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芽山阴坡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林下灌草生态位特征
发布时间:2021-12-24 11:49
【目的】了解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坡典型天然次生林下灌草植物的种间关系及地位,为相似立地条件下植被人工恢复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沿海拔梯度设置灌木和草本样方各100个,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重要值、Shannon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阴坡典型天然次生林下灌草植物的生态位特征。【结果】灌木灰栒子分布在3个较低海拔,且重要值均较大,八宝茶、刚毛忍冬分别在海拔2 350和2 550 m占绝对优势;草本披针苔草在不同海拔均存在且重要值均较大,苔藓仅出现在海拔2 350 m以上,但其重要值均为同海拔最大值,贝加尔唐松草、小红菊、东方草莓、四叶葎仅存在于较低海拔。灌木土庄绣线菊生态位宽度最大(1.04),其次为灰栒子(0.91),茶藨子、刚毛忍冬、黄刺梅、悬钩子生态位宽度在0.55~0.70之间;草本披针苔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1.32),其次是东方草莓(1.21)、三脉紫菀(1.01)和小红菊(0.80)。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无显著相关关系,而与资源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灌草植物中具有生态位重叠的种对数共353对,占总数的50.72%,其中重叠值0.1以上的299对,...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4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灌草植物生态位宽度与资源位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生态位特征[J]. 丁少华,葛继稳,彭凤姣,李艳元,甘娟,李永福,朱庆星,胡忠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12)
[2]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草本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J]. 庞圣江,张培,杨保国,刘士玲,邓硕坤,贾宏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6)
[3]荒漠草原带盐碱地优势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J]. 张东梅,赵文智,罗维成. 生态学杂志. 2018(05)
[4]芦芽山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J]. 白家烨,刘卫华,赵冰清,张青,郭东罡.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5]成熟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生态位特征[J]. 郑晓阳,赵冲,刘青青,冯玉超,朱晨曦,王正宁,刘博. 生态学杂志. 2018(02)
[6]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生物量变化及群落演替特征[J]. 管杰然,商天其,伊力塔,叶诺楠,余树全. 生态学报. 2017(20)
[7]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优势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J]. 陈丝露,赵敏,李贤伟,范川,肖宝茹. 生态学报. 2018(01)
[8]山西芦芽山针叶林草本层群落谱系结构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J]. 赵鸣飞,薛峰,王宇航,王国义,邢开雄,康慕谊,王菁兰.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7)
[9]芦芽山寒温性针叶林冠层下植被beta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J]. 赵鸣飞,邢开雄,王宇航,王国义,薛峰,左婉怡,康慕谊. 生态学报. 2017(10)
[10]人为干扰对碧峰峡栲树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生态位的影响[J]. 郝建锋,李艳,齐锦秋,裴曾莉,黄雨佳,蒋倩,陈亚. 生态学报. 2016(23)
本文编号:3550432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4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灌草植物生态位宽度与资源位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生态位特征[J]. 丁少华,葛继稳,彭凤姣,李艳元,甘娟,李永福,朱庆星,胡忠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12)
[2]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草本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J]. 庞圣江,张培,杨保国,刘士玲,邓硕坤,贾宏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6)
[3]荒漠草原带盐碱地优势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J]. 张东梅,赵文智,罗维成. 生态学杂志. 2018(05)
[4]芦芽山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J]. 白家烨,刘卫华,赵冰清,张青,郭东罡.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5]成熟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生态位特征[J]. 郑晓阳,赵冲,刘青青,冯玉超,朱晨曦,王正宁,刘博. 生态学杂志. 2018(02)
[6]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生物量变化及群落演替特征[J]. 管杰然,商天其,伊力塔,叶诺楠,余树全. 生态学报. 2017(20)
[7]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优势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J]. 陈丝露,赵敏,李贤伟,范川,肖宝茹. 生态学报. 2018(01)
[8]山西芦芽山针叶林草本层群落谱系结构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J]. 赵鸣飞,薛峰,王宇航,王国义,邢开雄,康慕谊,王菁兰.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7)
[9]芦芽山寒温性针叶林冠层下植被beta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J]. 赵鸣飞,邢开雄,王宇航,王国义,薛峰,左婉怡,康慕谊. 生态学报. 2017(10)
[10]人为干扰对碧峰峡栲树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生态位的影响[J]. 郝建锋,李艳,齐锦秋,裴曾莉,黄雨佳,蒋倩,陈亚. 生态学报. 2016(23)
本文编号:3550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5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