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闽江流域典型自然保护区森林丧失的时空动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5 13:51
  以闽江流域5个典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Arc GIS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参照区3种不同区域,分析各区域2000—2017年历年森林丧失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保护效率和缓冲区的森林"泄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闽江流域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保护效果理想,表现为在研究期间核心区的森林丧失率(0.51%)远低于缓冲区的森林丧失率(5.39%)和参照区的森林丧失率(7.71%);缓冲区森林丧失率与参照区森林丧失率比值也均小于1,这说明缓冲区未发生森林"泄漏";森林丧失率的拐点出现在与自然保护区边界距离2 km处。(2)从时间动态变化上看,不同区域的森林丧失率呈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08和2009年处达到峰值。(3)从保护区个体及其时间动态变化上看,5个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则存在不同程度的森林"泄漏"现象。其中,武夷山和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森林"泄漏"集中出现在2008、2009和2011年;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森林"泄漏"在2010—2017年之间均有出现;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47(06)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闽江流域典型自然保护区森林丧失的时空动态分析


闽江流域自然保护区森林丧失空间变化规律

趋势图,闽江,森林,自然保护区


闽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历年森林丧失变化趋势

闽江,森林,流域,自然保护区


图5 闽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历年森林丧失变化趋势由图5可知,闽江流域自然保护区不同区域历年的森林丧失率介于0~2%之间,第3至第10环缓冲区在2008和2009年的森林丧失率较大,均大于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J]. 潘竟虎,徐柏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2)
[2]中国典型自然保护区生境状况时空变化特征[J]. 祝萍,黄麟,肖桐,王军邦.  地理学报. 2018(01)
[3]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进展与展望[J]. 王伟,辛利娟,杜金鸿,陈冰,刘方正,张立博,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 2016(10)
[4]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分布现状[J]. 徐网谷,秦卫华,刘晓曼,夏欣,周大庆,范鲁宁,蒋明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06)
[5]基于Global Forest Watch观察2000–2013年间中国森林变化[J]. 王昊,吕植,顾垒,闻丞.  生物多样性. 2015(05)



本文编号:3590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90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1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