞罕坝森林视觉景观质量(FVLQ)高、中、低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1%、36.5%、59.4%;高FVLQ区域在坝上高原不仅集中分布在景点及其周边、游憩道路两侧,还包括一些远离道路和景点的区域,如头道沟至七道沟区域;在坝下山地则分散分布;总体上高FVLQ区域的面积随着与景点和游憩道路的距离增加而减少。研究建立了景观尺度上的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确定以视觉景观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多功能经营区域边界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塞罕坝山影图及在河北省的位置
由图5可知,视觉吸收能力为高、中、低的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3.2%、33.7%、13.1%。视觉吸收能力低主要与地形有关,如高差较大、坡度陡峭或者坡向南向。坝上高原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头道沟到七道沟区域,还包括塞罕小镇、七星湖、白桦坪、泰丰湖、木兰秋狝这些景点及其周边;坝下山地的低VAC区域分布则较为分散,随着沟谷走势和植被丰富度变化而变化。与九寨沟相比[41],塞罕坝地形起伏不大,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视觉吸收能力,而大面积人工林则降低了视觉吸收能力,因此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是塞罕坝提升视觉吸收能力的途径。森林经营时要避开视觉吸收能力为低的区域,避免对视觉景观产生冲击。图3 基于距离的可视性分析
基于距离的可视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视觉景观影响评价综述[J]. 李雪莹,齐童,张国庆,赵晨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2]基于GIS技术的景观视觉吸收力评价研究——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 裘亦书,高峻. 中国园林. 2017(09)
[3]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J]. 吴榛,王浩,范榕.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3)
[4]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J]. 杨会娟,于泊,车晓雨,于士涛,范冬冬,黄选瑞.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3)
[5]基于变点分析法提取地势起伏度——以青藏高原为例[J]. 韩海辉,高婷,易欢,杨敏,阎晓娟,任广利,杨军录. 地理科学. 2012(01)
[6]山地视觉景观的GIS评价——以广东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裘亦书,高峻,詹起林. 生态学报. 2011(04)
[7]基于RS-GIS的长江三峡景观视觉敏感度模糊评价[J]. 汤晓敏,王云,咸进国,王祥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8]基于GIS的沐川林场森林景观敏感度评价[J]. 罗龙海,胡庭兴,王学能,何奕忻.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04)
[9]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J]. 李振鹏,刘黎明,谢花林. 资源科学. 2005(02)
[10]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进展[J]. 张荣,翟明普,阎海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02)
博士论文
[1]基于GIS技术的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研究[D]. 裘亦书.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京郊低山风景游憩林质量评价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D]. 章志都.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抚育理论与技术研究[D]. 吴南生.北京林业大学 2006
[4]福建中、南亚热带风景游憩林构建基础研究[D]. 董建文.北京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90892
【文章来源】: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塞罕坝山影图及在河北省的位置
由图5可知,视觉吸收能力为高、中、低的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3.2%、33.7%、13.1%。视觉吸收能力低主要与地形有关,如高差较大、坡度陡峭或者坡向南向。坝上高原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头道沟到七道沟区域,还包括塞罕小镇、七星湖、白桦坪、泰丰湖、木兰秋狝这些景点及其周边;坝下山地的低VAC区域分布则较为分散,随着沟谷走势和植被丰富度变化而变化。与九寨沟相比[41],塞罕坝地形起伏不大,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视觉吸收能力,而大面积人工林则降低了视觉吸收能力,因此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是塞罕坝提升视觉吸收能力的途径。森林经营时要避开视觉吸收能力为低的区域,避免对视觉景观产生冲击。图3 基于距离的可视性分析
基于距离的可视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视觉景观影响评价综述[J]. 李雪莹,齐童,张国庆,赵晨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2]基于GIS技术的景观视觉吸收力评价研究——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 裘亦书,高峻. 中国园林. 2017(09)
[3]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J]. 吴榛,王浩,范榕.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3)
[4]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J]. 杨会娟,于泊,车晓雨,于士涛,范冬冬,黄选瑞.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3)
[5]基于变点分析法提取地势起伏度——以青藏高原为例[J]. 韩海辉,高婷,易欢,杨敏,阎晓娟,任广利,杨军录. 地理科学. 2012(01)
[6]山地视觉景观的GIS评价——以广东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裘亦书,高峻,詹起林. 生态学报. 2011(04)
[7]基于RS-GIS的长江三峡景观视觉敏感度模糊评价[J]. 汤晓敏,王云,咸进国,王祥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8]基于GIS的沐川林场森林景观敏感度评价[J]. 罗龙海,胡庭兴,王学能,何奕忻.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04)
[9]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J]. 李振鹏,刘黎明,谢花林. 资源科学. 2005(02)
[10]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进展[J]. 张荣,翟明普,阎海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02)
博士论文
[1]基于GIS技术的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研究[D]. 裘亦书.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京郊低山风景游憩林质量评价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D]. 章志都.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抚育理论与技术研究[D]. 吴南生.北京林业大学 2006
[4]福建中、南亚热带风景游憩林构建基础研究[D]. 董建文.北京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90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9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