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健康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04:00
青海省海东黄土地区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西北地区植树种草活动”,后经数期后经数期“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形成了目前基本绿化面积的人工林。这期间的造林设计,主要采用未修订前的“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采用用材林的林分结构设计,纯林设计横平竖直;本世纪初,中国林业开始分类经营后,将西北大面积的人工林和次生林划归为生态公益林,历经近20年封禁管理,由于缺乏抚育管理,随着林木的生长,导致现有的林分郁闭程度、林分密度、树种组成和年龄组成极其不合理,人工林结构和功能单一及稳定性较差,病虫鼠害等问题不断出现,大多数森林健康状态逐渐下降。本研究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的闇门滩、塔尔沟、杨家寨三个地区的生态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森林健康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三个研究区的森林进行健康评价,根据森林健康的评价结果筛选出适合各地区提升森林健康等级的目标林分,选取两个典型样地进行结构调控,总结提出适合闇门滩、塔尔沟、杨家寨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所选取的22项健康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利用综合指数法确定32块林地的计算...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通县地理位置图
基于森林健康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研究82.2地形地貌大通县被山脉包围,东部以隔马鞍山为界、西部以娘娘山为界、北部以达坂山为界,南部与西宁市相接。全县共含山脉三十余座,地形绵延起伏呈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升高的桑叶状,其中山区面积占比96.5%。全境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仅有县域中南部地势平坦,海拔处于2280~4622m的复杂地形条件下。将全县分为川水、浅山和脑山3个地区。川水台地的海拔范围在2280~2600m,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浅山地区的海拔范围在2400~2750m,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及南部;脑山地区的海拔范围在2600~4622m,主要分布于大通县东部、西部及北部地势较高的地区。2.3气候特征大通县从地理位置上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是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中纬度地区,海拔较高。全县每年日照时间充足,长达2605h,太阳辐射较强,年平均蒸发量大小为1762.8mm;年均气温4.9℃;平均无霜期为70-120d;降水分布不均匀,植物生长季(4~9月)的降雨量可达全年降雨量的87%左右;县内的全年以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m·s-1。县域因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常有旱、涝等气象灾害。2.4水文情况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虽地处西北地区,水资源却是较为丰富,所属流域为北川河水系,在大通县境内全长达42km,流域面积为2774km2,至2018年统计年均水资源总量为6.71亿m3,地表水资源量占总量98%左右,水源补给主要通过降水和地下水两个途径。县域内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61亿m3,地下水水质硬度在2.70~53.30mg/L之间,其中软水占比98%,微硬水占比2%。大通县的地下水的矿化程度比较低,均小于0.5g/L,水质条件良好,大通县承担西宁市需水量75%以上。大通县水系图如图2.2。图2.2大通县水系图Figure2.2WatersystemmapofDatongCounty
3研究内容与方法133.2.2.2土壤层调查在样地内挖取深60cm的土壤剖面,在每20cm的土层用塑封袋装取少量土样带回实验室测定有机质含量;用钢尺测量样地内腐殖质层厚度;用PVC管放入之前钻取好的深1m的圆柱形土坑,然后用标定好的NP水分仪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3.3技术路线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从林分结构、林分生产力、立地条件和林分抵抗力4个方面构建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样地调查和基础资料搜集获取评价指标数据,在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和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生态公益林进行健康评价研究,据森林健康的评价结果筛选出适合各地区提升森林健康等级的目标林分,选取两个典型样地进行结构调控,总结提出适合闇门滩、塔尔沟、杨家寨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研究技术路线图见图3.1。图3.1技术路线图Figure3.1Technicalroadmap
本文编号:3575852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通县地理位置图
基于森林健康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研究82.2地形地貌大通县被山脉包围,东部以隔马鞍山为界、西部以娘娘山为界、北部以达坂山为界,南部与西宁市相接。全县共含山脉三十余座,地形绵延起伏呈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升高的桑叶状,其中山区面积占比96.5%。全境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仅有县域中南部地势平坦,海拔处于2280~4622m的复杂地形条件下。将全县分为川水、浅山和脑山3个地区。川水台地的海拔范围在2280~2600m,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浅山地区的海拔范围在2400~2750m,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及南部;脑山地区的海拔范围在2600~4622m,主要分布于大通县东部、西部及北部地势较高的地区。2.3气候特征大通县从地理位置上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是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中纬度地区,海拔较高。全县每年日照时间充足,长达2605h,太阳辐射较强,年平均蒸发量大小为1762.8mm;年均气温4.9℃;平均无霜期为70-120d;降水分布不均匀,植物生长季(4~9月)的降雨量可达全年降雨量的87%左右;县内的全年以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m·s-1。县域因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常有旱、涝等气象灾害。2.4水文情况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虽地处西北地区,水资源却是较为丰富,所属流域为北川河水系,在大通县境内全长达42km,流域面积为2774km2,至2018年统计年均水资源总量为6.71亿m3,地表水资源量占总量98%左右,水源补给主要通过降水和地下水两个途径。县域内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1.61亿m3,地下水水质硬度在2.70~53.30mg/L之间,其中软水占比98%,微硬水占比2%。大通县的地下水的矿化程度比较低,均小于0.5g/L,水质条件良好,大通县承担西宁市需水量75%以上。大通县水系图如图2.2。图2.2大通县水系图Figure2.2WatersystemmapofDatongCounty
3研究内容与方法133.2.2.2土壤层调查在样地内挖取深60cm的土壤剖面,在每20cm的土层用塑封袋装取少量土样带回实验室测定有机质含量;用钢尺测量样地内腐殖质层厚度;用PVC管放入之前钻取好的深1m的圆柱形土坑,然后用标定好的NP水分仪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3.3技术路线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从林分结构、林分生产力、立地条件和林分抵抗力4个方面构建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样地调查和基础资料搜集获取评价指标数据,在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和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生态公益林进行健康评价研究,据森林健康的评价结果筛选出适合各地区提升森林健康等级的目标林分,选取两个典型样地进行结构调控,总结提出适合闇门滩、塔尔沟、杨家寨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研究技术路线图见图3.1。图3.1技术路线图Figure3.1Technicalroadmap
本文编号:3575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7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